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猪肉自由再一次回到身边,感谢周期的力量。
绕不开的周期,躲不开的趋势,深刻影响着这个世界。
生猪价格波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低点-高位-低点一个循环,大概三到五年,这就是猪周期。
这个周期,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包括散养养殖户和消费者,并没有直观的感受和深入的了解,在平时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往往就容易忽略掉了。
2018年2月开始,我国进入新一轮猪周期,叠加爆发的非洲猪瘟冲击,生猪产能持续下降,猪肉价格跳级上涨。
这一轮猪周期产能低谷时生猪存栏同比减少了40%,猪肉零售价格最高点时每公斤冲到 59.6元,刷新历史记录。
瞬间,吃猪肉似乎变得相当奢侈,肋排论根买替代了之前的论斤买。
猪周期 躲不开的魔咒。
既然生猪价格波动带有周期性,那就意味着猪肉价格不可能朝着单一方向持续运动,比如持续上涨或者持续下跌,而是涨跌相间的交替波动。
这一波周期下行在于产能的快速修复,且修复的速度明显快于预期,猪肉自由的回归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产能修复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生猪存栏量快速回升,基本上回到本轮猪周期启动前的水平。
2021年5月,生猪存栏量同步增长,同比增长23.5%,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97.6%。
生猪存栏量快速修复主要是在猪周期上升阶段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带来了较高的盈利预期,资本逐利性本能驱动资本和实体争相进入养猪业这个平时并不起眼的赛道。

拥挤的赛道,过剩的产能,过量的供给,价格一落千丈。
去年跨界养猪几乎成为了中国最热门的新风口,在这个风口之上,各大企业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知名的莫过于万科这个房地产大佬竟然也忍不住下猪栏养猪了。
去年底,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还曾公开表示,“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仅从房地产过来跨界养猪的企业就超过1000家。”
风口上的猪,如果都不来抱一下,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善于发现和捕捉投资机会。
随着一些新建和改扩建规模养猪场计划在年内陆续投产,预计生产增长的惯性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生猪存栏量有望延续攀升态势。
生猪存栏量上来归功于能繁母猪在背后默默无私奉献。正是它们一心一意搞生产,才有我们欢欢喜喜吃上肉的自由。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5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20个月环比增长,同比增长19.3%。环比和同比在短期内仍有望保持正增长,供给端具备源源不断的可再生资源。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已创出2014年底以来新高,有望在短时间内为生猪存栏量的提升继续贡献应有的力量。
无论从生猪存栏量还是能繁母猪来看,生猪市场的供给侧依然具备强有力的保障,甚至在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产能过快修复带来本轮猪周期加快进入下行阶段。养猪业亏损或才刚刚开始猪肉供给侧加速放量,导致需求侧的价格快速回落,并呈现出明显的过山车走势。即本轮猪周期启动初期的快速上升与末期的快速下行基本相似,上去有多快下来就有多快。年后猪肉价格下行明显加速,产能恢复,生猪上市供应量稳步增加,叠加二季度进入猪肉消费淡季,消费量有所下降,也是最近猪肉价格降幅较大的重要原因。5月猪肉价格环比下降11.0%,已经是连续三个月环比降幅达到两位数。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已连续22周下降。6月第4周,全国生猪均价为13.76元/公斤,自1月份第3周的36.01元/公斤高位下跌至今,累计跌幅达62%。简单一笔带过——猪肉价格崩了,崩得惨不忍睹。这就是一场典型的“猪灾”。“未来生猪行业会出现产能过剩,或将面临一场灾难。”去年8月,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当时,市场预计2022年国内猪肉价格将跌至10元/斤,而他更悲观,“肉价跌到4元至5元都是完全可能的。”意想不到的是,10元/斤的猪肉已经提前到2021年出现了。目前,生猪生产进入基本供需平衡时期,伴随价格持续下行,本轮 " 猪周期 " 进入下行通道。由于后续产能充足,猪周期下行通道的底部可能比预想得要来得晚一些。
猪粮比,通俗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猪粮比价采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统计的每周生猪出场价格与全国主要批发市场二等玉米平均批发价格的比值。根据近年来养殖成本收益变化情况,将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由此前的5.5∶1~5.8∶1提高到7∶1生猪养殖的盈亏平衡点即猪粮比为7:1,低于这个比例就意味着亏损。国家发改委监测的数据显示,6月7日~11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88∶1,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设定的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低于6∶1)。这是新《预案》实施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首次发布全国平均猪粮比价数据。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6月21日~25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0∶1。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已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低于5∶1),中央和地方将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发布预警的目的是引导养殖户平稳有序减栏,避免恐慌性集中出栏。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6∶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5%,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 3个月累计降幅在5%~10%时,发布二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5∶1,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同比降幅达到10%,或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个月累计降幅超过10%时,发布一级预警。根据预案规定,触发一级预警马上启动收储,二级预警视情况启动收猪,三级预警三周转为二级预警。很难想象,由于前两年猪肉价格太高,所以需要放储来增加供应平抑猪价,而且放储是持续性的操作,如今却随时可能迎来收储。本轮猪周期高峰时,猪粮比一度逼近20:1,当时生猪养殖业可谓一片沸腾。
但当猪粮比一路震荡下行时,脸上的微笑就渐渐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亏损愁容。
站在当前的价格去看,养猪行业平均利润率已经下滑到负值了,很多前期高价买进仔猪育肥的已经开始巨亏,犹如山顶追高股票还没享受到上涨却已开始崩盘。
存栏在手的生猪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吃不下舍不得扔,只能眼见亏损深套其中。
非洲猪瘟之后,猪肉价格于2019年达到这一轮周期的顶峰之后,2020年价格也一直处在高位,养殖利润之高超出想象,最高点时单头盈利能达到3000元。
一直到今年5月,生猪养殖都还是盈利的,不过进入6月之后,两只脚瞬间都踏入了亏损区间,部分养殖户已在泥潭中挣扎。
生猪现货价格一路向下,期货价格亦一塌糊涂。
6月22日,生猪期货价格一度创出上市以来新低——16675元/吨,自上市首日突破30000元/吨高位下来接近腰斩。
在这一波下跌之前,生猪期货价格基本维持在25000元/吨以上波动,自5月份开始下跌且呈现出明显的加速下跌迹象。
虽然生猪期货价格最近四个交易日低位反弹,但反弹空间料将有限,下跌趋势难以被扭转,反映到现货市场也如此。
猪毛飞上天已成过去式
生猪养殖行业极度暴利的日子不再有,一切俱往矣。生猪盈利价格自2019年10月24日3189.13元/头高位一路震荡下行,今年以来则加速下跌。
自6月10日开始,养猪已经进入亏损区间。
农业农村部定点监测显示,5月份生猪养殖场户亏损面为9.7%,比4月份扩大8.6个百分点,出栏肥猪价格已经跌破盈亏平衡点。
部分生猪育肥户由于前期购买仔猪价格较高,按目前肥猪出栏价格亏损更多,追高倒是追上了,只是没能带着盈利跑路。
基于当前猪肉价格持续下行,行业发展陷入困境,且迎来变局。畜牧业协会发声维稳,“价格下行阶段不要恐慌”,”更不要以赌博心态安排生产”。
如此快速下跌的猪价,行业不恐慌是不可能的,一旦恐慌传导扩散,抛售潮出现料会将猪肉价格推向更低的价格。
当前形势下,国家队进场救市收储箭在弦上。
放眼当下,行业龙头牧原股份的日子可能会较其他同行会好过一些,不过也依然面临较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利润下行和市值收缩。
牧原股份的商品猪均价连续三个月环比大幅下滑,由2月份的30.15元/公斤下跌至5月份的17.65元/公斤,创两年来新低。
进入6月份,全国生猪价格进一步下探,牧原股份的商品猪均价料将跌破16元/公斤。
牧原股份在行业里引以为豪的就是出色的成本管控能力,在这一波猪肉价格暴跌的行情中,其对应对猪肉价格下跌方面的抗风险能力应该也是比较突出的。
牧原股份在上市生猪养殖企业中为自繁自养模式的代表,且是我国较大的生猪养殖、生猪育种企业。
公司采用自繁自养模式,拥有完整产业链。成本占比最高的饲料方面,公司自主生产,减少中间交易成本,且后续将继续延伸至屠宰业务,降成本已成为公司领先同行的杀手锏。
牧原股份2020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为678.1万头,生猪养殖业务成本为76.2亿元,粗略估计其头均养殖成本为1123.7元/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而散户养殖由于没有规模化、集中采购等优势,往往成本会更高,其成本优势主要来源于饲料以及专业化养殖。
公司2014年-2020年年复合出栏增速超过40%,截至20221年3月公司能繁母猪存栏规模达284万头,同比增长67%,近5年复合增速达67.3%。
前期积极扩张的产能将持续释放,牧原股份营收有望延续高增长。
产能扩张的底气来自于其在行业内的成本比较优势,而成本优势的背后则是商业模式、经营管理、融资成本等方面的集成。
猪粮比价格大跌,及猪肉恐慌性下跌,生猪养殖行业亏损面扩大,料将会有大量养猪户考虑退出,行业将进入优胜劣汰的新阶段。
每一轮完整的猪周期带来的不仅是猪价的波动,还带来行业格局的改变。
伴随着生猪价格下挫,大量养殖企业不但不会缩减产能,而且会持续扩大产能以不断压低成本,以期盼实现盈利,从而让生猪产能进一步扩张,生猪价格则进一步暴跌,直到大批弱势的养殖企业最终破产而出清产能,出清的那部分产能最终将会被头部企业去填补,进而带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生猪养殖行业过于分散的产业格局有望加速改变。
下跌或许才开始,亏损也是,就看谁能撑得过去这一波。
潮水退去,裸泳的终究将会夺路而逃,活下来的都是猪坚强。
猪坚强终将是这个行业的优等生,短期内供给端持续发力打破了行业高毛利率的现状,对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和估值都将构成负面冲击。
但正所谓,危中有机,行业内竞争力强大的头部企业有望借助猪周期下行良机积极扩张,提升市占率,巩固市场龙头地位。
当前,猪毛是掉了一地,但风再起时,风口上的猪依然可以飞起来。
回到资本市场上,在行业最坏的时候择机买入最好的公司,是一门极具性价比的生意。
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股价今天的反弹只是反弹,盲目乐观不合时宜,抄底时机也未到,行业基本面风声鹤唳,一地猪毛,想抄底的可再等等。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