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可以说是极其跌宕起伏的一年,在资本市场中我们经历了残酷的下跌,也收获了一定的回报。2022年12月8日,卓岭基金举行了2023年投资策略报告会,题为《疫后时代,托底突围,守正创新,静待科技制造多点开花》,公司的总经理、投资总监田间女士进行主讲,策略会在积极热烈的氛围中展开,会后就一些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基金经理与投资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互动,策略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干货篇
· 2023年投资策略 ·
会议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在简单介绍了卓岭基金的发展历程和优势特点之后,对公司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框架进行了分享,回顾总结了2022年的资本市场和投资业绩,对2023年的资本市场、投资策略及中长期发展格局进行了展望和分享,最后是风险提示和投资者问答。
通过对2022年宏观环境的回顾,可以看到出口、基建、制造业支撑经济增速,地产和消费等内需受政策和疫情的影响成为经济的严重弱项。2023年,从全球经济减速衰退,全球经贸周期下行的宏观背景看,首先提示出口链的风险,回避出口导向型行业。在投资机会方面,我们将市场分为五类,2023年展望如下:
★低估值低增长“价值股”
1、 基建:基建是政府最顺手的经济稳增长抓手,2023年基建投资预计依然处于高位,但博弈稳增长政策最强烈的阶段已经过去。
2、 地产及其产业链:1)地产是政策托底的对象,定性为反弹。长期看,房地产市场由原来的高周转下沉模式的增量市场,走向制造业模式的存量优化市场。估值中枢进一步下移。地产的金融属性去化,商品弹性减弱,目前的托底政策并未重新打开地产的成长空间。2)对地产产业链来说,地产复苏的逻辑不可再用,要么挖掘新的成长股,要么挖掘行业格局变化带来的龙头集中度提升的机会。
3、金融股:银行大金融与整个宏观经济复苏息息相关,与地产关联度高,有后经济周期属性;券商的中长期机会在于注册制全面推开和养老金入市,是市场的情绪代表,基本面及弹性会弱于2014年底“杠杆牛”下的券商股表现;保险需要关注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变化。
★高成长景气赛道
科技制造业:内需型科技制造业继续发力,是经济突围的主要动力,出口型制造业有不确定性。其中:
1、新能源发生分化。碳中和产业链上,风光储为代表的发电侧好于动力电池产业链为代表的用电侧。光伏、风电、储能都是2023年有总量逻辑的细分赛道,需要精细化选择产业链环节。
2、安全发展格局下,涉及的领域较多,需要寻找的是究竟哪个行业更具有资金承载能力(产业空间更大),不受或较少受经济周期扰动(业绩确定性高)。目前看,双碳经济、数字经济、军工、信创等行业均具备潜质。
3、自主可控逻辑的其他行业:半导体、工业母机、汽车。
★中等成长弱周期行业
1、消费:爬出疫情坑容易,爬出周期坑和人口红利坑难。消费本轮经历四个周期叠加——疫情周期、需求侧改革周期、人口红利周期、流量红利周期。单纯的疫后修复,空间不大;基于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新消费形式或消费增量的逻辑或许更为长期。分清反弹和反转。
2、医药行业:投资机会可以分为六类。疫情后修复类、消化疫情大订单及高基数、集采受损类、长期创新类、医疗新基建类、政策长期扶持类。看好疫后修复类、长期创新类、医疗新基建、政策长期扶持类等投资机会。医药行业的整体看点变多。
★周期行业
1、猪周期:目前看不具备超级猪周期的基础,本轮猪周期分化明显,龙头企业的优势更加凸显。
2、能源类周期品、有色金属:加息对通胀的抑制效应显现,叠加全球经济减速下行,上游周期品产能释放周期开启(各品种不同),预计上游周期品和有色金属价格难以出现趋势性上涨。
★港股科技互联网
港股恒生科技:流动性紧缩向流动性宽松的过程中,港股流动性弹性大于A股。恒生科技利空缓解、风偏改善、估值修复。但长期来看互联网公司成长性过了高增速的阶段,流量红利已过,中期再现新高比较难,后期需要跟踪基本面拐点来确认行情节奏和力度。
· 我们所处的中长期发展格局 ·
展望中长期,我们所处的发展格局:
● “内循环为主,双循环互促”将是长期基本国策。
● 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将作为主线,贯穿中国长期发展脉络。
● 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解决卡脖子问题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 共同富裕,将大大提升人们消费的动力和潜能,打开中国内循环的空间,是内需消费型社会的基础。
● “安全发展,守正创新,自主可控”在各行各业具有优先级,元年已至,进入发力期。
· 科技制造,静待“多点开花” ·
短期来看,我们还处于疫情政策优化的“闯关期”,生产生活还受到疫情的困扰,不过已经是疫情周期的尾声,黎明前的黑暗。这一阶段会比较混乱,市场缺乏主线、轮动较快,托底政策也会频出,因此短期博弈因素会分流对中长期投资机会的注意力和聚焦力。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特别是临近业绩验证期,会发现很多博弈政策的行业其基本面会低于预期,市场将重回基本面和景气行业。因此,长期看好的方向适合逢低布局。
科技制造业作为经济突围的抓手,是时代主线的引擎,是明确的中长线投资机会,以2020年为分水岭,科技和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获得重申,先进制造业的投资看点和投资机会也在逐渐变多,以新能源产业链作为全球优势自主产业的一枝独秀的制造业投资格局,将会逐渐过渡到以自主可控、守正创新、安全发展为主线的全方位多点开花的科技制造业投资格局,科技制造业很多行业也将从提估值拔预期的阶段,进入到业绩兑现期。因此,在渡过这段风险偏好下行的混乱期之后,市场会重回科技制造业主线引擎,中长期来看,科技制造业有望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值得期待和低位布局。
心得篇
· 听听投研小伙伴的会后感想 ·
行业研究员——对A股主线经济引擎的周期逻辑有了更深的体会
两个多小时的策略会,框架完整清晰、内容丰富详实,逻辑简明通透,作为研究员受益颇丰。策略会中分享的两个投资框架体系使我印象颇深。一是四维投资框架。包括基本面维度、估值维度、流动性维度、风险偏好维度。基本面维度决定中长期投资价值和成长空间,估值维度影响中期的市场波动,流动性维度和风险偏好影响市场中短期的波动。二是寻找中国经济的主线引擎和主导产业。A股每一波大行情,都遵循着经济主线引擎的逻辑周期不断演变,从基建周期,至地产周期,至消费升级周期,至先进制造业周期,至科技数字创新周期……正所谓一切皆“周期”,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周期”的外延和内涵。看懂大势才不容易犯错,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并持续跟踪产业中的好公司。
助理研究员——牛熊检验的框架体系、对政策逻辑的重视、深入的产业研究
我对策略会中分享的基金业绩成功经验印象深刻,总结下来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需要有一套完整成熟有效的投资策略,该投资策略要能经得起牛熊周期的检验;2、在中国做投资要高度重视政策逻辑,对政策研究透彻,只有对政策的理解做到深刻准确,才可以更好地把握产业层面的轮动拐点,抓住主导产业;3、在长期看好的方向和产业链做深入研究,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公司做到究底、问源。
风控专员——投研能力和风控能力是衡量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两条重要标准
衡量一家私募基金管理能力的两个方面:投研能力、风控能力。在此次策略会上听了基金投资管理成败的经验总结,对标私募基金风控管理,我认为同样适用:1、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风控体系,了解监管目标、监管流程、监管细节;2、需要熟读私募行业所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制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内控制度和风控制度的依据和标准;3、时时关注监管部门的最新动向,了解行业最新的制度与规则。
卓岭基金是以“深入研究、框架完善、不吝输出、营养投资”为理念的“学习型”私募基金管理人,未来也会持续定期举行投资策略会,进行投资总结与交流互动,希望与投资者之间形成沟通的桥梁和理念的默契,通过“学习式”投资的方法,让关注卓岭基金的投资者在营养中投资,在投资中成长!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祝大家投资顺利!
风险提示
本材料中的观点和判断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或实际的投资结果。本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其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更,且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卓岭简介
卓岭基金成立于2020年8月,核心团队来自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产业投资等金融机构,具有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公司始终秉承“卓越进取,精耕细作,研究为本,金石为开”的价值投资理念,基于企业中长期的基本面研究,以资产内在价值作为投资决策出发点,致力于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坚持把持有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持有人带来财富增值。
版权声明:
本文由基金管理人授权我司进行转载,文章版权由基金管理人负责确认,我司对内容原创性不作任何形式的保证。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对本文作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基金管理人的许可,同时载明文章原始出处。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开放!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