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是怎么来的?保险服务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保险公司是怎么来的?
中国有句话叫未雨绸缪,其实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提前做好准备。那么直接储蓄不也一样可以达到防范保障的作用么?为什么要选择保险呢?储蓄和保险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区别不在于产品,而在于选择产品的人。人面对未知的风险,其实是有三种不同的态度的。
比如说我现在要给你10块钱,但是有两种不同的给法:
一种是直接给你10块钱,你100%可以拿到;另一种是我可以给你100块钱,但是你只有10%的几率拿到,90%的几率一分钱都拿不到。
如果你选直接拿10块钱,那你就是风险厌恶型的人;
如果你选赌一把,看看能不能拿100块钱,那你就是风险偏好型的人;
而介于两者之间,被称之为风险中性型。
我们都知道,即使现在年轻力壮,人总会老的,总是免不了要生病的,那么为了应付以后生病的医药费,从现在就开始存钱,每个月存10%,未雨绸缪,这就是储蓄的做法。还有一种就是每个月掏出10%的收入去买商业保险。
这两种做法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如果是储蓄,未来可能发生两种不同的情况,一你没生病,这笔钱都还在,你赚了。二,你生病了,这笔钱花光了,你一分钱都没剩下。有没有发现你的未来是不确定的?是有风险的?就跟我前面说的例子一样,要么运气好拿100块,要么一分钱都拿不到?显然,选择储蓄来预防的人,都属于风险偏好类型的人。但买保险就不一样了,无论你未来生病不生病,结果对你来说都是一样的,生病了,保险公司出钱买单,你没亏;没生病,你付出去的保费也不会还给你,你也没赚。这是不是就和那个固定拿10块钱的选择一样?所以买保险的人,都是风险厌恶型的人,这类人不喜欢变化,不希望他以后的财务状况是不确定的,这类人会需要一种服务:那就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未来的收入都是一致的,不会大起大落的。这和赚还是亏没有关系,注意,买保险的人,想要的是稳定和不变。
有人有需求,自然就有人提供这种服务了,保险公司就应运而生了。一个人把每个月10%的收入交给保险公司,他生病了,保险公司支付医药费,他没生病,保险公司开开心心的就把这个钱收下了,当然是不还的。所以,保险公司是一种为了满足你的需求,向你提供“未来收入一致性”这种服务的机构,是一种商业机构。既然是商业机构,那对它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避免亏损,保持盈利;它的宗旨就是赚钱,而不是给你提供保障。你把这一点理解了,那么后续很多免责条款,很多投保限制,在理赔时碰到的各种问题,你就能明白这是为什么了。同样你也会明白,我们现在很多政府强制我们缴纳的四险一金,比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险;他们本质上并不是保险,它们其实更像是一种社会补贴,是一种福利;所以它们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它们本身的一些优势,商业保险是不具备的;这两者是不一样的东西。
保险服务的三个前提条件
保险公司要提供你所需要的这种“收入一致性”的服务,它有什么前提呢?
它有三个前提,其实就是三个基本的标准:那就是不相关性、独立性和概率性。
首先,保障的事情一定要是概率性的东西,是未知的,是不确定的。以重疾险为例,人会不会生重疾,不知道,所以让你投保,如果你已经生了病,再去投保,保险公司肯定不会承保的,因为那不叫保险,那是在做慈善了。而且你去看,人年纪越大,生重疾的概率越大,投保的费率就越高,很多产品,50岁以后就会要求体检才能投保,60岁以后就不能投保了。
第二个就是不相关性。每一个投保人所具有的风险概率是互不相关的。也就是说,如果这个风险是全局性的,涉及所有人的,保险公司一般就不会设保了。比如说全球性的核污染、全球性的气候灾害;就连意外险,你去看它的免责条款,里面一般都会有这么一条战争、军事冲突、暴乱或武装叛乱;核爆炸、核辐射或核污染;这些都是责任免除的。这里我们多延伸一点,问大家,发生地震符合不相关性么?保险公司保不保?这要看不同险种的免责条款;但是一般情况下,人身险都赔,财产险不赔。由于地震发生受到的伤害,是符合意外的定义的,所以是可以赔的。但是财产险里面的车险,责任免除条款里会明确说明:“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在责任免除范围里,所以如果地震中被毁的车辆是不会获得理赔。房屋险也是一样的,它承保由于火灾、台风、暴雨、泥石流等原因造成的房屋损失;地震就是不包括在内的。所以我们投保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清合同上的责任免除。
第三个标准就是,每一个概率事件都必须是独立于投保人意愿的。也就是说,投保人自己不能够控制风险的概率。像生病,交通意外这样的,投保人都是没办法控制的,这可以保;像自杀,是主动的,投保人可以控制的,就不保。有人说你这个好像说的不对,前几年中国人寿财险里面有一个恋爱险,就很出名。恋爱分手,这不是完全主观的么?想不想分手,还不是我自己说了算?保险公司怎么就能承保呢?我们仔细看下那个恋爱险的条款,这是为年轻恋爱群体涉及的一款产品,自保单生效之日起3年后,13年内任意一天,投保人与指定心上人登记结婚,即可获得一万朵玫瑰花,并且在3年的保险期间内,还将得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障。看见没,重点在后面。看上去保额1万多玫瑰花,但是其实这是一种营销活动,这个保险的实质是,在3年的保险期间内得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并且符合条件的话,能获得1万朵玫瑰花”。这个所谓的恋爱险,主体其实是一份保额为1万元的身故和残疾的意外险。只是合同后面挂了个附加条款,如果你满足条件,送你一万多玫瑰花。再举个例子,考试不及格能不能投个保?肯定不能保,否则有些学生说啊呀我的零花钱不够用了,干脆这个学期的考试不及格算了。总结一下,保险公司理赔的事件,一定是具有概率性的,互不相关的,而且是独立的。
保险公司的两个秘密招数
社会上存在的风险,不可能由于保险公司的存在而降为零。
对个人来说,保险公司是提供服务,对整个社会来说,保险公司更重要的作用是分摊风险。
把固定的,必然存在的风险,一个人无法承受的风险,分摊给很多人;这样大家的幸福指数就都提高了。那么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生病的风险跟年纪有很大的关系,年轻人很少生病,他们的风险很小,但是他们也要交保费;年纪大的人就很容易生病,他们的风险就很大,他们也一样交保费。这个时候,年轻人就不乐意了,凭什么呀?这我不是吃亏了么?我被你年纪大的搭了个顺风车啊,你把风险平摊到我身上来了啊。所以,保险公司站出来了,他说别吵了,我帮你们分开保,年轻人买年轻人的保险,老年人买老年人的保险。老年人多付钱,年轻人少付钱。这就是保险公司现在使用的细分模式,现在的保单,保险对象的区分,越来越细;细到什么程度?一个重疾险,不仅仅是按年来区分,甚至区分到了月。细分的极致是什么样的?其实就是费率的完全个性化。
举个例子,众安和平安合作弄了个保骉车险,号称是车险费改后的第一个互联网+车险;它就是通过机器算法和大数据来对用户进行彻底的细分,号称是车损险区分度达到了9倍,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5%;以后它可以借助OBD系统对车主的行车习惯,车品数据进行区分,然后实现个性化定价。未来保险的趋势就是把风险细分,把复杂人群进行细分;对象人群分的越细,费率厘定就越精确,对准备金和利润的评估就越准确;可以让他们更好的进行偿付能力管理和动态财务管理。对买保险的人来说,就是每个人买保险的费率都不一样,千人千价,谁都搭不了其他人的顺风车。
保险公司同时还做另外一个事情,就是加总,在每一个细分的组里面,他要增加每一个细分组成员的人数。同样风险的人越多,根据大数定律,他们之间产生风险的数学期望就越准确,离差就越小;这样的话,每一个小组所产生的成本就越低。所以保险公司就是通过细分和加总来双管齐下,把风险分得越细越好,在每一个细分组里面参与的人越多越好。它就是通过这两招,来设计自己的保险产品,提高保险产品的性价比,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制造盈利的。
总结:
最后做个简单的总结,保险的本质,就是保险公司为风险厌恶型的客户,提供的保障他未来财务稳定一致性的一种商业服务。
这种服务有三个前提,那就是“随机,独立和不相关”。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他通过细分和加总这两种手段来设计保险产品,区分用户群体,以此来达到它的商业目的。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