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瑞典央行将隔夜存款利率下调到-0.25%,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将名义利率降为负数的央行。十年后的今天,全球有超过17万亿美元的债券名义收益率低于零(国际清算银行最新估算),这一数字差不多是中国庞大外汇储备的6倍之多!占全球GDP总和的20%左右。
当前实施负利率的央行主要集中在欧盟和日本,对于普通人来,负利率还并没来到身边,只是一个在新闻里听到比较多的词。
那么,负利率究竟意味着什么?
霍华德·马克斯在其最新的备忘录里,提到这么一件事:
“2014年,当我在西班牙进行投资时,我第一次亲身体验了负利率的影响。由于交易定于星期一完成,因此我在前一周的星期三完成汇款,为完成交易做好准备。以下是与我的西班牙律师之间的对话:
卡洛斯:资金已到账。从现在到下周一,我应该怎么处理这笔资金?
霍华德·马克斯:存在银行。
卡洛斯:这样的话,下周一取出来的时候资金会缩水。
霍华德·马克斯:好吧,那就别存银行了。
卡洛斯:不行,你只能把它们存在银行。
霍华德·马克斯:那还是存银行吧。”
钱在银行,但不仅没有利息,还要贴钱给银行。
——逻辑上很荒唐,但现实就这么骨感。
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实际负利率一直都有,长期储蓄存款被通胀侵蚀,真实购买力下降是很常见的。但名义利率正数,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即:
货币的时间价值=利率
如果利率为负数,时间是不是可以倒流呢?
负利率的存在会使得未来价值低于现值,折现现值无法成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会被推翻。所以,全面性普遍的负利率一旦确认,带来的冲击和震荡将会是无法预估的,未来一定会成为教科书中的经典篇章。
现在普遍主流观点是,因为有中间费用等成本存在,导致并没有真正的负利率出现,实际只是在负利率边缘。实际上,当前负利率多是央行的手段,一旦商业银行的存贷利率也全面进入负利率区间,大量中小储户将被迫提现,银行被挤兑的可能极大,整个商业银行流通体系必然面临崩溃的风险。
伯南克在《金融的本质》中提到,央行要想完成维持经济稳定的使命,首要的手段就是货币政策——通过基准利率的调节,影响货币的价格来控制信贷,从而影响各个经济活动的需求水平。
负利率政策的广泛出现,只能说明一件事:央行的手段,已经趋于穷尽了。
图:20年来欧元区存款利率
通过20年来欧元区存款利率走势可以看到,2000年后,欧元区利率形成三个高峰,并高点逐级下滑,本次下滑已经持续十年之久,且已经处于负利率区间。美联储的利率波动也差不多类似,只是尚没有进入名义负利率区间(如果计入通胀,则也已经两次达到负利率区间)。
负利率之下,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近年来,天量资金汹涌流动,所有的正收益资产都在被哄抢。只要不想被央行绑架,股票、美国短期国债、房地产、黄金等等都正在资金的避风港湾。一波到来,最好的资产先被抢完,下一波资金又流向次一级的资产,再次一级的资产……此情此景,似曾相识。只不过上次是居民疯狂加杠杆,这次是政府债务大扩张,企业借贷势头汹涌。
经济周期如同呼吸,此起彼伏,央行利率政策也必随之有涨有落。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负利率政策一直下去,路的尽头是什么?——正收益资产趋于无。
最乐观的是,经济重新上行,央行再次进入加息轨道,然而一旦如此,盈利能力最差的资产泡沫将首当其冲破裂。又或者,负利率无休止下去?那样,路的尽头就是一场经济灾难的开始。
在这个狂欢的路上,美国股市又顽强的创下了历史新高。看起来,股票、房地产是暂时不错的资产港湾,但要应对更远更长的路,也许唯有黄金和短期债券才是诺亚方舟。《非理性繁荣》一书作者罗伯特·席勒十月份的观点是,未来三十年股市的回报率可能达不到长期均值的一半,泡沫是显而易见的。而房地产、债券同样处于泡沫阶段,即使通过简单的逻辑思考,就能知道这不可能延续下去。
“我看到泡沫无处不在,没有地方可去,你要做的就是撑过去。”罗伯特·席勒最后这样说。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