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向资金汹涌流入A股,券商研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陆股通持有A股2.52万亿,较去年四季度末提升12.3%。
截至4月28日,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A股1817.35亿元,该数据为历史同期最高,大幅超过2022年全年总和,接近2021年的一半。
东吴证券分析表示,有利于海外资本进入中国资产的条件已经具备,北向资金或在5月后继续涌入A股。外资持续净买入将对市场结构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这次涌入的资金还会包括一些长线资金,如公募、主权基金等。
如果要看外资在A股的长线资金布局,北向资金的动向尚未分晓,还有另一个渠道能让我们管中窥豹。
外资在A股长线投资的重要渠道——QFII
通过陆股通投资A股的“北向资金”长期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媒体的追捧,被冠以A股“聪明资金”之称。
究其原因,是因为北向资金以外资机构为主,一方面对大盘走势把握较为准确,相对精准的“高抛低吸”赢得市场认可;另一方面还善于深度挖掘价值股,通过长期投资来获取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红利。
不过北向资金毕竟不全是外资,存在部分大陆资金借道陆股通参与交易;外资也不全是做长线投资的,比如做短中线对冲的机构资金、通过外资券商参与投机买卖的个人资金。
想一窥外资机构在A股价值投资的选择,我们其实还可以关注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同样作为外资持有A股的重要路径之一,QFII以获批专户投资A股,额度有限,并且受到严格监管。获批的外资机构在此渠道以长线投资为主,相当看重相关行业的长期成长空间和具体上市公司的增长价值。
刚好,A股上市公司2023年一季报披露业已收官,QFII的持仓动向已随之浮出水面。
根据Choice数据,截至5月7日,QFII共现身71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持股市值合计1642亿元,其中持仓市值合计超1亿元的上市公司有119家(文末附全名单)。
而在QFII名单中,一群底蕴深厚又略显神秘的“国家队”格外吸引眼球——主权财富基金管理人。笔者选取了其中5家“顶流”,梳理他们通过QFII渠道在A股市场的配置情况。
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简称NBIM)
NBIM管理着挪威的主权财富基金「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Government Pension Fund Global,简称GFPG),GFPG前身为石油基金,资金主要来源于石油相关收入,为明确基金的设立目的与用途、减少主权财富基金的政治色彩,后于2006年更名为全球养老金。
根据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数据平台「Global SWF」2023年发布的年度报告数据,截至2022年底,NBIM管理规模为1.145万亿美元,仅次于中国的中投公司,位列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管理人第二。
这家海外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范围遍布全球,其投资A股市场采用两种方式:内部投资团队直接投资和委托中国本土机构投资,直接投资的渠道之一就是QFII。
NBIM在QFII的投资主体叫「挪威中央银行」,根据Choice数据,2023年一季度末,「挪威中央银行」重仓持有(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的A股公司有21家,持仓市值合计达36.59亿元,具体信息如下。
阿布达比投资局(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简称ADIA)
阿布达比投资局隶属于阿联酋阿布达比酋长国。根据《福布斯中东》和「Global SWF」的估算数据,截至2022年,其管理规模约有9.93千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三,海外第二。
阿布达比投资局可以称得上最神秘的主权财富基金管理人,无论是投资策略还是投资组合它都从未公开披露。具体的资产管理规模数据也与后文提到的科威特政府投资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一样,未公开披露。
根据Choice数据,2023年一季度末,阿布达比投资局重仓持有(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的A股公司有23家,持仓市值合计约74.94亿元,具体信息如下。
科威特政府投资局(Kuwait Investment Authority,简称KIA)
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在1953年成立于伦敦,是世界第一家主权财富基金,也是这个国家财富管理模式的开创者。
作为科威特摆脱资源依赖的重要工具,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历经70年发展,其资产规模从两千亿美元增长至约7.69千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五、海外第三,是中国人民币二级市场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之一。
根据Choice数据,2023年一季度末,科威特政府投资局重仓持有(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的A股公司有42家,持仓市值合计达67.25亿元,具体信息如下。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overnmentInvestmentCorporation,简称GIC)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于1981年正式脱离新加坡金管局(MAS)成立,一直以来专注于海外投资,旨在保持新加坡外汇储备购买力。
根据「Global SWF」的经验估算,截至2022年,GIC管理规模约有6.90千亿美元,位列全球第六、海外第四。
近年来GIC的投资组合逐渐降低了风险敞口,持续加配亚洲地区、减配欧洲市场,不过GIC投资中国上市公司主要通过港股,QFII渠道的A股持仓占比相对较少。
根据Choice数据,2023年一季度末,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重仓持有(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的A股公司有6家,持仓市值合计约8.62亿元,具体信息如下。
淡马锡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s,简称淡马锡)
淡马锡是新加坡三大投资主体之一,成立于1974年,成立初期旨在管理新加坡的国有企业,通过战略投资来引导本土经济的转型,实现新加坡政府价值的最大化。
截至2022年,淡马锡管理规模达到2.98千亿美元,位列全球第十二、海外第八(前十中包括中国的中投公司、国家外汇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和全国社保基金)。
淡马锡长期将组合的20%以上配置于中国地区,不过主要通过美股投资中国上市公司,在A股的投资主要通过其全资的资管公司「淡马锡富敦投资有限公司」。
根据Choice数据,2023年一季度末,淡马锡富敦重仓持有(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的A股公司有4家,持仓市值合计约48.71亿元,具体信息如下。
结语
中国今年一季度经济超预期数据公布后,多家国际机构上调了中国全年经济增速的预测值,唱多中国经济。从北向资金、QFII、海外ETF资金流向多维度数据来看,今年以来外资整体保持稳步流入A股态势,“真金白银”地做多中国。随着中国经济复苏不断得到确认,外资配置A股比例或将继续保持上行。
笔者梳理的QFII持有市值合计超1亿元的119家上市公司名单如下。
风险揭示:本文所涉及的内容均来源于Choice数据,不保证数据完整性与准确性,分析结论仅供参考,所涉及品种均不构成实际投资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