5月16 -17日,“2015全球对冲基金西湖峰会”在杭州隆重开幕。本次峰会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浙江省金融业发展促进会、全美华人金融协会、英国华人金融家协会、中证指数公司主办,杭州市上城区政府、敦和资产管理公司、永安期货承办,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山南对冲基金投资公司、美国金融分析师协会CFA、全球另类投资管理协会AIMA、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国内外著名机构参与联合承办或协办,彭博社、路透社、英国金融时报社、CCTV证券频道、人民日报社等国内外主流提供媒体支持。峰会汇聚国际、国内第一流私募证券及对冲基金管理人,100余位海外对冲基金业界领袖,200余位国内私募行业精英,全球300余家私募对冲及投行机构,1000余位参会嘉宾,打造中国最专业化、最精英化、最国际化的私募证券及对冲基金盛会。
以下是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蒋锦志 先生在会场的全部讲话
蒋锦志:尊敬的朱省长,尊敬的张市长,各位来宾早上好。
第一次接到会议主办方邀请的时候讲一下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及展望,这个问题有点大,能不能换一个问题,你还是就讲这个问题,其实洪会长讲这个话题最合适,整个中国私募基金的现状、问题发展。
从我的角度谈一谈对中国私募基金的一切现状发展,还有我的一些观察。
首先中国私募基金其实从2014年开始迎来一个非常好的时间,2014年开始私募基金通过备案制度以后形成合法化,从它的主题资格上形成合法化以后,整个市场空间非常大,现在从全球比较来看,据统计中国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排名第二的数量,你要看中国的这种私募基金也好,对冲基金也好,中国跟全球无论绝对数量还是金额,都有很大的差距,这里面恰好说明中国对冲基金和中国私募基金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跟美国、日本经验来看,美国、日本资产规模分别是GDP的两倍和三倍,按照如果类似的经验,这个经验只能作为参考,中国未来资产管理规模也是会非常大,静态的规模可以达到120万亿和180万亿,包括各类的规模,包括银行、理财、信托等各种各样。归根结底有一个结论,未来中国行业会非常的大,现在正在开始,所以我觉得杭州加紧建设格林威治式的小镇,正好是爆发点的阶段,浙江省政府选择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如果太早,其实过去几年中国的私募基金发展并没有那么快。
目前中国理财市场规模大约60万亿,其中银行理财15万亿,信托14万亿,保险13万亿,私募基金其实只有2万多亿。
从去年到今年,尤其2015年,就三个月私募基金达到1000多支,跟过去比达到42%,过去三个月增加数量非常快,三个月超过700多支,规模超过700多亿。
我们是一个非常少数,同时在海外和国内都有业务这样一家私募管理公司或者对冲基金公司也好,对冲基金定义现在在全国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从两地的实践来看,目前差异在一些什么地方,从经营的业务范围来看。
首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海外的规模比国外还要大,海外大概50多亿美金,国内30亿美金左右,海外的投资人百分之八九十是机构投资人,像养老金、保险公司、寿险公司,国家的主权基金,还有一些类似于大的家族企业,有一些老牌的美国欧洲很多家族企业,还有一部分上流,专门做贩倒贩,所谓基金当中的基金,或者是母基金,在这一块里面非常活跃。相比而言国内的投资人应该是百分之八九十反而是个人投资,个人或者是上市公司的创始人、高管,你也可以说有少数是家族投资人,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反差,国内的机构、寿险各种各样的机构,养老金差不多3万亿,其实还没有大规模的进入这个市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机构投资人,机构化的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各种政策法规的完善和加速的发展,随着机构化的发展,中国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迎来一个高速发展,同时也是越来越规范的一个阶段。
第二、对规范化和对基金经理人考核评价体制,由于机构投资者,最大特点要追求盈利长期的稳定性,还有一个你的盈利怎么来的,你是赌博挣的钱,还是通过他认可的某个方法,不关心你的投资业绩,大部分境内的投资人,往往只关心今年赚多少钱,去年赚了多少钱,不关心这个钱通过什么方式,什么样的风控体制,波动度多大,这方面关心比较少,海外投资人对这方面要求非常高,甚至有一些机构做DD的时候看五六年的交易记录,你说的和你做的是否一致,还有波动度怎么样,你的超额业绩到底来自于什么,有时候有一些人挣了很多钱,他觉得不是很认可你的方法反而会感到恐惧,根本就不会投。境内的机构如果要走出去,必须接受国际成熟投资人那一套非常严谨投资理念和投资逻辑,很多机构对我们投资之前做净值调查要做一两年的。
同时也包括,刚才洪会长特别强调海外机构投资人对每一个私募基金管理人,信托责任,风控和合规高度要求,有一些海外投资人甚至要求基金公司,每一个基金产品设立独立董事,有一家非常大的机构,当初在基金里面没有独立总数占半数,这个就一票否决,这一点海外机构投资者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要求,其实要求远远要于监管机构的要求,监管机构对我们的要求风控是合规的,很多机构投资人给我们提出来的要求更多。所以风控和合规在机构投资人里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海外投资人里面有两块,调研你的投资决策,投资逻辑,你的业绩怎么来,另外一个(英文)DD,跟你做完以后,运营体系是否规范,风控、合规、交易结算,整个流程有没有符合规范,是否符合国际规范。(英文)DD也是一票否决权的。
第三、中国目前私募基金也好,对冲基金也好,其实大部分比较单一,股票型的,股票型大部分偏多投,中性策略,相对价值,绝对回报,世界性驱动的套利等等,各种各样的对冲基金中国多样化和普遍性不够的,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空间。当然也有很多因为各种各样的产品工具的缺乏,包括对冲有一些指数不能做对冲,中国借股票也是比较难的,中国借股票跟券商自由的券才能借出来,各种各样的不同点导致了在中国做对冲,可能比在国外做对冲工具要少的多。
另外一点中国这几年尽管私募基金发展比较快,大家跟私募基金相配套的中介机构,还有非常大一个改善的余地,比如说在做海外,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设各种各样的基金,甚至一个基金里面不同类别的投资人可以收取不同的费用,不同的业绩费,还有赎回期,都各有不同,现在大部分信托机构和券商目前实现不了这一点,所以你要非常灵活这样一个体制,目前来说还不太具备,所以在这一块上,其实中介机构的发展还是有比较大的一个空间。
领域一点从国内来看,国内因为大部分投资人来自于个人和高净值这种个人和家族,普遍的营销渠道比较依赖于银行或者券商,比如说我们公司来看,海外基本上都是直销的,海外大部分人际沟主动来找我们,国内大部分是银行驱动来做。国内其实不光国内做私募公司,产品很多是同质化,同一个同质化产品有10几个不同的产品,其实这里面不太有利于整个基金的后台管理,也不太利于整个外部评价整个基金的产品。在这一点上所有国内的私募基金,一个公司有无数的产品,海外投资者觉得有很多产品,而且很不规范,而且不能评价你业绩,不知道把产品放在哪个产品线上,要推新产品为什么推这个新产品,产品那么多,为什么不让人家投那个,在国内没法讲清楚,这是很大的一个差异。
回到整个私募基金的发展,中国整个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2004年开始有信托,通过信托来发行产品,这是可以把它当做股票私募的一个元年,私募股权PEI这些不在这个地方。
2014年是非常重要的点,因为在基金业协会,证监会倡导下出台一系列的法规,正式明确中国私募基金在中国的登记备案制,在国内很多私募基金机构来说感觉没有那么重要,但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曾经有一两家全球很大的机构,觉得不少投人在上海,但是上海没有拿任何一家机构给你执照,正因为这点,投委会否决了投资,你们给我牌照,对海外投资者非常认可,因为海外投资者希望你是在一个受监管的地方注册交易。现在在香港、中国、美国都注册。2014年是私募的股票基金真正合法化严格意义上说规范化的一面,在洪会长领导下相关出台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使整个行业越来越规范的发展。
由于这一系列的规范的文件和私募合法化一个身份,2014年开始私募基金进入一个大发展的阶段,再加上去年下半年以来股票牛市到现在的股票牛市使私募基金发展进入一个高速度的阶段,由于私募基金发展和公募基金现在存在一些弊病,现在大量人才从公募流向私募,更加促进私募基金的发展。
从未来来看,中国的私募基金将来有几个特点也是会变成机构投资者也会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未来过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机构投资者变成绝对的主体。
规范程度在基金业协会指导下,整个行业尽管可能还没有成熟国家整个运作那么规范,从制度上已经很规范,实际上交易主体的运作上还没有成熟国家的规范,规范程度也会快速的提高。
刚才前面讲过,跟西方国家比,投资策略,基金的多元化会越来越丰富。
第四、现在国际化的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现在开始有一部分的中国优秀的对冲基金经理人或者私募基金开始在香港设公司,越来越机构在香港设公司,也有越来越的境外机构在中国设公司,做量化,做行政服务,各种各样的机构都有跟我们联系合作,整个中国私募基金业的国际化也会越来越高。
谢谢大家!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