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非作为公募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双十”明星基金经理——15年的管理基金经验和17%的年化收益,加上最高700亿的管理规模,早已名声在外。
他在2003年硕士毕业后就入职了兴全,
近20年期间一步步从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管理部副总监、做到公司副总经理。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扎根公募的顶尖大佬,却在今年行情遇冷,市场基金发行到冰点之际突然离开兴全基金,跑去了隔壁私募睿郡资产,从零开始搞事业。
董承非的离职让基民在惋惜之余也不禁有一丝丝好奇:
为什么他要抛下在公募20年的积累,在极端行情下跑去私募开启新事业?
要知道,行情不佳,市场情绪也会悲观,整个基金行业的产品销售也会十分低迷。
事实也是如此,董承非跑到睿郡资产后发行的首批私募产品——“睿郡承非系列”,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产品发行当天只募集了7个亿左右,董承非自掏腰包4000万。
发行产品前期市场大盘表现低迷
而董承非并不是个例,在今年遇冷行情下公奔私的百亿大佬还格外地多:
2020年的公募冠军赵诣跑去了泉果、科技大神周应波离开中欧创立了上海运舟、前易方达固收策略投资部联席总经理林森入职上海勤辰... ...
按理说,无论是管理规模,还是知名度,这些基金经理都已经做到了顶尖水平,在市场冰点奔私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
01.市场冰点反而是黄金时期
对于顶流基金经理来说,公奔私最大的诱惑,在于含有激励性质的报酬计算方式。
不同于公募靠管理费的赚钱方式,在私募中赚钱靠的是和业绩挂钩的收益提成,也就是说,在私募基金中如果业绩做得好,那能获得的收益就更多。
而顶流基金经理本身就在公募就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流量,即使跳出来单干,也会有大量资金慕名而来,困扰中小私募如何募资的问题在他们面前根本不是事,反而对知名度很高的明星基金经理来说获益多多。
而选择在市场冰点公奔私,更像是基金经理们的择时:
利用市场跌下来的底部机会,离职进入私募后发产品,在低位重启自己的投资事业更容易成功。
所以在冰点离职奔私,其实是基金经理们在把握成功的契机。
事实上冰点公奔私的现象其实一直都有,2007年、2009-2010年、2014-2015年,公奔私曾出现过三轮高潮,恰好都是牛市前夕的冷行情中。
显然,董承非的选择就是他认为开启新事业的黄金时机,他曾在离职后多次发声:
目前看来,他的产品的确发行在拐点。
02. 现在董承非的产品到底怎么样了?
虽然董承非的择时看上去非常明智,但实际上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行情,这位经验丰富的大佬也难以预判。
如果发行产品过早,行情未见转机,基民都不买账;
如果发行产品过晚,反而有可能错过前期的暴力上涨。
所以分批建仓,慢慢布局是一个合理的思路,在路演中董承非提到自己的思路:
保险起见,他会选择先布局0%-50%的仓位,之后慢慢加仓,如果行情更不乐观,就多配置权益仓位:
没想到的是,市场之后就快速反弹了。
董承非的产品发行的时候指数位置并不是很高,从产品结束募集到现在,上证指数已经反弹了将近10个点,
根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董承非的产品净值基本没有什么波动,显然,在这波市场的反弹中,产品仓位没有跟上。
另外董承非在渠道路演的时候也表示,人多的地方不会去,会选择一些高分红的板块和个股,所以很有可能是布局了银行保险地产和基建等板块,这些板块在最近这波指数反弹中并没有很好的一个表现。
短期来看,董承非的择时结果表现平平。
但投资还是更看重长期,只要基金经理坚持自己的风格,稳健布局没什么问题,所以对于董承非在转入私募后的表现我们也是可以继续期待。
03. 小结
退一步来看,公募基金经理们跳槽到私募并不是没有风险的。
对基金经理业绩来说至关重要的投研团队是带不走的,另外还有在公募的研究资源和市场资源。
失去了在公司的这些辅助还能否在私募继续保持一个好的业绩,是所有公转私的基金经理面临的巨大挑战。
市场中有不少公募基金经理都选择跳到私募去,其实也是看好私募行业的发展,私募基金现在总规模已经突破了20万亿,未来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原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