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摘录】
1.“做投资就要顺应时代,抓住时代大浪潮是成功投资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认为投资未来“新蓝筹”、分享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时代硕果,可能是获取持续稳定复利的最佳方式。要分享时代的成果,那时代的成果是什么?我们认为在这四个方面——科技创新、消费升级、财富管理、医疗健康。”
2.“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牛股你要抓住它,必须要在时代的大潮中才有可能。这个时代已经过了,尽管它的PB不高,股价也很难有好的表现。”
3.“周期股的把握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它的周期,尤其是在周期的中后端要注意回撤,在周期的早期、中期可以享受周期这种业绩增长的过程。”
4.“估值是所有投资者投掷飞镖的一个结果,不是某一家公司、某一家机构、某一个人可以控制的,当然我说的是长期。”
5.“投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取舍,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取舍。所以,如果确定性很高但收益率没那么高,大家也很喜欢,越买它的估值就越高。”
6.“估值是一门艺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像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要看到背后的逻辑,回到最原始的基本面,去穿透基本面,穿透每年的业绩,穿透它未来的空间、壁垒的高低等等,这样才能综合给它一个估值。所以有人说一家公司PE高就是高估了、PE低就是低估了,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7.“我个人认为每位投资者都有自己的投资偏好,把握估值艺术,在不同的阶段进行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这都没有什么对与错,只是你要把握好估值的艺术,如何衡量风险、构建自己的组合,然后不断的跟踪、兑现自己的预期。每一种投资风格我认为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专注不专注之分。如果适合你自己,你专注的去做,把它做到极致,你的业绩也会做的很好。”
8.“价值成长风格的关键是选择好赛道和方向,选择壁垒最高、竞争最强、团队最优、治理最好的公司,通过中长线的投资,分享公司成长为蓝筹股的这一过程的收益,赚时代的钱。”
9.“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做时间的朋友、把握好估值的艺术、赚时代的钱,这就是我们善水源资产的投资理念。”
【公司介绍】
大家好,我是善水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兼创始人刘明月,感谢排排网提供的路演平台和孙总的主持。首先容我对善水源资产做一个简单介绍,我们公司2018年4月成立、8月拿到牌照,现在旗下有11支产品。公司名“善水源”取自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因为我们公司期望给投资者带来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不去追求过多的名和利,投资者的保值增值是我们最大的追求,这也是我们公司的文化象征。
【投研团队】
关于善水源的投研团队。我是公司的创始人和投资总监,我在2004年到2014年供职于广发基金,先后担任了有色金属和机械行业研究员、宏观策略研究组长及研究部副总经理,管理整个广发基金的研究部,在研究部副总经理岗位上做了两年多后去了机构投资部担任总经理。大概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去了权益投资部担任基金经理,管理广发基金的公募产品“广发聚瑞”。截止到2014年底,在广发基金一共管理了3支公募产品——广发聚瑞、广发聚优、广发新经济,规模一共100多亿。在此期间的投资业绩还行,独立管理时间最长的广发聚瑞接近6年,其中在4个完整的自然年度——2010年到2013年,业绩是当时全市场唯一的一支每年均排名同类型前五分之一的产品。2014年底加入了中欧基金,作为中欧基金的合伙人和投资总监,管理了4支产品,到2017年底,在公募期间累计管理规模一共300亿,这是我公募基金阶段职业的简单介绍。在公募期间所获得的个人荣誉、也是我自己认为比较有分量的荣誉,是“五年期权益类投资中国最佳基金经理(中国基金报)”。这个奖项的评选是根据2009年到2014年期间权益类投资收益的排名定的,当时获奖的一共有10位基金经理,现在他们有的在公募基金公司的重要岗位上,有的已经奔私了,奔私的有一些管理规模也已经100亿以上了,他们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另外一个奖项是我管理的产品“广发聚瑞”所获得的奖——在2012年获得中国证券报评选的“三年期股票型金牛基金奖”,2012年、2013年证券时报评选的“明星基金奖”,也被国内多家主流评级机构评为五星基金。广发聚瑞在一个长达5年、A股历史上时间最长的大熊市之一中(2009/9/30~2014/9/30),取得了91.5%的绝对收益、而上证指数下跌了14.2%,该支产品超额收益达到105.7%;其中,在2010/1/1~2014/6/30的4年半时间内,上证指数下跌了37.5%(从3300点一路下跌到1900点),但广发聚瑞依然取得了44.1%的绝对收益,超额收益也达到81.6%。前面也提到了,广发聚瑞独立管理有6年,因为是从2009年6月份开始管理,2014年的10月份提离职,真正管理只是该年度的前三季度,那么完整的管理年度也就是2009年到2013年这4年,在该期间每年的业绩都排到全市场的前五分之一、理论上也只有1/625的概率,虽然这个成绩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这些都是过去、不等于现在。现在到了私募的战场,我们整个团队还需要努力。
我们现在的团队核心是我们的投研团队,当然我们的中后台和市场部门也很重要。我们目前的核心投研团队目前一共有四位负责人。朱红磊是我老同事,我们是广发基金首批研究员,当时广发基金首批研究员一共招了4人,我们两个都在其中。陈昕跟王浩是我在中欧期间招聘的七位研究员中表现的最好的两位。王浩现在负责公司的TMT行业研究,陈昕负责宏观策略、大金融以及周期行业的研究。
【投研与风控体系】
下面我来讲我们的投资研究框架,我们主要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注重行业分析。从宏观策略的角度去选择未来3~5年看好的行业,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去判断它、从宏观策略的角度去判断它。第二部分就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注重行业分析,通过判断行业的景气度、竞争格局,产业链的上下游以及景气度的长短,这些都是行业分析的重点。第三部分是甄选个股,甄选个股主要从它的历史财务报表、治理结构、技术壁垒等等去分析它,最后落实到估值上。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最终选出景气度最受益的标的、可以不断壮大的公司、严重被低估的品种,在这三类公司中我们善水源的风格偏重喜欢第二类——不断壮大的公司。这里面我要重点强调一下,因为我们在选股阶段是很严的,控制好事前风控,从宏观策略去选出行业,从行业角度去甄选子行业,再通过子行业选出可以代表行业、可以不断壮大的公司,也要看治理结构等。从360度无死角的去看风险在哪里、收益在哪里、弹性在哪里、竞争优势在哪里等,整个过程非常严格。比如我们有位研究员花了三个月时间去研究了某个子行业的个股,但最后通过层层讨论、搜集数据、严密的逻辑推理分析等还是放弃了这家公司,把它踢出了核心库。为什么把它踢出去呢,因为它的商业模式尽管短期可能表现较好、看起来市盈率比较低、长期空间似乎还可以,但是它的竞争壁垒、技术更替、毛利率和净利率下行、周期的波动性等等因素都具有不确定性,不符合我们的投资策略。通过我刚刚对我们研究流程——备选库到核心库再到日常跟踪的投资建议的讲解,可以看出我们的标的选择非常严格。
投资的体系里面无非就是个股选择、集中度、跟踪组合、仓位控制,在投资中要想获得超额收益要么你仓位控制的好,要么集中度做的好,或者个股选择的好、及时做到跟踪。在风控的问题上,我和公司都认为风控在前、投资在后,而且风控贯穿整个投研体系,从研究到投资。风控分为事前风控、事中风控、事后风控,个人认为事前风控是最重要的。那么要怎么做好风控呢,我们一般是个股风控在前,然后再到组合风控。也就是在构建组合时,你的个股必须做好风控,在介入的时候、买卖的时候注重安全边际,所以事前风控时我们的重中之重。
【投资未来“新蓝筹”】
下面到了我们最最重要的部分,我们路演的第三个部分——投资未来“新蓝筹”,这也是我们公司的定位。那么什么是未来“新蓝筹”呢?我们认为是未来会成为蓝筹股的公司。我们经常在思考一家公司未来五年、十年是否还存在,利润是否还在增长,我们看的比较长,因为我们的风格就是价值成长投资。我们赚什么钱呢,我们赚的是分享企业成长过程的钱。我们为什么做这个选择呢?首先,因为价值成长股,它的长期成长空间比较大,他可以穿透经济周期的下降跟上升,它的业绩是可持续的;其次,它的投资操作比较简单,不需要频繁的去交易;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它可容纳的资金量大,也就是说我们不光希望我们短期做的好,更希望长期做的好,在我们规模小的时候做的好,规模大了也做的好。也就是说价值成长股的风格比较适合我们,我们的团队也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总体来说这也是价值成长的特征。所以我们善水源资产是专注价值成长,深度挖掘公司,投资未来“新蓝筹”。
为什么要投资未来新蓝筹呢?我们从历史来看,以史为鉴,我们看美国的道琼斯指数在刚开始发行时成分股以能源类为主,像炼油、钢铁、煤炭等等;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受益于电气和生产效率的提升诞生了一大批如家电、飞机、汽车等行业的大牛股;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消费升级,又有一批消费牛股公司出现,像可口可乐、麦当劳、迪士尼等;离我们最近的二十一世纪,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信息时代背景下,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催生了一批超级公司,如微软、谷歌、亚马逊、苹果等耳熟能详的公司。每个时代都会诞生一批高价值的公司,它们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新蓝筹”不断诞生的一个过程。最早肯定没有微软、没有英特尔,更早一点也没有可口可乐。所以我觉得这些公司诞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价值投资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投资未来“新蓝筹”,去分享时代发展的成果。回到中国来看也有类似的特征,2004到2008年由于城镇化、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快速释放,带来上游资源行业、工程机械、房地产、家电等行业大爆发。2013年后经济转型,4G到来带来了互联网和科技产品的大爆发,出现了电商、快递、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等行业的发展,也有相应的牛股不断的诞生,也有相应的蓝筹股不断的出现,也是一个“新蓝筹”诞生的过程。所以我们觉得做投资就要顺应时代,抓住时代大浪潮是成功投资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认为投资未来“新蓝筹”、分享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时代硕果,可能是获取持续稳定复利的最佳方式。
要分享时代的成果,那时代的成果是什么?我们认为在这四个方面——科技创新、消费升级、财富管理、医疗健康。这里面有些是现在已经是蓝筹股了、未来会成为更大的蓝筹股,有些是现在还是相对较小的公司,未来会成为蓝筹股。这四块就是我们当前的时代主题,未来在这四个方面会诞生比较多的牛股,我们也认为这就是“新蓝筹”股诞生的过程。那再具体一点呢,就是科技、消费、健康、金融、先进制造业这些子行业,这是我们的一个预测。
【牛股的启示与估值的艺术】
最后我再跟大家讨论讨论牛股的启示及估值的艺术。因为当前A股估值的差异越来越大,跟我们以前可容忍的估值空间也不同,有的七八倍、有的四五十倍。我们看到有些四五十倍的票还在涨,而有些七八倍的票不怎么动,这到底是为什么?那我们就试着来探讨一下,看看牛股诞生的启示,如何去把握估值的艺术。
我们来看第一个历史的牛股,下面这个图是某有色金属公司。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有色金属公司股价的走势、波动、上涨的空间是不是非常的大?同时我们可以看出这家公司股价在2003年到2007年之间涨幅非常大,达到35倍,净利润增长16倍、年复合增速158%,这是很恐怖的;我们来看它的估值,PB是从1.5倍增加到17.5倍,这个是在时代的趋势下顺势投资。到2009年之后,一直到2019年,股价都是在低位徘徊。在2011年到2019年业绩累积增长8%,PB在2-6倍之间。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牛股你要抓住它,必须要在时代的大潮去抓才有可能去抓住它。这个时代已经过了,尽管它的PB不高,股价也很难有好的表现。这是一个典型的周期股。我在想、也是我个人的理解,因为目睹过有色金属的公司,在2004、2005年我给估值在10-12倍大家都觉得很贵,到了2007年的时候它的股价已经到了30多倍,大家感觉很困惑,我记得当时和一个基金经理在讨论,他问我这些资源类的股票“敢不敢买、什么时候买?现在已经涨的很可怕了”。我当时也感到很困惑,我说它的上涨的过程确实是价量齐升的过程、业绩爆发的过程,也是周期需求的过程、景气度持续的过程。但是大家都还是很害怕,我个人认为害怕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又不想下车,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在2006年下车了,你整个2007年怎么办?如果你在2005年下半年下车了你整个2006年怎么办?因为就像相对收益看排名,绝对收益是要赚钱,眼看着钱在那里不动,好像是不对的,也不符合投资的需求。其实当时我们就这个估值的困惑的时候,跟基金经理交流的时候,他问我“你怎么看?现在估值这么高,已经35倍了”。我就说,这个公司我看它的资源量,核算它的业绩,把它的资源量和整个集团的资源量全部挖出来,按照目前的价格,按照目前的毛利率、净利率,按照目前运营的状况去测算它的市值,它的市值已经够了,甚至超过了。我从研究的角度去看它当时的市值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我虽然这么说了,我们还是很纠结,还是不敢卖出。为什么呢?因为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价格,如果这种紧张的供求局势仍然维持较长时间,那价格和业绩还是有上涨的空间。如果过早下车就会很被动。所以任何股票涨都有它的逻辑,我们要掌握它的主要逻辑、主要矛盾在哪里。所以我个人倾向认为周期股的把握最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它的周期,尤其是在周期的中后端要注意回撤,在周期的早期中期可以享受周期这种业绩增长的过程。你在2005年、2006年、2007年都可以下车,在2007年上半年之前任何一个时间都是很难去把握的,但是到了2007年下半年下车那肯定是最佳的。你说估值水平是30倍、20倍还是10倍合适?所以这个周期股是很难去把握的。我认为还是要跳出来看,他是一个周期股,就要看它处于周期的哪个阶段,先去把握它周期的阶段,再去把握它估值的水平可能是比较合适的方式。也可以看出来,经过2007年之后,2008年、2009年公司跌的有多惨。其实当时这些公司的估值是否合理,30倍、40倍是否理性,我觉得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的。我个人认为周期股一旦涨起来是非常顺利的,基金经理可能会感觉到医药股、消费股等与之相比就显得丑陋无比。但是呢,你如果踩到2008年、2009年这样的暴跌,你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了,会觉得这些医药股、消费股没有那么恐惧,波动没有那么大。这也是看我们自己的取舍,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把握。所以这个估值波动的区间非常大,很难以把握。
我们再来讲一个机械公司,这也是一个历史牛股。我们来看它的估值水平是如何波动的,它在2005年到2011年之间涨幅有50多倍,业绩持续爆发,净利润涨了39倍、年复合增速85%,所以我们看到这一期间估值是随着股价一起增长的,在这一阶段完全是靠公司业绩去推动的;到了2012年到2015年,这家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然后2017到2019年,股价涨了3倍,净利润涨了4倍。你可以看出来在2017年到2019年,随着业绩的增长它的估值是往下降的,我们也可以看出来2005年到2011年它的估值随着业绩的增长是上升的,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阶段,这是某机械公司的估值的一个变化。因为这是我之前研究过、推荐过的公司,我个人这样试着去理解它。其实2005年到2011年它是一个繁荣发展的早期和中期阶段,行业竞争较弱、景气度也很好,所以这一阶段它的估值是往上升的。但是毕竟是机械公司,估值也不会有消费股的水平,机械行业也有一定的周期性,它跟我们的投资周期是相关的。我们来看2017年到2019年它的业绩增长很快,复合增长也很高,为什么没有给30倍、40倍的估值呢?其实大家还是有预期的,知道它的周期性,知道它繁荣的时间没那么长。所以你看2017到2019年业绩不断增长反而估值是往下降的,是因为大家对公司利润的持续性、波动性,公司的属性都会考虑在内。所以,整体来说机械公司PE的波动区间没有前面有色金属公司那么大,大家还是对行业的属性、对业绩的属性、对净利润的属性有一个判断。
第三个历史牛股,某电器公司,它是消费股。但是这个公司的估值水平一直下降、不断下滑。我们可以看出来在2005年之前,它的PE都是在10-30倍之间,因为这个行业竞争很激烈,在行业发展的初期、充满着竞争,毛利率跟净利率都不断下降、赚收不赚利。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年复合增长还可以,但是估值变化不大。2006年到2010年的时候,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该公司龙头地位确立,业绩快速释放,净利润增长了7倍、年复合增速达到53%。该公司在这一阶段估值也略有提高。所以这个过程是对不同的成分、不同的主要矛盾给予它的估值。在它行业发展的后期,2011年到2017年,股价最高涨了接近9倍,年复合增速也有27%,但估值却降到了6-15倍之间。也就是说到行业发展的后期估值只给到了6-15倍,尽管你的业绩还在持续增长,但大家还是理性的,知道你的未来的空间、你增长的持续性、以及你的确定性,这些都考虑在里面。当然可能也还有考虑宏观经济的流动性和别的行业资产的比较,所以它的估值到了这个区间。到了2017年之后,这个公司似乎成为了价值股,尽管它的业绩还可以,但是PE给的还是很低。当然这个大家都会去思考当中的很多因素,估值是所有投资者投掷飞镖的一个结果,不是某一家公司、某一家机构、某一个人可以控制它的,当然我说的是长期。你可能能控制一天、一个月,但是三年、五年,还是控制不了的。所以估值是所有投资者投镖的一个结果,是大家对它价值和估值的一个衡量。从这个公司我们可以看出,同为消费公司,它的估值为何不断下降,现在别的消费公司PE都有30倍、40倍,为什么该公司只有10倍、12倍呢?背后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就看怎么去看了,这也确实是估值的艺术。
第四个历史牛股,是某医药公司,同为消费股他为什么估值水平没有不断下降,反而上升呢?我们可以看这个公司在2000年到2008年,估值是20-80倍,中枢是43倍;2009年到2016年,估值是35倍到60倍,中枢同为43倍;2017年到2020年,它的估值是45-100倍,中枢是67倍,反而更高,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个人的理解这类型的公司,我们对它业绩的持续性、它的空间、它的确定性、它真正的壁垒,是不是给的更高?因为投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取舍,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取舍。所以如果确定性很高但收益率没那么高,大家也很喜欢,越买它的估值就越高。还有一个业绩的持续性,比如一个业绩持续两年和一个业绩持续十年,一个未来增长空间是十倍一个增长空间两倍,稍微一算就知道你业绩的空间、天花板就在哪里,所以这样给的估值是不一样的。当然还跟投资者的情绪和市场的流动性是相关的,所以可以看到这家医药公司的估值是往上升的。
总的一句话,我个人认为估值是一门艺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像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要看到背后的逻辑,回到最原始的基本面,去穿透基本面,穿透每年的业绩,穿透它未来的空间、壁垒的高低等等,这样才能综合给它一个估值。所以我个人我们做研究没有一上来就谈估值,那要谈估值怎么办呢?我们要先去从宏观角度去分析它产业的空间、行业有没有前景,它的空间、它的竞争格局、它的未来怎么样,这个行业未来到底有没有不断壮大的公司出现呢?到了第三步再去看公司的财务报表,不断去分析它,从财务报表和主营收入开始。主营收入就是价值量,具体价格又是和行业供求、行业竞争格局、行业的优势相关,所以从宏观经济到策略到行业,我个人认为中观层面是研究的重中之重,产业链的分析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再到个股,看它的竞争优势、战略执行、管理团队,技术壁垒等等所有层面研究完了之后,对这些定量的数据,定性的数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最后回到我们估值模型下进行估值。所以我们估值的高与低、估值模型的实用性、估值方法的实用性都是用我们前面的一整套逻辑体系来对它进行分析。所以有人说一家公司PE高就是高估了、PE低就是低估了,并不是这么简单的。总之一句话,估值是一个度的考虑,要抓住主要矛盾,去分析它。所以我觉得估值是一门艺术。
最后我做一个小的总结,这些公司在历史上高速成长的阶段,都顺应了彼时的时代大背景,并且兑现了业绩的持续高速增长,享受了较高的估值水平。但是当时代的大潮褪去时,或者长期的成长逻辑被破坏、被证伪时,都出现了业绩增速的下滑,并且估值水平大幅下降。我个人认为每位投资者都有自己的投资偏好,把握估值艺术,在不同的阶段进行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这个确实很重要,因为有的人喜欢周期股,有人喜欢成长股,有人喜欢技术壁垒型的股。这都没有什么对与错,只是你要把握好估值的艺术,如何衡量风险、构建自己的组合,然后不断的跟踪、兑现自己的预期。还有一种就是投资风格的不同,有些人是价值风格,有些人是成长风格,有些人是低估值风格,还有人是反转风格等等。每一种风格我认为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专注不专注之分。如果适合你自己,你专注的去做,把它做到极致,你的业绩也会做的很好。所以不能谈哪个风格好、哪个风格不好,只有适合与不适合。就我们善水源公司来说,我们偏好于类似5到10年前的恒瑞医药这样的公司,当然我们对现在的恒瑞没有任何判断。并且当前我们发现,确实有一批这样的公司,未来5到10年期望能获得3到5倍、甚至10到20倍以上的收益。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好的时代,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技术升级不断涌现。那么要如何把握呢,像我们公司的这种价值成长风格的关键是选择好赛道和方向,选择壁垒最高、竞争最强、团队最优、治理最好的公司,通过中长线的投资,分享公司成长为蓝筹股的这一过程的收益,赚时代的钱。
最后做一个总结,善水源资产是专注价值成长,投资未来新蓝筹。有四点是我经常试着去努力做到的,第一点,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也就是说一定要选择好赛道和方向,不然你再努力也不会有很好的结果。第二点,作为我们种投资风格的公司,我们坚持做时间的朋友,随着公司的成长,公司的壮大,我们去分享它的成果。第三点,要把握好估值的艺术,也就是说要试着去理解估值的高低、估值的变化、估值的演绎,这样才能更好的构建自己的组合、更好的把握行业、更好的把握个股。第四点,一定要看清时代的主题,时代的脉络,时代的发展。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做时间的朋友、把握好估值的艺术、赚时代的钱,这就是我们善水源资产的投资理念。今天我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Q&A问答环节】
Q1:最近消费农业大放异彩,刘总怎么看?下半年还会以消费为主线吗?
A:我觉得消费、医疗健康,以及刚才说的时代的主题——科技创新、财富管理应该都有机会。我们要怎么办呢,去做时间的朋友,也就是说有些估值到位了,有些估值还没到位。所以要具体去选子行业、去选个股。不能说消费股就怎么样,还要具体去看它的子行业、去看它的公司,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做一个判断。但是对于中长期来说,这些方向,消费、医疗、科技以及财富管理,其实都是很好的行业,我们要去选它才能赚时代的钱。中长期还是没问题的,短期它的波动有可能不同,整体来说还是比较看好的。短期确实很难去预测它,因为它跟流动性有关,跟投资者情绪有关。我们相对来说还是以中长期投资为主,赚公司成长的钱。考虑短期权重会相对小一点,但是如果它短期估值太离谱,超出了预期区间,我们也会适当的减仓。等它回到合理的区间,我们还是会买入它,进行长期持有。
Q2:现在还看好医药、白酒、科技吗?估值泡沫严重吗?
A:把这几大行放到一起来看,应该还谈不上严重。但是有些子行业还是有泡沫的,有些子行业在合理区间,所以还是要分开来看。有些子行业要空间有空间,要竞争格局有竞争格局,要护城河有护城河,要治理结构有治理结构,要历史业绩有历史业绩,所以呢,像这种类型的公司你想要它的估值便宜下来估计比较难。因为大家的眼睛还是雪亮的,既想要确定性,又想要便宜,这样的机会很少。遇到质地较好的公司一旦降到合理的区间建议投资者是可以大胆持有的。
Q3:什么时候卖,过了止盈点涨势好,不舍得卖怎么办?
A:个人认为再好的股票也不能涨到天上去,它都有一个价格的合理区间。我们会基于估值的研究和判断做一个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如果估值超过合理区间太多我们就会止盈,反之则会加仓继续买入,这是具体操作的一个过程。
Q4:地产板块前景如何?
A:大家还是要结合产业的政策看,“房住不炒”,对地产板块的竞争格局怎么看?对地产行业的未来怎么看?地产板块整个的供给量还有多高?还有地产板块的需求空间还有多大?融资的政策支持,业绩增长的持续性等都是考虑它估值的重要因素。
Q5:白酒板块还有机会吗?现在已经太高了!
A:跟前面讲的问题一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行业的竞争格局良好,品牌度非常高、护城河非常深,再去看它的业绩的稳定性,业绩的持续性,业绩的空间和确定性,要综合的去考虑来判断它,那么你可以去考虑它的估值水平。看它是否高估了,跟它的风险是否匹配。
Q6:买就买板块龙头,对这句话怎么看?
A:如果把行业研究的清楚了,然后龙头的公司你也很认可,这句话基本没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它风险偏低,它可以分享行业发展的空间、发展的成果,它的竞争优势有同时它的确定值又高。所以如果是你看好的行业,买就买龙头这句话基本是正确的。只是说看你追求多高的弹性。
Q7:怎么看5G,现在布局是否可以?
A:5G这里面有几大块,一个是5G的基建,一个是5G的设备,一个是5G相关的平台,还有5G的应用。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子行业,我觉得他们的估值方法、估值体系都不相同,差别还很大。鉴于同样的科技股,同样的医药股,同样的子行业估值都千差万别。在科技行业、在医药行业里面,你可能看到周期性股、可能看到技术性股、也可能看到消费类股,他们相应的估值方法都不一样的。你需要找到相适应的估值方法,你要去收集大量的数据去分析,去做严密的逻辑推理,去预测它。不太好整体上来说是否看好5G,还是要分具体子行业。
Q8:基金经理在控制回辙时,除了分仓持股,会做高频的高抛低吸不?
A:控制回撤本人思考的比较多,因为以前在公募做相对收益,主要看排名。同时又是做权益类基金,最低仓位一般60%到80%,并且由于管理规模较大,也不能把仓位降的很低,因为也怕看错方向。公募期间实际控制仓位较少,因为我也仔细思考过,是通过仓位去赚钱还是通过行业去赚钱。但是到了绝对收益,仓位就非常重要,我个人认为在公募时仓位控制是选修课,来私募后仓位控制就是必修课。所以我个人倾向于,如果判断未来是泥沙俱下的行情,就必须对仓做大的操作;如果是结构性行情或者牛市,我认为仓位就没那么重要,重点是甄选出好的行业,好的个股。这个是仓位,控制回撤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严选个股,如何做到事前风控。也就是说你在做研究、投研讨论、买入的时候,对它的安全边际要做充分的考虑,考虑清楚它的确定性和它的风险在哪里,然后再去买入它,做个股的严选也是控制回撤的重要方式。第三就是个股的操作,有些个股它已经涨的很高了,如果它在合理的区间以内那么我们继续持有,如果在合理区间上部太远,那一定会卖掉,因为它迟早会掉下来。我们虽然说要做时间的朋友,但是也不是说在任何时间它都是往上走的。主要是这几个方面,在私募回撤控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Q9:看好金融股吗?
A:中长期还是可以的,因为金融股它有一定的周期性,所以我们把握好它的周期性,不能说它的估值低、估值高,它就值得买、不值得买。周期股就要按照周期股的逻辑来买,还有一个金融股它是顺周期,它跟我们的整个宏观经济、跟整个A股市场的紧密性很大,所以要对整个宏观经济、整个策略、整个估值水平进行判断后才能确定金融股是否值得买。金融股我们还是研究的比较多、比较深的,因为只有看清楚了你才知道该不该买,买到的公司是不是好的,你买的公司是不是会跑输、是否有绝对收益。买金融股是否好呢?只有对做充分的比较和分析才能对自己的组合有更清晰的认识。
Q10:逆向投资怎么看?
每种风格都有它的优劣,逆向投资本身没有好坏,就看你把握的程度,能不能掌握它的精髓,专注不专注。
Q11:资源股是不是有机会了?
资源股属于周期类股票,必须要看它所处的周期阶段。资源股你要看价格的走势,看价格的走势你就要回到行业的供给和行业的需求,同时还要看上下游等等去判断它的周期以及估值的高低,真不能笼统的说有没有机会。
版权声明及风险提示:本文刊登仅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文内保留标题原题以及文章内容完整性,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