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下半年起医药板块开始回撤后,直至现在无论是回调力度还是回调时间在过往十年内都实属罕见。中证医药指数从2021年7月1日的16654.99点跌至2022年7月14日11232.04点,跌幅高达33.67%。放眼整个医药板块历史来看该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同时在机构持仓方面,大部分基金对医药板块的持仓也维持着清仓或空仓的状态,现在或许是低位布局的关键点。
市场政策双管道发力,医药不改长期增长趋势
2020年新冠疫情的发生不但催生检测、疫苗、口罩等直接获益的上市公司股价飙涨,也带动了医药板块的整体走强。然而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市场对医药相关概念股的关注逐渐降温,资金的撤离也带动了医药板块的整体走低。而展望下半年,跨过至暗时刻的医药板块估值正在回归到相对合理水平,投资机会正在显现。
市场和政策是医药板块走势的关键影响因素,首先从市场大方向上来看,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医药中疫情复苏需求主线概念正在走强,比如业绩落地明确的新冠特效药,目前国内的新冠特效药已处于上市前的静默期,各项量产工作都已经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只要最终的审批结果出炉,将是医药业绩增长的主力军。再者是高景气度的CXO和生命科学上游,这类产业主要受累于疫情停工停产的影响,一旦等来复工复产,景气度将很快恢复,股价将迎来反转机会。
其次是在政策大方向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医药板块,第一个方面是国家直接颁布对于医药的利好政策,比如2022年以来国家九部委联合颁布的《“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及《“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以上多项重磅文件均从顶层设计的维度在生物科技、医疗器械、中医药等领域推进创新,将持续成为医药及相关行业的核心发展驱动力。
另一方面,核酸检测长时间内将成为常态,这将会给医保资金带来很大压力。为缓解资金压力,医保承保药品中高性价比将是关键,届时中药消费品、自费生物药、重磅二类疫苗(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将有望成为下一个风口。
总体来看,很少有人会质疑医药市场的长期潜力,人口老龄化、人均收入的持续提升、健康支出的持续提升等医药市场长期增长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此外,颇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药企出海将成为常态,未来药企不仅能从中国市场获益,更能从全球市场获取商业回报,为市值增长提供新引擎。

机构扎堆调研葛兰赵蓓终喘气,医药板块值得重视
随着医药板块估值性价比愈发突出,越来越多的机构也重新将目光投向医药板块。近一周医药股的调研频率已经显著上升,海翔药业7月7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于2022年7月6日接受4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华润三九7月11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7月8日该公司接受6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
机构对医药板块的扎堆调研和市场的目光聚焦也使得医药板块开始回暖一些,带动不少重仓医疗股的基金有所回血,这也让走在前列的葛兰和中欧基金终于“喘了口气”。根据Choice数据显示,葛兰旗下的中欧医疗创新A 、中欧医疗A自4月27日以来,截至7月3日,区间均斩获15%以上的收益率;赵蓓旗下的工银瑞信前沿医疗A、工银瑞信医疗保健行业、工银瑞信养老产业A这期间也获得10%以上的收益率。
业内人士认为,大量基金、券商调研医药股很大可能在于医药股可能存在半年报行情。德邦证券指出,医药板块即将进入半年报行情 高成长、低估值板块值得重视,判断医药仍处于底部区间,部分板块价值凸显,医药关注度才刚刚开始,值得全基战略性重点配置。同时医药板块即将进入半年报行情,高成长、低估值板块值得重视。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总结了近期医药板块突出的三大原因:首先是医药政策及产业端出现积极变化;其次在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医药公司复工复产进展顺利,从半年报展望来看,医药板块业绩韧性强,较其他行业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最后,医药经过长时间的调整,估值及机构持仓均处于低位,估值性价比已较为突出。
展望后市,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认为医药板块经过去年年中以来的调整,目前已经进入布局中长期价值区间,集采政策、外围战争冲突等悲观情绪已逐步消化,政策端及产业端均出现积极变化,板块后市投资机会向好。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三部基金经理张弘表示对中国药品本土创新是非常有信心的,不光是创新药,还有中国很多创新的配套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他认为,医药板块投资非常有吸引力,期待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有较好的市场表现。
风险提示
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及笔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投资有风险,本文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
版权声明
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排排网财富,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