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国资本市场不平凡的艰难一年。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截止到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深成指和创业板三大指数,年内跌幅分别为-24.59%、-34.42%和-28.65%。在全球各主要资本市场排名倒数。
2018年是一个戊戌之年,也是整个私募行业风起云涌的一年。对于私募人士来说,以往跑马圈地的狩猎时代已经过去,资管新规尘埃落定,爆雷跑路层出不穷,业绩寒冬清盘不断……作为资本市场中的一部分,私募基金同样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
焦虑和迷茫,是这一年行业的主色调;资管新规、监管趋严、马太效应、创新求变等词语,成为了私募行业的年度关键词。
关键词:监管趋严
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私募基金行业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私募行业的大发展,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史上最严监管”频频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落地,执法力度和密度持续增加,严监管俨然成为了私募行业在2018年的关键词。
今年,私募行业的监管政策频出。一方面明令禁止私募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乱象行为,另一方面加强了对申请、备案、变更登记等多个环节的指令规定,意在引导私募行业走上规范发展之路。
在深化建设信用体系方面,中基协发布《私募证券投资领域的信用信息报告规则》,从合规度、稳定度、专业度、透明度四个维度建立了15项指标,给投资者提供作为决策分析的依据。
在明确投资范围方面,中基协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重申“不得变相保底保收益”,且明确了私募基金的投资不应是借贷活动。
在产品备案规范方面,中基协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命名指引》,明令禁止了虚假记载和误导性陈述,且在产品的类别、形式等方面给予了正确规范,如产品名称应当包含“私募”及“基金”字样,以避免与公募基金混淆等。
在提高登记透明度方面,中基协发布了新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须知》,打击了股权代持、股权架构不稳定等登记中常见的不合规问题,提升私募行业自律管理效能。
回顾整个私募行业从野蛮生长到如今规范运作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严监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促进私募行业向合规性、专业性方向发展。自律规范、立法约束和行业监管都是私募合法经营的制度基础,也是发展壮大的基石所在。
关键词:资管新规
2017年被成为私募年,私募基金在近两年获得了高速发展,但随着资管大时代的来临,行业发展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同步显现。
今年4月份,经国务院同意,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资管新规。总体来看,主要内容包括了统一监管标准、消除多层嵌套、减少监管套利、打破刚性兑付和规范资金池、降低期限错配、减少流动性风险等。业内人士认为,资管新规的落地对于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影响重大。
受到资管新规关于取消多层嵌套和禁止资金池的影响,使得私募资金的很多运作方式在新规下都不可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私募的融资难度。尤其处于今年的弱市环境下,投资者信心不足,机构新发产品的动力也大幅减少,私募机构的投资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外资私募
过去的一年里,A股实现了入摩入富,这是A股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市场国际化的程碑式事件,外资私募进军中国的步伐也逐步加快,纷纷摩拳擦掌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2018年,安中、元胜、桥水、毕盛、瀚亚、未来益财等6家外资机构登记成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加上去年拿到牌照的10家机构,已有16家外资私募进入中国。
同时,外资私募在产品发行上也动作迅速。目前已有13家外资私募进行了合计25只的产品备案,其中20只为今年新备案产品。尤其是进入下半年以来,外资布局速度加剧,仅仅在10月和11月两个月里就有7只产品备案。
随着行业开放程度的提升与市场国际化的加速,土洋私募基金竞合时代已经悄然来临,洋私募的到来对国内本土私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关键词:马太效应
2018年,私募行业遭遇了全面回调,无论是私募管理人数量,还是新增私募产品数量,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随着私募行业监管日渐严格,疯狂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在2018年的下半年,每月新增管理人数量连续5月都低于200家。
(数据来源:中国基金业协会)
虽然今年私募机构数量和行业规模整体变动不大,但却蕴藏着行业内巨大的两极分化,尤其体现在募资问题上。在市场萧条的环境下,募资难成为了行业共识,但由于大型老牌私募对于产品发行并未有太急切的意愿,所以在募资上并未存在过大需求;而中小私募为了能撑过这场“寒冬”,
在产品发行和募资方面都有着强烈的需求。
此外,马太效应的另一个表现在于,大型老牌私募在市场上有着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品牌价值也越来越高,可以更有效的吸引到机构客户与个人客户,因此即使是弱市也可以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而相对应的,在市场有限的情况下,中小私募吸引客户的难度会加剧,占有的市场份额也会相应的减少,甚至甚至一些私募公司因为经营困难而被市场所淘汰。
关键词:业绩寒冬
今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整个资本市场都略显艰难,A股继高位探底后一路跌跌不休,沪深两市年度跌幅均超过20%,为表现最差年度之一。
在此背景下,国内私募基金也亏损严重,根据私募排排网初步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高达80%以上的私募基金出现亏损。在股市寒冬之中,不少私募也迎来了业绩寒冬,尤其是股票策略类私募,业绩可谓是一片惨淡。虽然有个别私募踩对了节奏,实现逆势走红,取得较好的收益,但整体而言,整个私募行业仍然是损失惨重。
百亿级别股票策略私募在2018年的市场环境下也出现了首次全线告负的局面,身处市场寒冬之际,曾经的明星私募也回天乏力,一些老牌知名私募也难逃净值下滑、规模缩水的厄运。
关键词:提前清盘
2018年A股的各大指数持续走弱,私募产品的运行情况也同样不容乐观,由于市场遭遇极端风险事件频频发生,在今年全部清盘的私募产品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提前清算的产品数量首次超过到期清算的产品数量。
今年多数私募基金在寒冷中度过,净值大跌,产品清盘创新高,甚至一些明星机构也未能幸免。根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里,私募产品总清盘数8013只,其中提前清盘产品高达5069只。其中,清盘的股票型私募产品数量也多过往年,达到了3602只。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2018年私募基金清盘产品数量超过8000只,而在2014年至2017年,各年清盘的基金数量分别为782只、1824只、2288只和3572只。由此可见,2018年的私募清盘数量明显多过往年。此外,因监管合规成本、运营成本、人员成本的增长,加上过去一年的市场不稳定等因素,注销与撤销或转让的私募管理人也越来越多。
关键词:下调管理费
在2018年私募行业一大关键性事件是首见国内百亿私募下调管理费,去年9月1日,深圳大型私募凯丰投资将旗下所有产品的管理费率降低为1%每年,成为行业内首家规模百亿以上下调管理费的私募。
行情不好,私募机构在市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行业“尖子生”都开始下调管理费的情况下,更是加剧了这一竞争场面。同时,随着大量洋私募进入中国,通过降低管理费用吸引中国投资者,未来“低固定管理费+高业绩分成”、“低固定管理费+分阶提取业绩分成”可能成为常态。
关键词:创新求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创新求变也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一大关键词。根据中基协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私募基金管理人共24448家,管理基金规模将近13万亿。私募数量与规模的快速增长让私募机构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同时也让投资者在选择私募产品时不知所措。
在这样的背景下,直击私募和投资者的痛点,私募排排网打造的“私募直营店”应运而生。想要在众多私募产品中脱颖而出,除了收益与风险的良好把控外,模式的创新也是非常重要。
连接私募,连接财富,私募排排网打破了传统代销机构人为设置的“天堑”,推出了“私募直营店”项目,打破财富管理机构与投资者之间的“鸿沟”,实现私募机构与高净值用户之间的即时高效联通。
开放共赢,科技改变未来,“私募直营店”的推出既意味着私募排排网2.0版本的到来,更将有利于让私募提高募资效率,降低募资成本;让投资者降低投资成本,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从而促进行业变革,推动私募行业的健康发展。B端互连C端,助推私募行业更好更快的健康发展,为私募行业的创新求变点赞!
关键词:理财子公司
12月2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实施《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推动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引导理财资金以合法、规范形式支持实体经济,投资金融市场。
在新规中,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销售的产品不仅包含传统的理财产品,也包含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信托产品,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理财子公司拥有一张“万金油”的牌照。
对于私募管理人而言,理财子公司的出现无疑是一项重大利好。私募理财产品的合作机构、公募理财产品的投资顾问可以为持牌金融机构,也可以为依法合规、符合条件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这将为私募与银行的合作打开了一条通道。
关键词:募资难
募资难度加大是2018年整个私募行业的共识,市场行情不好,投资人也越来越谨慎。P2P爆雷、阜兴事件、私募管理人失联……频频出现的爆雷事件让众多投资者载对私募投资上持有十分谨慎的态度,这无疑加剧了私募行业进入募资寒冬的局面。
募资难的一大原因在于资金端的收缩,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频繁爆仓,相关部门因此出台了新规提高募资门槛,多种类型的资金被限制入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金端的收缩。此外,严监管也加剧了企业的而运营合规成本,广州、深圳等城市甚至出现了工商注册暂停的现象。
对于募资难的问题,真正受到重创的无疑是中小私募机构,这也导致了一部分机构在这一轮寒冬中遭遇了洗牌退出的结局。
总体而言,2018年对于私募从业者而言并不友好。2018年,对于私募机构来说,曾经财富光环正在从光鲜变成黯然失色,行业迎来了最大的转变和洗牌。
但不管怎样,2018已经过去,新的挑战又在眼前。2019年如何在寒冬中突围,对于每一位私募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