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金融保险圈并不平静,这边16万亿的保险投资基金正策马扬鞭期待入市,那边金融监管层在消费权益日通报了2018年度保险投诉情况,各大知名保险巨头公司纷纷“荣登黑榜”。
香港、保险、爆雷,再加上安盛这个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四个热搜词再一次将保险推到了风口浪尖。近日,关于数百位投资人控诉香港安盛保险让其损失数亿港元的消息,在众人的刷屏下快速发酵并引起广发关注,保险圈从来都不缺少话题。
正如流行去香港买奶粉、打疫苗一样,在大多数人眼中,去香港卖保险“受骗”的机率远远小于内地,买香港保险也是近几年来的流行趋势。在不少内地居民的心中,香港保险一直都是以“保障全、保费低、收益高”三大优势而闻名,面向全球投资,理财经验也丰富,所以分红比内地高得多,几十年下来,复利高的吓人,也以此吸引着各路投资者争相购买。
高收益的背后通常都会伴随着高风险,神话也有破灭的时候,总价值4亿的保单,在一夜之间暴跌95%,加上扣除账户建档费、管理费等费用后,保单的净值居然为负数。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保险亏空事件让大家开始对保险产品产生了担忧,香港保险到底怎么样,值不值得购买呢?保险中的哪些“坑”需要去注意?
投资连结保险是什么?
香港的保险多以分红储蓄型保险为特征,很多人购买香港保险主要是看中那些具有理财性质的保险产品,目前这些茶农可分为三大类: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其中分红险的风险最小但收益也最低,万能险的风险比分红险大,但收益相对较为稳定,而投连险则的风险最大,但可能获得的收益也是最高的。
本次被刷屏的香港保险亏空事件的主角Evolution就是投连险。投连险全称是“投资相连保险”,这类保险是将投保人的保费留下部分作为风险保障,其余保费进入投资账户,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产品,以期获取相对较高收益。
与偏重于保障功能的险种相比,投连险更注重的是投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投连险理解为灵活配置型混合基金。但由于它仍旧属于保险,因此它比单纯的基金买卖又多了一重人寿保障。而与其他类型的人寿保险产品相比,投连险最大的不同是该险种不设有保底收益,保单持有人需要承担投资亏损的风险。

也许有朋友要问,传统险的风险完全由保险公司承担,而投连险的风险却是由保单持有人承担,为什么大家还会如此青睐投连险呢?因为它拥有相对较高的预期回报,既然想获得高收益,那必然需要承担潜在的高风险。
投连险作为集保障、投资与合理避税于一体的风险型金融投资产品,是香港保险业继储蓄分红险后的又一备受投资者青睐的产品。与内地流行的“年金分红+万能账户”运作模式相比,投连险就相当于没有保底收益的高风险投资。在对此缺乏了解的情况下,部分投资者经一些中介公司的推荐,盲目的购买了“收益较高”的投连险,必然会承担与之对应的“风险系数”。
保险中有哪些坑需要我们注意?
买保险“水深坑多”,
这类金融产品看不见也摸不着,很多人都是在保险代理人的忽悠推荐下选择了不合适的产品。保险坑多并不代表保险就一定是骗人的,而是保险本身就是一种十分复杂的产品,它融合了金融、法律、医学、精算等专业知识,如果不是业内人士很难在短时间内就把各项保险条款弄清楚。
面对市面上众多的保险产品,如果一不小心买错了,不仅会出现所缴纳的保费有去无回一夜亏空,还有可能发生理赔无法进行,退保会产生不小的经济损失等情况。到底要怎样才能做到明明白白买保险,又应该如何做才能尽量避免掉进坑里呢?
1.首选直属顾问,仔细甄别港险代理
在这个保险代理人满天飞的市场中,无论是香港保险还是内地保险,购买的渠道都十分重要。以备受关注的相关保险为例,大家接触到港险的渠道一般都是保险公司直属的代理、香港持牌的保险中介、内地中介和理财公司等。在这些渠道中,保险公司直属顾问是对产品最为了解的渠道,其也是与保险公司直接沟通的,无论是投保、核保、提取、理赔等,直属代理都可以为投保人提供有效的沟通。
而在香港持牌的保险中介,则是独立于保险公司的中介机构,一家机构通常会代理很多保险公司的多款产品,保险中介良莠不齐。有不少保险中介机构为了销售业绩而采取较为激进乃至违法的手段进行销售,如对投保人有所隐瞒的情况常常出现,还有些港险代理急功近利,把本来需要长期供款的投资保险包装成为短期理财产品进行销售,最终理赔纠纷导致保单失效。此外,香港不法中介被吊销牌照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投保人保单权益和日后的理赔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2.谨防地下代理,当心血本无归
也许大家经常会在网上看到鼓吹香港保险的优势、折扣,并且承诺在内地可以帮你办理香港保险的广告。这些很多都可能是骗人的,在收了你的钱后就人去楼空了。因为香港法律规定,保险合同必须要在香港境内签署方为有效。客户必须本人亲自来香港投保,并在保险公司进行一定的验证程序,才能获得一份有效的香港保险。
因此在购买香港保险时,投保人必须亲自到香港办理相关手续,否则保单将是无效的。内地的保险中介和一些理财公司,基本上都是属于无牌违法销售的地下代理,在内地签署的香港保险保单,也都属于无效合同,投保人的权益根本无法得到相应的保证。香港保险不能在大陆签约和缴费购买,对于地下保单,保险公司是可以不负责的。
3.确保知晓保险条款,谨慎签订合同
香港保险核保严格,需要办理的手续资料也较多,如果英文不好的话一定要谨慎签署非中文版本的保险合同,以防不理解保险合同中可能隐藏的拒赔陷阱,最好签订对内地客户提供的中文简体字标准化合同。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内地保险实行的是有限告知,保险公司问到的才说,不问可以不说,就算以后被查出来保险公司也要依照合同进行理赔。但相关保险不一样,其实行的是无限告知,投保人必须告知所有身体所有状况,否则保险公司可以拒绝赔付。
因此在投保签字之前,务必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尤其要重点注意合同中的免责事项、投保人和被保人义务、缴费方式和期限、缴费金额和保额、退保损失等重要事项,避免理赔时才发现根本不在保障范围内,想退保却因合同规定而承担损失。如果投保时事先没有了解清楚理赔程序和条件或者保险的预期风险与收益,等到理赔被拒时,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4.牢记一个中心:高收益和高保障不可兼得
金融监管层三令五申“保险姓保”,就是为了让保险回归风险保障本质。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理财性质的保险,但我们也应该明白高收益和高保障不可兼得,买保险更多的还是以抗风险为中心。
选择把资金交给保险公司的首要目的是转嫁风险,即用尽可能的小成本撬动高保障,而不是一味的最求高收益高回报,尤其是在面对保险销售人员推荐时,要注意仔细辨别相关信息,不要在高收益的诱惑面前盲目买单。
买到侵害我们自身权益的保险怎么办?
无论是购买香港保险还是内地保险,都有可能会出现保险产品销售存在误导、投保人理赔难、无法维权等现象。过去一年中,银保监会接收到保险消费投诉累计88454件,其中保险合同纠纷投诉高达86491件,涉嫌违法违规的投诉1963件。投诉最多的要数机动车险理赔纠纷,其次是人身保险销售纠纷投诉,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量也“表现突出”。
保险行业“套路满满”、“坑多水深”,很多人在遇到理赔难、退保难、合同纠纷等问题后可能因为忙,也可能觉得太过麻烦,只能忍气吞声,默默承担有形或无形的损失,自认倒霉。作为投资人和消费者,我们应选择多种权益维护的渠道去解决问题,维护自己的权利,挽回损失。
你有被银行存单变保单的经历吗?你有在业务员巧舌如簧的诱骗下购买但出险后被拒绝理赔的经历吗?遇到侵权事宜不要再自认倒霉,也不用再因为自己不懂法律知识,认为维权花费时间太多很麻烦,私募排排网推出的私募直营店项目可以有效协助您解决问题。

私募直营店作为沟通服务连接平台,实现了投资者与机构的直接连通,在直营店的入驻机构中,有数家专业的法律咨询机构,有任何法律咨询都可以上私募排排网直营店,您可以主动发起聊天,上面将会有专业律师为您答疑解忧,双方可以在线上直接沟通,也可以线上交换电话,省去耗钱耗时的中间环节,帮助您进行高效有力的维权!

还在等什么?赶紧上私募直营店体验吧!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