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近半年,央行年内第二次降准。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央行此次降准释放什么信号?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大约1.2万亿元,将给股市带来哪些影响?
官宣首日全线飘红,历年降准之后A股怎么走
从历史数据来看,降准消息的公布对A股市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今年7月9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后,7月12日上证指数受提振涨0.67%。
拉长时间段来看,自2014年4月以来,共有19次降准(包括定向降准),从次日A股表现来看,沪指11次收涨,8次收跌;深成指12次收涨,7次收跌,股市总体表现偏多。

虽然近期A股出现了一定上行趋势,但投资者对政策力度仍存较大分歧。受美股上市中概股上周五遭遇大幅调整,周一港股一路走低,恒生科技指数盘中创下指数发布以来新低,最终收跌3.34%,恒指收跌1.76%。A股虽然上午顽强走红,但午后三大指数齐齐跳水,3500多只个股下跌,上证指数、创业板指分别下跌0.50%、2.09%。
12月6日盘后,央行官网消息显示,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12月7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证券板块涨幅居前。截至开盘,上证综指报3611.22点,涨0.61%;深成指报14845.02点,涨0.62%;创指报3429.76点,涨0.70%。
粤开证券表示,复盘历史发现,降准后一周胜率最高。通过回溯历史来看,降准之后次日市场表现涨跌各半,但创业板的涨幅要明显优于沪指,在降准之后的一周市场整体表现有所提升,胜率升至63%,同样创业板表现要优于主板,在降准后的一个月胜率明显下跌,市场有所回调,此时创业板的跌幅亦相较于主板更大,表现出较大波动。
降准在预期内,提振股市信心
机构普遍认为,本次货币边际宽松已经有一定预期。对于本次降准的目的,央行明确表示是为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12月3日,总理在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奥尔基耶娃时表示“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运用多种货币工具,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从历史数据来看,历次降准前均会通过国常会、政策文件、总理讲话等形势进行“预告”。一般情况下,从“预告”到央行官宣“降准”的时间间隔为2-9天,到降准落地实施的时间约为2周。12月6日盘后,此轮降准就已落地。
对此,星石投资点评称,12月15日、明年1月15日分别有9500亿元、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央行通过降准置换部分MLF,降低银行负债端资金成本,进而降低实体部门的综合融资成本。在经济下行仍有压力、PPI拐点将至的背景下,降准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四季度以来,在阶段性供给约束因素缓解的情况下,工业生产出现了积极变化,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暖,11月制造业PMI也重新回到荣枯线以上。但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仍处于较弱区间。三季度GDP增速超预期下行至4.9%后,市场对于四季度的预期也较为悲观,认为四季度经济增速大概率继续下行,稳增长的必要性增加。
并且,向后看,货币政策偏宽松的状态有望维持,12月中央高层会议表态大概率将继续偏暖以稳定经济增长。在此背景下,股市情绪有望获得提振,“跨年行情”中仍有结构性机会。
奶酪基金经理庄宏东认为,此轮降准迅速落实以后,市场情绪反应相当强烈。主要是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市场表现也较为低迷,市场对降准一直有所期待。但需要注意两点,一方面,此轮降准释放1.2万亿元流动性,但本月到期的MLF则有9500亿。因此需客观看待对流动性利好,实质更多是利好金融股。另一方面,此次火速落实降准,需考虑实施背后是经济运行压力,经济实际运行状况有可能比大家此前的预期还要偏弱。如果出现了预期外偏弱,那么相当于实质利空,降准也未必有充分的对冲作用。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表示,在经济增速下行,宽信用的大宏观背景下,降准对提振股市信心是相对的利好,尤其是面对融资压力的实体制造业和低端制造业,以及被“定向”的中小微企业。但是布局市场还是要从更多的宏观因子表现去考虑,外围市场造成的货币宽松环境变化,经济指标的变化等,我们持续关注这些指标和指标释放的信息去捕捉行情,尤其是业绩存在高度确定性的高度景气行业的企业,未来仍有布局机会。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