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A股市场指数各大指数严重分化,顺周期板块火爆全场,金融三剑客更是强势上攻,与之相对应的是创业板的颓势,以及医药、科技各板块龙头的下跌,沪强深弱特征明显。
从三季度机构持仓也可得知,机构持仓继续呈现“吃药喝酒”行情,对于重仓个股更是加码配置。机构抱团持股虽然反映了优质资产标的的稀缺,因为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在数千家上市公司中,具有一定投资价值的公司也不过百余家。
近期的风格切换,也再度引发市场对机构持仓核心赛道是否过于拥挤的担忧,从私募排排网的采访结果来看,私募普遍认为,目前核心赛道并未出现过度拥挤的现象,热门行业在杀一波估值之后,还将重返上涨通道。
机构核心赛道持仓动态平衡,估值偏高有支撑
11月以来,前期热门的医药、科技、消费三大行业持续低迷,结构性分化特征也是愈加明显。资金分流,热点分散,明星个股闪崩,是否意味着机构重仓的核心赛道已经出现拥挤。
鸿道投资分析称,2020年以来机构持仓集中度持续上升,从公布持仓数据的公募机构持仓来看,三季度公募持仓前20大股票集中度由二季度末的33%上升至36%,持仓集中在消费、医药、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于龙头股票存在明显的机构抱团现象,从近期的部分消费、医药、新能源车的核心持股存在的快速下跌,可以看到机构交易存在一定的过度拥挤交易。
圆融投资股票部总经理王将指出,机构在核心赛道上的持仓处于动态平衡,存在一定程度的拥挤,但属于一种常态。这是因为,核心赛道估值较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疫情期间宽松货币环境下估值区间的抬升,而随着非常规货币工具退出,整体估值区间已出现一定回落,其中仅业绩估值匹配度较好的细分赛道和个股继续被超配,可见机构已经做出了取舍,目前的配置是相对理性的、不存在过度拥挤;二是在长期视角下,部分细分行业的景气度仍然向好甚至有加速的趋势,行业比较优势仍然存在。
弄玉投资总经理何上溯也认为,机构投资者在相关行业和板块中并不存在过度拥挤的情况。首先很多顺周期的版块是处于机构历史低配状态的。其次,就消费、医药等行业来说,机构所占的流通股比例加起来可能也就不到20%。近几年A股虽然越来越机构化,但个人投资者占据的交易量比重还是比较大的,机构化力量的上升是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所以不存在过度拥挤的情况。
华炎投资基金经理李元凯表示,机构持股并不存在过度拥挤的情况。资金在市场成交量没有明显增量的情况下,选择有逻辑的板块进行抱团操作,本身也是交易策略之一。像新能源车以及顺周期板块本身是有逻辑基本面支撑,而且板块个股数量较多。
今年以来,多数牛股已接连翻倍,万亿市值的白酒股年内涨幅也超过 2
倍。伊洛投资表示,在风格的不停转换下,资金也在轮动,核心赛道的交易和持股出现明显分化。在资金增量流入市场的速度不及行业轮动的速度下,或将存在过度拥挤的情况。此时,涨势过高或是估值分为已达历史高位的板块容易先有调整,在急速上涨的同时,也会增加潜在的风险。
投资就是投未来,私募看好这些行业
拉长统计周期来看医药、消费行业长牛,周期股虽有零星行情,但长期收益并不突出。是坚守核心赛道等待调整之后的再度崛起,还是转向前期滞涨的行情掘金?
广州雪球投资董事长李昌民认为,投资就是投未来,从成熟市场过去200年的历史来看,能成为伟大企业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科技,大消费,食品饮料,医药,医美,金融服务等领域。海外诞生了苹果,亚马逊,
Facebook,谷歌,宝洁,欧莱雅,强生,辉瑞默克,可口可乐,高盛,特斯拉等一批伟大的行业龙头企业。以史为鉴成熟市场诞生的伟大企业在中国也必然出现。消费、医药、科技是当前成长性好最为确定的行业,机构投资者集中配置以上板块是对未来的一种共识。
君创基金副总裁兼投资总监商维岭也表示,目前阶段来看,新能源汽车、顺周期、医药、消费、科技等行业,均出现了较大的涨幅。基本面角度,目前的估值状态,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基本面的业绩增长预期,后期需要充足的时间来消化目前的高估值。从交易角度来看,近期的一些绩优高估值的头部企业,出现了集体的下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本面的细微变化,对价格的较大冲击。
商维岭认为,接下来应把投资的重点放到深度研究上去,尤其对行业内部龙头公司要进行重点的监测,防止业绩成长低预期带来的下杀估值。现阶段投资者应该回归到"长周期、可持续、可复制"的价值投资中,回归基本面。聚焦公司自身经营、企业护城河、产品和服务,以备在后期估值充分调整后准确布局。
止于至善投资总经理何理也表示,目前科技、白酒、医药等公司已经普遍偏贵,但是不代表其不会上涨。从估值角度来看,需要对成熟商业模式使用绝对估值法进行估值,对新兴商业模式使用相对估值法估值。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上市公司持续竞争力,也就是定性分析才是核心。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