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份以来,随着美元指数持续回调,港股迎来了一波强势反弹。港股的股王腾讯控股11月份以来已经反弹了近26%,受地产利好刺激的碧桂园近两个交易日,最大涨幅就已经超100%。
这就是港股弹性的体现,一旦压制因素缓解,反弹较猛的还属港股,因此近期港股市场的关注度提升明显。
港股作为外资为主的离岸市场,受国际资本流动影响较大。今年美元的持续走强,而港币又是挂钩美元,港币跟随美元不断加息,导致港股市场流动性压力较大。
而港股的权重板块互联网和金融地产今年也受到宏观环境和行业政策影响,导致这些板块拖累港股。港股同时受到美股和A股影响,在今年前10月来看,港股表现明显弱于A股和美股。
不过,11月以来,港股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截至11月13日,恒生科技指数月内涨幅达到22.41%,恒生指数涨幅也接近18%,远强于A股和美股的月内表现。
港股近期反弹如此凶猛,一方面是跌幅过大,恒生指数一度跌回10年前的水平,腾讯控股跌到银行板块的估值水平,这些都是超跌的反映。另一方面是港股对于流动性非常敏感,随着美元指数回落,流动性压制暂时缓解,所以被“压迫”较狠的港股,自然“反抗”也较猛。
中金公司表示,如果内外部环境有所改善,港股市场未来反弹力度有望更大。往前看,美联储在年底的政策如果可以退坡有望成为第一个压力缓解的契机。而后续更多正面催化剂的出现,如大规模稳增长政策加码以及部分风险的缓解,可能推动外资机构低配情况缓解和市场风险的重新定价。
南向资金年内近买入港股近3200亿元
虽然,2022年以来,外资持续从港股“撤退”,但内陆资金(南向资金)却是越跌越买的节奏。今年南向资金每个月都是净流入港股的状态,全年净买入达到3189亿元。
而且在10月份,港股加速杀跌,创出年内新低的月份,南向资金月度大买超680亿元,达到全年净买入的高点。之后的11月份港股就迎来了大反攻行情。
段永平年内六次抄底腾讯
今年10月25日,知名投资人段永平在投资社区透露,再次买入腾讯控股在美国挂牌的ADR。他表示:“又买了一点,虽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是段永平2022年以来第六次抄底腾讯。而腾讯控股也是港股的市值王,因此,段永平每次抄底腾讯都能引发市场对于港股的再次关注。
虽然段永平不是直接抄底港股的腾讯控股,但是他的抄底动作,也向市场传达了港股估值便宜的信号,毕竟腾讯控股是港股的压舱石,类似于贵州茅台对A股市场的影响。
港股ETF基金逐步壮大
内资看好港股,不仅体现在南向资金不停地“买买买”上,还体现在相关的港股ETF基金份额持续增长。
很多投资者不能直接购买港股,于是通过相关的港股ETF基金间接买入港股,而且通过ETF可以一篮子买入多个公司,分散风险。通过ETF交易港股,手续费方面也比直接交易港股要低很多,因此近年来相关的港股ETF也颇受投资者关注。
根据Choice数据,年初仅有54只跨境ETF基金(主要是港股ETF,也有少数的美股ETF),而目前已经增加至77只。份额上,今年以来跨境ETF净增加了1564亿份。
多只港股ETF月内上涨超15%
随着11月以来,港股持续大反弹,相关布局港股的ETF也随之大涨,包括互联网、恒生科技、消费等主题的港股ETF基金均大涨超15%。港股通互联网ETF、港股互联网ETF两只ETF更是上涨超20%。
从涨幅居前的港股ETF来看,规模都是偏小的。但根据笔者长期观察来看,小规模的ETF波动也比较大,容易暴涨暴跌。而中等偏上规模的ETF相对来说,弹性较好,流动性也好,杀跌的时候相对同类ETF也比较抗跌。
所以,我们整理了目前份额规模居前20的港股ETF基金,同时也提供了11月以来日均成交额作为参考。
其中,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易方达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华夏恒生科技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华夏恒生ETF、博时恒生医疗保健、易方达恒生国企ETF等7只港股ETF其份额规模都在百亿级别。而且,在今年均有较高增速的规模增长。
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份额规模最大,目前规模已经超500亿,今年依然还较年初规模增长了超60%,其重仓股分别为美团、腾讯控股、阿里巴巴、京东集团、快手、网易、百度、小米和商汤科技等,全是中国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因此,有不少看好互联网行业的金融机构也借道这些超大规模的ETF投资港股的互联网企业。
从表中可以发现,份额规模前20的港股ETF今年以来都有不同程度的规模增长,规模增长翻倍的也不在少数。
从11月以来的数据来看,可以明显发现,中等偏上份额规模的ETF涨幅也明显更高。这些ETF在后市反弹当中,也有望继续领涨。
ETF是可以向股票一样直接交易的,作为港股ETF,它还可以T+0交易。所以港股ETF在制度上也是很有优势的,它的涨幅甚至比部分股票更加可观。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