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可谓是载入史册的一年,突发的疫情席卷全球,国际国内形势动荡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从基本面的变化去寻找大的趋势机会呢?
针对大家的疑问,鸿道投资孙建冬受邀来到私募排排网路演中心做客,分享的主题是:新世界、新蓝筹、新投资方法论。
在分享会中,孙总特地为鸿道投资的投资者预留了半个小时的互动时间来解答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今天,我们将精彩的互动环节整理好文本,奉献给大家。请大家感受孙建冬投资世界的思维力量吧!
在十四五规划的讨论当中,国家有许多政策拟支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这是否意味着半导体产业的这些企业,后面会有很多的机会?
鸿道投资作为一个主动管理机构,最终目的是给大家创造一个经过风险调整后,效果良好的投资收益。
这里,我们要区分两个概念:
一是这个产业很重要,政府也很支持,对国家社会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买这个产业的股票,会有比较好的收益。
我觉得这两个概念是有差别的。
我们对一些关键性的行业,半导体产业、基础软硬件国产化替代的产业、关联性的新材料,都做了一些研究比较。我们认为,这些在国家层面上都具有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半导体产业的投资价值是一样的。
像19世纪末美国的铁路行业,就像现在中国的这个半导体产业,确实都很重要。18世纪后期,欧洲资金投资美国的铁路债券,他们投资回报基本上是不好的。
所以我们还要具体分析一下半导体行业,对于行业和公司投资人来说,他能不能给我们创造一个中长期的现金流,能创造比较好的投资价值。
这里我并不是说我们不看好半导体产业,而是说从现在往后看长时间的话,对于新举国体制要突破的这些关键技术。我们可能更喜欢TMT自主可控/信创的方向。
因为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比半导体要好,有可能创造更大的现金流和较大利润增长的商业模式。在寻找有基本面大趋势机会的行业,鸿道投资有一个思维角度,就是净利润率有可能有大幅度的指数化增长的行业。
这种产品型的软件公司,尤其是有可能去进行大规模国产化替代的产品软件公司,一旦技术过关,用户和市场能够接受,只要有机会大规模地去扩展自己的市场,净利润有可能是翻10倍或者20倍。
相比之下,半导体产业因为技术迭代快,需要不断做固定资产投资,刚刚投资下去有了成果,又要投下一波,寻求更高的技术领域突破,为什么呢?因为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啊。所以半导体对国家很重要,但对企业来说,并不一定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和赚钱模式。
但是软件产品只要能研发完成,就不需要再去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啊销售收入即便翻10倍,成本也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增长,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商业模式
所以我们做投资,不能光看产业对国家重要性和支持度,还是要深入去研究商业模式。
关于美团移动冷链储存行业,孙总您怎么看?
美团的快递行业,我觉得机会很大。
美团优选,已成为美团排名第一、最重要的新业务。美团最近在许多重点城市发动商业战争,尤其在本地电商市场,对阿里巴巴发起攻击。
本地市场是跟异地电商市场相媲美的大市场。当竞争加剧,电商更要去比拼产品和服务的品质。
无论快递还是冷链,都会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会得到加速推动。我们可能要贴近美团、京东、拼多多的竞争路径和方式去寻找投资机会。
鸿道投资对周期股的看法,孙总您怎么理解周期的定义?
鸿道投资遵循开放的投资理念,我们并不排斥投成长股,也不排斥周期股。
我在05年到10年在华夏基金做了最大的投资,就是招商银行和万科这样的周期股,在这些周期股上挣到了很多的钱。在寻找大的确定性投资机会的时候,鸿道投资善于寻找成长与周期共振的趋势。
比如说:新能源汽车、高端白酒有周期股。
同样,周期行业也有成长性。
我们前期投入了传统的白卡纸行业,这个行业的需求随着宏观经济波动相对稳定。但随着兼并收购造成市场份额的集中,白卡纸行业也有了成长性。
同样防水行业是一个周期行业,但它的成长性也是很明确的。因为防水行业的下游是地产行业,而地产行业处在一个同步化集中的过程。下游集中也反过来推动了上游防水、涂料这些传统行业的集中。从来带来这个行业的成长性。
成长与周期并不是对立的,我们希望抓着趋势往上。最好是周期性因素往上、成长性因素也往上的机会,实现一个共振的效果。
鸿道投资目前看好什么产业或者方向?
鸿道投资的看法和思路是用反身性的逻辑视角,从有中国特色的产业中,去寻找在未来能跑出中国优势的产业。
第一个中国优势是资本消耗型的高端制造业,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高估值下,通过未来几轮的高速的扩张,带来的领先优势。
比如2011年的苹果产业链,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业,都是重资本消耗型的行业,在前期都需要进行一个比较大的投资,下游需求都处在一个快速、持续的增长过程中。
以新能源汽车的特斯拉举例:如果你预期它未来几年的汽车销售会有40%的复合增长的话,那么特斯拉会要求上游供应商的投资要实现100%增长,才能匹配特斯拉销售增长的需求。
这样的投资需要,在今天的中国大陆的股票市场,已经显示出一个强大的融资和再融资的优势。
中国的A股市场估值高,相比台湾股市、日韩股市拥有很好的再融资优势,因为融资效率和成本都很强,利用中国市场这种强大的融资能力,估值高反而成为一个巨大优势,技术和产品革新。在几年之后,超越发达国家竞争对手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特斯拉、大众,当然愿意选择中国企业作为核心供应商。
第二个中国优势——新举国体制下的科技攻关产业
在目前这种的国际关系环境下,我们国家要去建立一个新举国体制、建立一个新的科技攻关体制。这种压力和动力是前所未有的。
在十四五规划中,要建立一个新型的科技攻关体制。
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中国并不怕外来的压力,其实压力就是动力啊。
所以我相信新举国体制必将推进一些关键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不仅仅是技术突破,也是市场突破。
新举国体制跟过去的举国体制相比,差别就在于市场和市场化,所以这也是中国特色,把握住这一点,就有比较大的获利空间。
大盘在这个位置,风险大于收益?还是收益大于风险?如何考量?
我觉得现在应该基本上到了一个风险收益比较平衡的阶段。
外部风险已经处在一个比较明显释放过程,因为在美国大选之前中美冲突的因素,美国第二轮财政刺激不能在大选敲定,在9月底10月初,投资者担忧的预期已经释放了,应该会有一波调整。
所以调整以后,风险慢慢释放,风险收益归于平衡。
看中国a股市场过去十年,每年国庆节,往往是A股整体和结构发生变化的一个阶段。如果仓位不太高,9月底做一些提前的布局,是积极和稳妥兼顾的投资方式。
成长股的机会,我觉得跟中美关系以及全球流动性大宽松的政策有关。
今年7月份,中美流动性都没有明显的提升,所以出现一些调整很正常的。春节以后的流动性释放完成回落,中国a股市场的主要投资逻辑会回到一个基本面投资的逻辑。
上升的逻辑就在于成长股这个行业怎么跟内循环为主的国内市场和新的科技攻关体制相结合。
这成为10月份以后的成长股投资的主线。我自己是比较乐观的啊,因为我相信压力和改革是巨大的动力。
孙总,您好!您觉得未来几年哪些公司有净利润指数化增长的潜质?
其实我说的不是净利润指数化增长潜质,而是净利润率有指数化增长的潜质。这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分析和判断问题,最有可能就是龙头互联网企业了。
因为他们最大特点是一个生态型、平台型的公司,通过大批量用户的流量入口、数据、粘性去不断的去扩展业务领域。
每个领域的延伸都是无边界、低成本的扩张,所以它的净利润率有持续往上的空间。过去10年的阿里和腾讯,就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过程。
我相信未来3年五年,在线教育产业涌现出一些投资标的。
从商业模式上讲,无论是周期行业还是成长行业,都可能出现净利润率指数化增长的可能性。比如说产品型的软件公司,如果多卖一倍的操作系统,也不需要增加一倍的成本,就有净利润率指数化增长的基因。
传统行业中也有这种基因,比如海南机场,但收入扩容但成本相对固定,就有净利润率指数化增长的基因。
请孙总您再说一说新旧世界理论,对未来很多人看通胀、孙总您却看通缩?
我推荐大家可以看看我去年发表的《新世界、新蓝筹与新的投资方法论》,核心观点是未来世界有长期通缩的压力。
长期通缩压力,是科技加速进步和全球化红利消失引起的,但是不排除阶段性通胀。
因为有疫情的原因,可能会有通胀的反复。也许在未来半年我们需要考虑通胀反复往上的因素。但中国短期通胀没有像大家担心这么强,对未来a股投资影响没有那么大,央行会做一个逆周期的调节,整体还是比较有节奏和战略定力。
不会像美国一样做大规模流动性释放。
从长远看,全球化红利消失,科技进步导致的通缩压力始终存在。对中国来说,十月份推动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模式落地和新科技攻关体制的建立,会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现在下跌是机会还是危机,下一步如何操作?
在不确定性兑现的过程中,为后市布局,这是鸿道投资的总体规划。
因为市场投资就是一个科学和艺术。
如果都是不确定性,投资的胜算太小;
如果都确定了,可能赔率又很大。
所以我觉得:不确定就是没有办法把不确定性完全排除。
既然主要机会在国内,主要的关键因素在国内,那么海外风险可能是阶段性的风险,反映到股票市场,我们应该借着海外风险的释放,为国内的主线投资进行布局。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