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端午假期休市,外围市场风起云涌。
上周四美联储“放鹰”,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指上周结束连续八周上涨,较上周回落1.01%;通货膨胀压力居高不下,欧洲多国央行决定加息,23日欧股主要指数收盘普跌;受东京外汇市场日元走弱,日经225收跌1.45%。
大宗能源商品方面,多国央行加息影响引发市场对经济放缓担忧,可能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美元兑离岸人民币一度失守7.22,香港恒生指数结束三周连涨,上周回落1.71%,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行,恒生科技指数较上周回落8.37%。
外围市场风起云变,节后A股市场面临多重压力,26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沪指低开0.65%,具体来看看节前外围市场都有哪些变化,后市哪些板块有值得注意的机遇: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油价震荡多周后走低
截至美东时间23日周五,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收跌0.64%,标普500指数收跌0.77%,纳指收跌1.01%。
备受关注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结束了连续八周上涨,较上周回落1.44%,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纳指已经涨超28%,这是3月以来首次一周内下跌超1%。
受美股大盘走低影响,多数美股科技股走低,特斯拉当日收跌3.03%,英伟达跌1.90%,微软跌1.38%,谷歌跌0.66%。
美国银行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表示,这轮上涨类似于1999年形成的“婴儿泡沫”,投资者正在逃离美国科技股。美国银行在报告中援引EPFR Global的数据称,在截至6月21日的五个交易日里,科技板块资金流出20亿美元,为10周来最大。
除了备受关注的纳指以外,火热涨幅的日本股市也遭遇回调。受东京外汇市场日元走弱,美元兑日元创下三个月新高,来到140关口,日经225收跌1.45%。
油价方面,近期多国央行加息影响,引发市场于对经济放缓的担忧,市场可能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原油市场持续震荡多周后走低。截至美东时间周五,WTI原油期货,收报69.5美元/桶,日内跌幅达3%;布伦特原油收报74.32美元/桶,日内下穿近2.7%。
美股的石油股受到巴菲特的青睐,今年以来,不断加仓西方石油,不过在5月持续了一个月的震荡后开始下行,较上周跌去3.58%;巴菲特另一重仓的石油股雪佛龙也同样受挫,较上周跌去3.76%。
美联储“放鹰”,鲍威尔称将再加息一到两次
当地时间21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出席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听证会时表示,当前通胀仍高企,距离通胀率回落到2%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预计年内再次加息,加息速度将放缓。
本月14日,美联储自去年年初以来连续加息十次后首次暂停加息,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至5.25%不变。
鲍威尔表示,决策者认为如果经济表现一如预期,即使利率已经升至限制性区域,今年再次加息仍是合适之举,可能需要再加两次。
他认为,美联储当前在放缓加息速度,以防止加息过快而使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但应对通胀通常会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并且影响劳动力市场。
当地时间22日,英国央行由九名成员组成的货币政策委员会表决,以七票对两票的结果,决定将利率提高至5%。这也是英国央行自2021年11月以来第13次加息。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在致财政部长亨特的信中说:“如果有证据显示存在更多持续压力,就必须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欧洲央行方面,欧洲央行副行长Luis de Guindos周日表示,欧洲央行正“进入紧缩周期的最后阶段”。具体何时暂停一系列加息行动将取决于数据,“核心通胀的情况非常重要”。
A股短期仍靠政策造血,非AI板块和大消费存在预期差?
在美联储“放鹰” 及鲍威尔称将再加息一到两次后,美元指数走强,15日周四,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曾回落至7.11786,上周则继续上涨,一度失守7.22,创去年11月以来新低。
国信证券认为,从技术角度看,目前人民币贬值的势头依然较强,短线暂无汇率筑顶势头。基本面上看,主要有经济基本面共识的变化和货币政策差异的影响。
恒生指数结束三周连涨,上周回落1.71%,在A股休市的期间,恒指在周五交易清淡,交易额不足700亿港元。板块方面,科技股、餐饮、汽车均走弱。蓝筹股中仅申洲国际涨2.14%,其余蓝筹股均有不同程度走弱。
东吴证券表示,人民币调整的拐点可能要等到第三季度,而A股的外资援军短期内难以看到,更多的还是得靠政策和经济自身的造血能力。
具体到板块应对上,热门的板块如AI等,由于产业趋势的深入发展和推进,短期逻辑证伪的可能性较低,顺着产业趋势交易扩散板块可能会成为应对策略之一;非AI交易方面,部分新能源的细分板块如充电桩、部分汽车零部件、国内工商业储能以及电网IT等,有明显的预期差。
大消费存在政策预期差,体现为海外交易衰退若开启,美债下行对于消费板块的估值分母端贡献,及中美利差收窄后,国内政策空间的打开。
数据说明
本文所涉及的内容不保证数据完整性与准确性,分析结论仅供参考,所涉及品种均不构成实际投资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风险揭示
本文所涉的文章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