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股民总是相似的,不幸的股民却各有各的不幸。天雷滚滚的2018年报季尚离去不远,不少股民们尚未从那场暗雷中疗伤正骨,2019年中报的雷声又开始拉响。
7月14日,有着“药中茅台”之称的东阿阿胶半年度业绩公布,作为二级市场上的明星级公司,东阿阿胶的业绩备受关注,但结果却让市场大跌眼镜,其业绩预告称2019年半年度净利润同比下滑75%-79%,远远低于市场预期,成为今年中报业绩预告以来,第一家明星级上市公司爆出业绩大雷。
此外,另一家白马股成员也进入雷区,大族激光公布业绩预告称,中期业绩同期下降
60%-65%,还被中金公司大幅下调盈利预测和目标价。低于预期的业绩是迅速的反映到了资本市场上,毫无疑问,东阿阿胶和大族激光的股价在今天都开盘跌停了。
明星公司业绩爆雷开盘跌停
7月14日晚间,上市公司东阿阿胶发布公告让市场为之一震。根据其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81亿元-2.16亿元,下降幅度高达70%,而值得注意的是,东阿阿胶一季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还有3.93亿元,这意味着二季度已经出现亏损。
每隔一段时间必涨价已经成为了东阿阿胶的惯例,根据某电商平台的价格可以看到,目前250克标准装阿胶块的售价是1399元,将近3000块钱一斤。而在2001年的时候,东阿阿胶的阿胶块零售价为每公斤仅为80元,即在过去的18年时间里,其价格涨幅将近67倍之高。
18年涨67倍是什么概念?以房价为例,2000年北京二环路附近的房价大约在4000-5000元/平,而2018年二环的房价在8万/平,价格涨幅尚未超过20倍,也就是说在过去18年的时间里,东阿阿胶的涨幅远远高于北京房价的涨幅。
作为一家消费品公司,一贯优秀的白马股,业绩如此巨大的跌幅,让人倍感惊讶。在过去的12年里,东阿阿胶净利润从2006年的1.5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0.87亿元,连续保持了正增长,且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东阿阿胶作为一家市场公认的白马股,一直都被不少价值投资者奉为典范。
此外,另外一只白马成员股大族激光也公布了半年报业绩预告,结果同样也令不少投资者感到失望。根据其预计,2019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650.93万元–40743.92万元,同比下降60%至65%。
中金报告对此下调了大族激光盈利预测和目标价,表示大族激光中报业绩预减,不及市场预期,主因需求下降及竞争加剧,下调大族激光盈利预测和目标价。中金将公司2019年盈利预测下调44%至9.9亿元、2020年预测下调26%至15.7亿元,目标价下调22%至36.7元。中金预计公司2019年收入和利润下滑,2020年有望恢复增长。
700亿IPO按下暂停,核心资产裂缝的开始?
7月14日,除了东阿阿胶的业绩预告之外,百威亚太中止IPO的消息也让市场感到惊讶。如无意外,本应于7月19日在香港上市挂牌的啤酒界巨头百威亚太或将成今年全球新晋“募资王”——募资98亿美元(约765亿港元)。然而意外出现了:昨天,百威亚太公告表示基于考虑包括现行市况等在内的多项因素,公司与联席代表磋商后,决定终止上市计划。
今年5月10日,百威亚太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申请,
7月5日,百威亚太正式招股,招股价介于每股40港元至47港元之间。按照招股价上限计算,百威亚太此次IPO最多可募集764.47亿港元,而这一数字足以使其成为食品饮料行业今年以来、甚至史上规模最大的IPO。
香港IPO分公开发售和国际配售,7月5日,百威亚太公开发售第一天,就录的75.4亿港元孖展额(即保证金),第二天录的逾92亿元孖展认购额,可见散户申购热情。然而,百威亚太却在国际配售环节遇冷,机构投资者认购热情不高,令市场未想到的是,这个700亿的IPO最终于胎死腹中。
资金对于新股估值认可度的下降,重量级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下滑,这意味着什么?是核心资产裂缝的开始,还是抱团的势头将向数量更少、质量更高的公司集中?
岳瀚资产投资总监窦智向私募排排网介绍,今年以来,A股市场有70家企业成功IPO上市,募资超600亿,而香港交易所今年已发新股75家,募资超过1000亿港币,18年募资规模更是超过2800亿港币。国内市场IPO的常态化,科创板试水注册制,港交所新股发行量大涨等,使得新股的稀缺性大幅下降,投资者可选标的数量增多,新股的估值水平逐步回归。虽然东阿阿胶业绩大幅下滑,但茅台还是维持了26%的业绩增长,而酒鬼酒的业绩增速更是高达36%。虽然消费股具有一定的抗周期性,但不同消费品、不同公司的经营水平,都是存在差异的,最终也会反映到公司业绩上来。现在提出核心资产裂缝还有些仓促。但眼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也给我们广大投资者敲响了警钟:虽然知名消费品公司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但估值还是需要保持合理水平,过高的业绩增长预期,也会给自己带来阶段性的投资损失。
对此高溪资产合伙人陈继豪在接受私募排排网采访时表示,行情的可延伸程度决定了资金是否看好未来的走势。新股的估值高低也和行情的强弱成正比,近期科创板的发行普遍估值不便宜,都在40倍PE以上,明显高出主板的估值,加之未来成长的不确定性,大资金会选择谨慎态度,打新可以,炒作很难。在整体经济形势偏弱的状况下,企业盈利并没有那么高的预期,以往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在逐渐的暴露出来,直接导致业绩的大幅波动,东阿阿胶就是典型的例子。近期蓝筹白马股频频中报预减,使得大家的谨慎情绪加重,市场处于弱势的背景下,很难给新股很高的估值。大家都变得理性了。更会寻找安全边际高的品种,进而抱团取暖。所以我们今后会看到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市场两极分化也会越来越严重,而优质的股票也会享受估值的溢价。
资深私募人士陈熙伟认为,随着A股市场参与者的机构化趋势的延续,资本抱团,愈加集中是必然的现象。而投资周期较长的大资金,必然会比一般短线交易者,更注重优先选择基本面、题材、质量更高的上市公司,而不是去赌不好的公司能脱胎换骨。任何公司有一定的经营周期,从市场反映到公司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如果市场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公司治理管理层没有发生实质变化,可以依然关注优质股票,突然而来的行情毕竟是小概率。东阿阿胶的案例反而是一个提示,从股东大会和董事辞职这些现象已经能发现端倪,上市公司已经披露了业绩下滑,伴随着价格的连续下跌发生共振。资金出场伴随着新入场,自然也会回归到优质的新股票中。
中小盘能否成为拉棒主力?
东阿阿胶这个业绩雷还可能波及到一些一季报不太好的蓝筹股,尤其是市场对目前蓝筹股估值的认可度。有观点认为,从百威亚太和东阿阿胶的情况来看,这种认可度存在弱化的可能性。这也意味着,相应的股票也会存在较大的调整概率。对大盘而言,中小盘股的春天会来吗?中小盘股能否在当下成为拉棒的主力呢?
岳瀚资产投资总监窦智表示,客观上,任何企业的业绩都会存在波动,蓝筹股在某个时间或者某段时间,业绩不及预期甚至下滑,也是会发生的。在蓝筹股业绩承压的时间里,市场对于蓝筹股的过于乐观情绪会得到纠正,股票的估值水平相应回落。但蓝筹股出现普遍性的大幅调整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一方面是长线资金逐步掌握核心资产定价权,短期的波动较难从根本上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其次,蓝筹股的整体性业绩增长仍具有相对优势,估值回落的空间有限。如果大蓝筹出现普遍性大跌,会对指数带来较大的下行压力,对于市场氛围的造成比较大的打压。而当下的国内经济环境相对困难,中小市值公司业绩增长乏力,个股风险较高,所以中小盘股逆势翻盘的可能性并不高。
对此高溪资产合伙人陈继豪认为,今年上半年蓝筹白马的表现极为抢眼,涨幅也远超指数,一方面带动了行情重新启动,另一方面也是对经营业绩的真实反映,毕竟这些蓝筹白马的一季报颇为亮眼。但进入2季度后,在外围不确定因素干扰以及企业自身经营问题影响下,很多蓝筹白马股从高位回落,颇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贵州茅台和东阿阿胶相继发布中报不及预期,导致很多投资者选择退出观望,东阿阿胶15日开盘跌停,显现出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无奈之举。但这也不能说中小市值的票就有了很多机会,毕竟创业板的PE现在接近40倍,明显偏高,很多个股的基本面并不乐观。唯一能给予炒作的想象空间就是科创板的上市对标企业,但一旦第一批科创板股票高开低走,势必严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对后期整个主板的走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这个市场最终还是业绩说话,所以没有业绩支撑的股票,不管是主板还是中小创,都不会受到理性资金的关注。
资深私募人士陈熙伟认为,至于有关蓝筹股优质股票的联动效应,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目前市场的资金情况。当市场资金充裕的情况下,联动效应还是会比较明显的,而在资金较为短缺的时候,资金更加集中,同时一部分资金也会倾向进入体量稍小的优质中小票,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也是优选和扎堆并存的。这是两个不同级别的操作逻辑,但两者间更多是共存的,并非非此即彼的。如上周大家担忧绩优白马股内资金抱团面临挑战,资金悄然离场,但随着缩量的调整,今天几大标杆,如平安、茅台、中信证券、五粮液等照样在逐步修复低开失地。而标杆不弱,红旗不倒,中小票则可以继续跟随表现。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