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金总共分几步?
答:开好账户,选好基金,购买基金。
No no no!
千万不要忘记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步,那就是风险测评。
风险测评是投资者进行科学投资决策的重要环节。普通投资者只有通过风险测评,才能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在测评结果的基础上,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一些投资者对风险测评不太重视,认为不需要按照真实情况填写。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不如实进行风险测评,其中蕴藏着极大的风险!
一、基金风险测评是什么?
基金风险测评就是在购买基金之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投资者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投资风格、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做出评估。通过测评的分数,投资者可以比较客观地识别自己的风险等级,对应选择在风险承受范围内的产品。
基金产品的风险等级一般有R1、R2、R3、R4、R5,风险由低到高。对应投资者的风险测评等级分为C1、C2、C3、C4、C5,风险承受能力同样由低到高,可以购买的基金品种由少到多。
具体来看,风险测评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每家销售机构对问题的设置可能略有不同。但是为了方便投资者作答,基本都是一些选择题。
比如说测评中可能出现这些问题:
您的年龄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
家庭可支配年收入是多少?
家庭可支配年收入中可用于投资的比例有多少?
投资知识如何?
投资经验如何?
计划的投资期限有多长?
计划重点投资哪些品种?
投资的预期目标是什么?
对于亏损的态度如何?
个人信用情况如何?是否有负债?
……
部分投资者或许对此有所担心:这些问题涉及到大量个人隐私,我能够如实回答吗?
当然可以!而且务必如实回答!
因为这关系到下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风险测评?
二、为什么要做风险测评?
首先,风险测评由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规定。
在《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征求意见稿)》中就存在相关内容:
“发行人、销售者以及服务提供者(简称卖方机构)对金融消费者负有适当性义务,卖方机构未尽适当性义务导致金融消费者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中更是指出:
“向投资者销售证券期货产品或者提供证券期货服务的机构应当……基于投资者的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产品或者服务的不同风险等级等因素,提出明确的适当性匹配意见……”
该责任在《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简称《指引》)中得到进一步明确:
“投资者适当性是指基金募集机构在销售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销售不同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或者服务,把合适的基金产品或者服务卖给合适的投资者。”
所以,风险测评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严肃!
如果基金销售机构、服务机构不了解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盲目推荐产品,因此造成投资者的损失,卖方机构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无论是机构还是投资者,都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
对于投资者来说更是如此,“知彼”之前要先“知己”。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怎么能在投资中获得成功呢?
了解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重要性我们知道了。但很多时候,连投资者本人都不清楚自己究竟能承受多大的风险。我们应该如何明确呢?
这时就需要把一些判定指标设置为许多简单明了的问题,做成一个小问卷,来弄清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并规定在投资者进行投资之前,都必须要填写问卷、完成测评。
通常在你开立基金账户的时候,就需要完成这个问卷了。根据问卷结果,你可以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是只能承受极小风险的保守型投资者,还是能承受一定风险、追求资产稳健增值的稳健型投资者,或是积极承担风险、追求较高收益的积极型投资者。
另外《指引》中还规定:“基金募集机构及其销售人员要对履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职责过程中获取的投资者信息、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价结果等信息和资料严格保密,防止该信息和资料泄露或被不当利用。”
所以,投资者可以放心地按照实际情况填写风险测评问卷。这既是为了找到合适的产品,也是为了避免误买过高风险的产品,保护自己来之不易的财产。
为了不把投资变成“惊吓”,请务必如实作答!
三、如何根据风险测评选择基金?
将风险等级和可投资品种一一对应,我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基金类型,然后在适合的类型中选择看好的产品就可以了!
具体的风险等级,以及对应基金类型如下: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最低风险等级的投资者和保守型投资者(C1级)基本上只能投资货币型基金。
风险等级越高的投资者能投资的基金品种就越多,如同一个金字塔结构。最高风险等级的积极型投资者能投资包括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类型的基金。
而基金销售机构及服务机构,则需要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测评结果,对投资者进行适当性引导,包括提供相应的投资建议,或者引导、提示投资者购买风险匹配的产品。
当然,哪怕是风险等级最高的积极型投资者,对于一些特别高风险的、或者说有其他额外风险的基金产品,光有风险测评还不够,基金销售机构及服务机构还应当进行额外说明。针对风险测评结果,还需要对部分投资者进行定期抽查回访,做好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
四、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为何差别对待?
需要注意的是,普通投资者因为投资经验不丰富、专业性不强、风险承受能力更弱,在信息告知、风险警示、适当性匹配等方面享有特别保护,需要进行风险测评。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以外的专业投资者,销售机构在义务上是有差别的。通常,机构会默认专业投资者应当了解知悉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因此专业投资者不需要进行风险测评。
假设我认为自己很“专业”,是不是我就不用做风险测评了呢?
当然不是!
专业不专业个人说了不算,而是要严格符合标准,并且通过认证流程之后,才能被定义为专业投资者。如果你不想继续当专业投资者了,也可以申请恢复成普通投资者,只要经过审核就可以了。
随着普通投资者的年龄增加、收入增多、投资知识和经验不断丰富,其实际风险承受等级也会出现提升。这时投资者可自行选择重新进行风险测评,更新风险测评等级。
如不自行进行更新,通常基金销售机构及服务机构每半年、一年也会要求投资者重新进行一次风险测评,方便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说,这一流程就不需要进行了。
五、虽然我承受不了风险,但我就想“挑战”高风险基金,可以吗?
如果投资者明知自己的风险测评等级产品不符合要求,依然要坚持购买高风险产品,当然也可以买到!
《指引》中规定:“基金募集机构履行特别警示义务后,普通投资者仍坚持购买该产品或者服务的,基金募集机构可以向其销售相关产品或者提供相关服务。”
不过“跨级”购买高风险基金还需要满足其他几个条件。
首先,在“跨级”投资的情况下,你不能是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的投资者,因为最低类别的投资者不能“跨级”购买任何不符合承受能力的基金。
第二,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对你用纸质或电子文档的方式进行特别警示,告知该产品或服务风险高于投资者的承受能力。
最后,你需要对该警示进行确认,表示已充分知晓该基金产品或者服务风险高于你的承受能力,并明确做出愿意自行承担相应不利结果的表示。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自愿一定要“跨级”购买高风险的基金产品,并且在购买过程中基金募集机构没有任何违规,也尽到了告知和警示的义务,你也确认了这种风险,万一出现超出你承受范围的亏损,基金募集机构没有任何责任。
在风险自负的原则下,大多数风险等级类型的投资者(除了最低风险等级的),还是具有购买大部分公募基金产品的自由。而部分特殊产品,比如私募基金,只有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合格投资者”可以购买,不允许“跨级”购买,这里就不多加展开了。
但是排排君要声明:虽然规则允许,还是不建议大家“跨级”购买基金。毕竟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弱水三千,咱只取“一瓢”!对于超出风险承受范围的产品,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