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平平,可转债升温,暴涨行情“卷土重来”。截至10月20日收盘,中证转债指数报368.57,涨0.44%,两市超过200只可转债上涨,9只涨幅超过10%,其中盛路转债涨32.29%居首、模塑转债大涨27.75%、横河转债于蓝盾转债分别上涨15.56%和13.07%,均涨幅靠前。暴涨也导致了极高的换手率,涨幅居前的转债当日换手率大多超过1000%,盛路转债、蓝盾转债的换手率更是超过10000%。
可转债本身是一种债券,但是具有转换成股票的功能,所以它兼具债券的安全性和股票的高收益性,是由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作为债券的时候,它拥有到期享受每年固定利息的权利;当转换成股票的时候,就享受和股东同等的权利。可转债还“牛熊通吃,熊市时,债券属性下防御性强,牛市又可以转成股票买卖,具备较强的进攻性。
在2018年以前,可转债还是一个小众的品种。在“定增”等融资渠道的收紧后,可转债才逐步迎来“大时代”,2018年四季度开始,不少机构纷纷试水可转债。根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10月20日,国内私募机构共计备案了126只带有转债字样的私募基金。不过进入10月份以来,仅有纯达基金备案了“纯达可转债六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由于可转债没有涨跌停限制,还是T+0交易,只要有股票账户就能参与。极低的交易门槛,也导致每轮可转债行情开启之后都是极其疯狂。根据交易规则,转债盘中交易首次较前收盘价达到涨跌幅20%、单次涨跌幅30%,需要临时停牌。10月20日早间,有7只转债大涨触发“熔断”,其中蓝盾转债、盛路转债、横河转债三只转债更是两次触发临停。
暴涨的可转债也是极大偏离了基本面。以蓝盾转债转债为例,截至20日收盘,正股蓝盾股份价格为7.09元/股,蓝盾转债价格为320元,转股溢价率达到161.33%,而市场上类似标的的平均溢价率仅在20%-30%左右。也就是说,在经历数轮炒作后,蓝盾转债已经远高于行业均值的溢价率。在10月16日至10月20日的三个交易日里,蓝盾转债涨幅几近翻倍,为98.51%。
炒作转债的多以游资为主,由于较少资金就可以撬动标的,游资在爆炒可转债时选择的多为市值较小的标的,这样也比较容易控盘。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跟风参与炒作二级市场上的可转债会面临较大的潜在风险。
纯达基金认为,转债价格上涨的根本驱动力是上市公司股价的上涨,如果脱离正股股价而无序上涨,转债价格就会形成高溢价,虽然整体市场溢价自2019年以来就在不断抬升,但是对于部分余额较少的转债,溢价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必须对市场、转债、正股基本面有深入认识后再做出交易决策。
由于无需持有股票市值就可以参与,不少散户也是形成了可转债打新的习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沪深交易所通知,10月26日起,投资者如果未签署相关风险揭示书,将不能申购或买入可转债。对于已经持有的可转债,可选择继续持有、转股、回售或者卖出。也就是说,10月26日以后,投资者如想参与可转债打新,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券商去签署风险揭示书。
对于近期可转债集体狂欢的原因,华炎投资基金经理方翀在接受私募排排网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权益市场走好带动了转债市场交投热情,年内可转债市场也有过两波比较大的行情,今天(20月20日)集体回暖主要有几个因素,一个是随着三季度经济数据落地,显示国内经济总体平稳,经济复苏预期支撑了转债市场的企稳回升;另一个是前期二级市场处于回调阶段,转债交投热情也被拖累,随着二级市场回暖,转债也重拾涨势。
相对权益市场,年内债市的表现相对偏弱,四季度债市是否还有机会?方翀介绍,主要是因为疫情过后,国家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的复苏,宽裕的流动性带动了投资者对权益资产的投资热情。从目前的市场环境看,由于经济仍然受外围疫情及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的影响,经济复苏持续性仍需观察,因此积极的财政刺激手段和宽松的货币环境大概率仍将保持一段时间。当前权益资产相对固收类资产仍然占优,预计第四季度市场上仍将演绎低风险资产向偏高风险资产配置转移的趋势。转债有望继续受益于正股带来的机会,可继续挖掘成长板块中以基本面优质的个股转债为主。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