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是一个绝对的朝阳产业,目前处于从0到1的阶段,未来存在从1到100的想象空间,是为数不多的有着巨大增长空间,又相对刚需的蓝海。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占据电动汽车成本的 40%左右,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浪潮下,动力电池行业也迎来了快速的发展。
尽管宁德时代在为车企“送电”的路上创造了自己的神话,但动力电池行业的护城河似乎没那么稳固,第二梯队的新生力量正在伺机崛起,挑战“宁王”的霸主地位,中创新航就是有力挑战者之一。
9月14日,据港交所文件,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华泰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此前,中国证监会核准中创新航发行不超过3.03亿境外上市外资股。
此次成功登陆港交所后,中创新航将成为仅次于中国中免20.7亿美元募资规模的港股年内第二大IPO,并将成为港股首家动力电池制造商。
那么中创新航如今的实力如何,是否能挑战“宁王”的霸主地位?中创新航在港股上市又是否有破发的可能性?作为投资者的我们要如何参与?下文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说说。
稳居国内动力电池装机前三强
中创新航成立于2015 年 12 月,注册地江苏省常州市。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电池、电源系统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企业。
产品涵盖三元、磷酸铁锂两大体系,包括方形单体动力电池、模组及 PACK、储能模块以及相应工程。先后推出高电压三元电池、弹匣电池、全级耳叠电池和 One-stop Bettery 电池等。公司先后通过 IATF16949 等权威质量体系认证,获得 CE、UL、TUV、RoHS 等国际认证。
公司已设立常州、洛阳、厦门三大产业基地,拥有专业研发机构,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建成“先进材料 —先进电池—先进电源—先进制造”四大创新技术平台;先后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
装机量是展示动力电池制造商综合能力的最典型指标之一。
今年1-7月,中创新航动力电池装机量已经达到10GWh,同比大增147%,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排名国内第三,全球第七。
在动力电池赛道,排名第一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市值分别达到1.1万亿和8142亿元。中创新航前7月全球市占率为4.2%,约为宁德时代的1/8,比亚迪的1/3,按照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市占率对应市值估算,中创新航上市后大概率会跻身锂电千亿市值阵营之中。
要打动客户,产品才是硬道理。中创新航的快速崛起也是对其产品竞争力最直接的证明。扎根电池领域13年,中创新航已实现全体系自主知识产权全覆盖,旗下产品创下多项行业领先。
以中镍高压三元电池为例,中创新航在中镍高电压三元电池领域领先同行,系统能量密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 8 系三元电池的水平,目前已经能支持 800km 续航,友商的5系三元电池只能支撑 600km 续航。
同时公司在电池结构创新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弹匣电池助力公司三元电池通过针刺试验,one-stop 电池可以提升电池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降低结构件使用量和电池成本。
公司依靠高安全性的中镍高电压三元电池迅速打开动力电池市场,在广汽埃安和小鹏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同时海外客户开拓也取得了显著效果,22 年 6 月份开始给德国知名汽车企业的全球车型供应中镍高电压三元电池,四季度开始批量供货另一家国际车企。
产能扩张步伐加速
汽车电动化已成为全球共识,成为各国车企争相发力的方向。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据中汽协预测,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2%,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18%。
而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占据电动汽车成本的 40%左右,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浪潮下,动力电池行业迎来了快速的发展。
据统计,2016 年-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 77.4 万辆提高到 650 万辆,与此同时,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从 48.5GWh 提高到 371GWh。同期,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从 50.7 万辆提高到 352.1 万辆,动力电池出货量从 30.8GWh 提高到 220GWh。
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2400万辆,其中国内销量1500万辆,海外销量为 900 万辆,届时全球动力电池需求为 1550GWh,21-25 年的复合增速为 43%
海量需求下,包括中创新航在内的厂商一边提升产能,一边提高未来的产能规划目标。
今年上半年,中创新航宣布了新一轮的产能扩张,其拟在广东广州、广东江门、四川眉山、湖北武汉建设动力电池及储能生产基地,规划产能合计超130GWh。
根据董事长刘静瑜去年提出的规划,2025年公司的动力电池产能将提升至500GWh,2030年时产能达到1000GWh。
电池生产是重资产行业,增加产能离不开资本的加持。据悉,2020年以来,中创新航累计获得了超百亿元的股权融资。其中,谢诺辰途参与了两轮对中创新航的股权投资。
总之,新能源汽车的浪潮才刚刚开始,动力电池行业还会持续火热。
虽然中创新航在供应链掌控能力等方面短期内还赶不上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但在动力电池的竞争进入深水区,政策与产能的限制正变得越来越小之时,或许这里蕴藏着与头部选手缩小差距的机会。
新股破发的可能性
中创新航将成为仅次于中国中免20.7亿美元募资规模的港股年内第二大IPO,并将成为港股首家动力电池制造商。但尴尬的是,今年香港上市新股出现了“破发潮”,中创新航又是否会受到波及呢?
从数据上看,港股8月上市5家,募集资金约180.07亿港元,上市首日破发率40%,截至9月5日破发率20%。1-8月累计上市43家,募集资金约562.15亿港元,上市首日破发率48.8%,截至9月5日破发率76.7%。
港股IPO今年的情况确实是有点不尽人意,但股市是一个自由的财经交易市场,股价跌跌涨涨都是很正常的。中创新航的实力毋庸置疑,在基本面没问题的情况下,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不管此次破发与否,作为港股首家动力电池企业,相信市场后续会给出明确的答案。
那么作为投资者,我们要如何去把握这次机会呢?是通过锚定参与还是等上市后直接通过二级参与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锚定投资是投资机构在下单,是汇聚多个参与者的资金,资金量较大,获配额度的可能性更高。
另外,锚定投资一般源自业界的金融机构、基金团队等,获配方式和额度很大程度取决于该机构背后的“人脉圈”,包括创始人、股东等。这些都不是我们一个散户能拥有的力量,也就是说锚定投资的获配渠道会优于散户。
通常来说,投资者会下锚定订单主要是为了热门的优质股,如果做足了功课坚定看好该新股有可获利空间,那就早一点下手。但锚定投资也存在美中不足,就是更适合资金量大的客户,如果是散户,通过二级直接购买或许是更优的选择。
最后还想提醒一下,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还需要交给专业的人。我们则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好分内之事,把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交给懂得的人去办,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节约社会资源,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还是那句话,谢诺一直秉持着助力企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支持国家战略的信念,持续关注包括中创新航在内的众多优秀企业,未来让我们携手见证更多中国伟大企业的诞生吧!
版权声明:
本文由基金管理人授权我司进行转载,文章版权由基金管理人负责确认,我司对内容原创性不作任何形式的保证。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对本文作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基金管理人的许可,同时载明文章原始出处。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