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翔,游资的鼻祖。宁波敢死队三个创始人之一,并成为领军人物。私募教父,三万元钱起家,做到了几百上千万的资金。之后与其他两人创立宁波敢死队,依靠团队合作做到了个人上十亿量的资金。之后萌生新路,退出敢死队,成立了私募基金。吸收投资人资金最高峰时期,达到了上百亿的规模。他在做私募期间也做短线,但是名声不是很好,人称断魂一字刀。
01
1977年,徐翔生于浙江宁波江东区,为家中独子,早年曾用名徐强。学生时代,对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他不是很上心,反倒是看了各种富豪传奇,得出一个结论:普通人要想成为富豪,要么把公司做上市,要么通过买卖股票获利。
1993年,还在读高中的徐翔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拿着父母给的3万元,杀入股市。“那个时候,宁波老百姓家里有几万元很正常。”他曾这样说。
没有人知道他最初入市时的故事。有人认为,也许受到了表哥马信琪的影响。表哥比他大6岁,90年代初在宁波的股票投资圈已经小有名气。
徐翔入市时,A股还没有涨跌幅限制,有的股票一天上涨可能超过100%,有的股票一天下跌可能超过50%。后来,也许是觉得韭菜割得实在过头了,从1996年12月16日起,沪深两大交易所规定,股票涨跌幅不能超过上一日交易价格的10%。
从此,追击涨停板成为股民最大的乐趣。20岁的徐翔和表哥马信琪,不断摸索涨停板打法,逐渐培养起对市场的敏感度。
2000年,徐翔来到银河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当时资金规模还只有几十万元。宁波当地人说,解放南路风水汹涌,四路一桥交汇,是成事的好地方。解放南路营业部聚集了大批牛人和大户,徐翔和几个以短线擅长的朋友被市场冠名“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成员大概20人左右,核心是徐翔、马信琪、徐晓、张建斌等人。徐翔以20出头的年纪,成为解放南路营业部头号人物,被媒体封为“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到2003年,其资产已经过亿。
这一年,“宁波涨停板敢死队”首次被媒体报道,引起监管部门注意,组织专人对营业部是否涉嫌违规进行调查。一段时间内,“宁波涨停板敢死队”销声匿迹,直到调查认为没有违规之处,才重新露面。
2005年,徐翔从宁波迁到上海,国泰君安江苏路营业部成为新的主战场。到2009年,在自有资金达到百亿左右时,他成立了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入阳光私募界。得知他成立私募的消息,不少朋友很担心,劝他不要继续做大。
从幕后走到台前的徐翔,继续用惊人的业绩回答市场。不论股市是牛市还是熊市,泽熙管理的基金都有超高的回报率。到2012年底,泽熙管理资金总规模已经突破100亿元,仅次于当时排名第一的重阳投资。
一般基金需要对外宣传发售,泽熙却从不公开对外募集资金。有业内人士称,以徐翔的号召力,数亿资金,招手即来。
02
和所有闷声发大财的富豪一样,徐翔本人极度低调,只接受过寥寥几次媒体采访。外界对他知之甚少,如果不是杭州湾跨海大桥上那张照片流出,连他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在普通股民看来,徐翔就是赶上了股市的好时机,踩准了时间节点。但在专业投资人看来,他的成功与天赋和勤奋息息相关。
原泽熙投资总经理助理叶展离开泽熙以后,在一篇名为《残酷的徐翔:研究员推荐的股票最好马上涨》的文章中称,徐翔是他见过的最为勤奋和专注的投资人,没有之一。
“他每天研究股市超过12小时,几乎没有娱乐和其他爱好,据我所知,这种习惯已经持续了20多年。比起很多投资者,除了股票以外,还要关心足球,明星,旅游,高尔夫……徐翔可以算是股市里的苦行僧。”
据说,从1992年到2015年,他只有一天时间没有面对交易屏幕。这一天还是两个半天组成的,其中半天是生病实在无法看盘,还有半天是亲人做重要手术,必须陪同签字。
他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有300万元资金时,他奖励了自己两套数千元的雅戈尔西服。身家过亿时,他在宁波买了第一套商品房。身家过数十亿时,他才买第一辆车,一辆最新款的奥迪A8。
加入泽熙之前,叶展就知道徐翔是一位非常专注的投资者,但到了泽熙以后,徐翔的专注程度仍然让他吓了一跳。
通常情况下,徐翔会这样度过一天:每天一早,泽熙开始晨会,每位研究员汇报市场信息和公司情况。开盘后进入交易室,交易时间绝不离开盘面。中午一般与卖方研究员共进午餐。下午继续交易,收盘后又是一到两场路演,晚上复盘和研究股票。
叶展认为,唯有无与伦比的专注,才有超乎寻常的回报。
他还透露了泽熙对研究员的考核办法:推荐的股票要能涨,最好马上涨;涨幅要高过沪深300指数;买入后不能下跌超过10%,否则无条件止损,不允许补仓。
这种“史上最严”的考核办法非常残酷,许多研究员很久也适应不了。但也充分体现了泽熙的投资哲学:以绝对收益为基础,以相对收益为目标,以严格止损为纪律。
“要想达到泽熙的标准,既要对公司基本面有深入的研究,以挑选标的,又要对市场情绪有敏感的体悟,以寻找买卖点。所以泽熙的研究员非常辛苦,大部分时间都在各地调研,调研的密度和深度远高出行业平均水平,然后再加上徐翔对市场独一无二的敏感度,最终才造就了奇迹般的业绩。”
03
2011年底,因研发乙肝疫苗倍受市场关注的重庆啤酒,宣布乙肝疫苗揭盲数据失败。随后,重庆啤酒的股价,从最高处的每股83.12元开始,连续跌停。
徐翔在第8个跌停板时进场抄底。但重庆啤酒乙肝疫苗二次揭盲失败,股价遭遇第9个跌停。发现第一次抄底失败,他迅速斩仓离场。
当重庆啤酒股价跌到每股17元左右,徐翔再次抄底,买进3000万股。此后,重庆啤酒一路涨到每股35元。泽熙在每股30元左右时陆续离场,短短一个月,获利数亿。
“重庆啤酒我20元左右进去的,抄底然后反弹抛出,这就是赌一把,别人不敢像我赌这么大,这就是因为别人没有钱。”徐翔曾说。他甚至后悔当年投入抄底的筹码不够:“如果比例大的话,业绩应该会更好。”
其实,第一次抄底失败,他曾整夜坐在沙发上思考:要不要继续赌下去?最后,他决定继续下注。他判断,被套牢的机构和散户已经非常绝望,此时再次进场,大量买入,拋压盘不会很大。“把人从绝望当中拉回来,只需要一点助力,看到庞大的卖压不断地被吃掉,被套牢的投资者会减少卖出。此时控盘就相对容易,因为大家都在盼着还能再涨点,不愿卖。”
是什么造成了重庆啤酒股价的大反弹呢?当时,公司没有发布任何利好,之后也没有。显然,股价与基本面已经毫无关联。
叶展曾经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徐翔能够猜中那轮反弹?
徐翔事后的一番话解开了谜底:“重庆啤酒不是股票,是彩票。第一次刮出来‘谢谢你’,第二次刮出来还是‘谢谢你’,这时候大家都把它当废纸扔了,但彩票还没刮完,或者说有人相信它还没刮完,万一后面是个特等奖呢?这就是反弹的逻辑。”
这个案例让叶展足足思考了三个月。他最后明白了,有时股价可以和基本面完全无关,只跟群众的心理有关。
04
徐翔被股民封神,除了操作胆大敢为,不按常理出牌,对仓位的精准控制,也一直让人匪夷所思。要知道,选择时机比选择股票难太多,何时满仓,何时空仓,才是赚钱还是亏钱的关键。在二级市场,他的手法凌厉,经常将许多跟风散户杀得片甲不留。
在2015年那次股灾中,最开始一些投资者认为只是阶段性调整,但他们很快发现,跌势已经无可挽回。而6月中旬,徐翔已经开始逐步降低仓位。6月20日前后,泽熙旗下的基金,仓位已经很低。他不但精准逃顶,还通过参与期间的反弹获得了超额收益,旗下多只基金净值创出历史新高。
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徐翔人生的顶部,也在2015年到达了。这一次,他未能成功逃顶。
徐翔被查,对部分市场人士来说,并不意外。早在2015
年9月,就有机构人士向外界透露,“这一次徐翔可能要出事”。泽熙的影响力大了以后,江浙一带不少上市公司被传与泽熙达成私下协议,由泽熙拉抬股价,达到目标后再各自分成。泽熙买入的股票经常变成妖股,因此被一些人称为“第一恶庄”。
他自己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15年9月17日下午3点20分,他罕见地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公寓一个房间与《经济参考报》的记者会面了一个小时。
“见面的时候,徐翔刚刚下班,这位1977年出生的中国私募基金行业旗帜人物其貌不扬,完全没有西装笔挺的样子,上身简单地穿了一件T恤,头发不多却无秃顶之虞,个子不高,戴着眼镜,整个人看上去比较精神。房间里有一个室内高尔夫简易球道,徐翔在说话时会时不时挥上几杆,但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徐翔的成功并不出人意料。他每天8点45分准时到公司,经常到凌晨2点才睡觉,不喝酒,不抽烟,唯一的爱好就是研究股票。工作重心从上海转到北京以后,他每周一到周四在北京主持工作,周五则飞回上海。
徐翔本人非常厌恶“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的称号,对那些关于泽熙和他本人的的传言,也非常恼火。在他看来,这种情况可能更多来自同行的抹黑:既然无法在业绩上打败你,那就通过谣言来打击你。他希望能够采取一些措施来制止这种情况。
但不到2个月之后,他落马了,一直以来的传言,最终成了现实。
徐翔被抓现场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