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观点(鲁瑜董事长兼投资总监)
跟大家交流下最近的市场,上周市场表现比较低迷,以大型企业为主的上证50指数已经接近2018年的低点,这跟北向资金的大幅流出有关,有相关统计表明,外资减仓中国股票的幅度在1997年是30%,2015年是20%,今年国庆节前有20%,现在大概到了25%,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一些资管产品面临海外客户赎回的压力,这点在香港市场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不少互联网龙头公司遭到大幅抛售,导致恒生指数也一路创下新低。外资的态度表明其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感到悲观,他们关注的核心是防疫政策,此前市场预期重要大会召开之后会出现防疫政策的松动,但最终落空,海外的投资机构对于我们的国情和政策解读相较国内的机构有所不同,所以市场出现了分化。
从本次会议的报告来看,未来政策的发力点相比过去会发生变化,原来提的“和平与发展”在本次报告上变为了“发展和安全”,执政的理念和思路将会调整,我们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逻辑和框架也要进行思考和调整。近期市场发生的结构性分化需要引起重视,伴随着消费类核心资产的下跌,军工和信创这样的明显受政策导向的行业表现却比较强,我们站在投资的角度,这些行业方向在未来是要跟随政策的发力点去进行配置的。
市场中短期的核心关注点还是防疫政策,市场的参与者主观上对于相关政策的变化比较急迫,但政策制定的操作流程是循序渐进的,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快。接下来有两个时间节点比较重要,一是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二是明年的两会,新的领导层对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指向届时会更为明朗。再结合一些微观的变化,我们在当前时点对于政策是乐观的,比如上海在扩建更大规模的方舱医院、小分子临床药物的实验稳步进行,这些是对未来政策转变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旦发生变化,医药行业中的医疗器械、创新药,以及中药等细分行业值得适当关注。
海外市场方面,焦点仍然是通胀和衰退,美国的几个大型科技股上周都公布了第三财季的业绩,除了APPLE以外基本都是低于预期的,对于下一个季度的前瞻指引也不尽如人意,长短期美债利率的倒挂更是表明美国在未来出现衰退是板上钉钉,分歧在于是大幅衰退还是温和衰退。上周加拿大央行的力度比此前预期的更小,市场便预期美联储是否也会基于经济衰退的考量而放缓加息的力度,反映到美国股市上是在上周出现了一定的反弹。由于整体环境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本周美联储的11月议息会议可能还是会维持此前预期的加息75个基点,12月的加息幅度可能会有所调整。同时,11月7号的美国中期选举带来的影响会比较大,等待选举结果出来之后,再关注新的变化。
我们认为海外市场短期会延续反弹后再度下跌并探底,等到明年加息的幅度和频次逐步减弱之后,市场也会逐步平静下来,对于那些已经跌得比较多的,估值相对合理甚至低估的科技股而言将会迎来不错的局面。真正的机会要等到明年一季度看得会更为清楚,因为美联储对经济衰退的判断需要通过一到两个季度的宏观数据来确定,另外也要关注11月9号的美国10月CPI数据,观察通胀是否会进一步回落,因为总体的加息节奏跟通胀水平是紧密结合的。美联储对于70年代石油危机的滞胀记忆深刻,如果通胀依旧居高不下,加息的节奏很难出现大的调整。海外市场的因素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则主要反映在汇率上,近期的离岸人民币贬值一是因为国内经济预期,二是美联储加息预期。
投资思路和布局上,除了刚才所说的医药行业以外,要重点关注跟政策导向相关的军工、信创、高端制造领域。我们此前看好的化工行业近期市场关注度较低,主要跟大宗商品走势有关,等到美国中期选举之后,以原油为主的大宗商品重回强势是可期的,基于地缘冲突和产能供给不足等因素考量,本轮的通胀周期大概率会延长,相关的化工产品公司的业绩持续性值得期待,这点已经在三季度的业绩报告中已经得到证明,近期因为市场整体较为悲观所以对股价造成了一些干扰,四季度行业进入旺季之后积极的因素会更多。总体而言,现在是布局的时间窗口,对于那些未来发展路径清晰的行业要更多地予以重视,再多一些耐心。。
版权声明:
本文由基金管理人授权我司进行转载,文章版权由基金管理人负责确认,我司对内容原创性不作任何形式的保证。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对本文作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基金管理人的许可,同时载明文章原始出处。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