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募基金选基难、赚钱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基民。即使是有一定投资经验的投资者,也很难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分析不同的基金,搭建适合自己的基金投资组合并持续追踪。针对广大投资者的需求和痛点,“基金投顾”应运而生。
为帮助投资者了解基金投顾这项产品及服务,借助基金投顾优化基金投资体验,公募排排网特开设「投资者陪伴•基金投顾」专栏,为大家介绍基金投顾的特点、运作方式和策略细节。希望通过该系列文章,让大家可以更加理性和科学地运用基金投顾开展投资。
海外基金投顾发展历程
根据证监会披露数据,截至2023年3月底,基金投顾服务资产规模近1500亿元,客户超500万户,94%为1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
历经近4年试点,国内基金投顾行业距离业务常规化似乎只差临门一脚,越来越多投资者接触到基金投顾,尝试通过其投资。
尽管对于国内很多投资者而言,基金投顾还是个新生事物,但其在发展金融市场更早的美国,已有约百年历史可供我们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与我国公募基金资产为主的投资顾问业务试点规则不同,美国投顾业务涉及的资产基本涵盖了各个类型的证券类资产,包括但不限于股票、公募基金、对冲基金。
根据海通证券研报,基金投顾于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萌芽,到60年代间渐趋规范化。
1978年,为鼓励国民增加养老储蓄,美国政府推出了著名的401K计划——一种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建立起的完全基金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并沿用至今。
随着美国养老金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公募基金市场迎来了大量的长期资金,投资顾问业务形态日渐丰富,行业逐渐成熟。
进入80年代,先锋领航集团(Vanguard)等一批新型投资公司率先推出了低佣金的标准化买方投顾服务,凭借各方面优势,这项业务获得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
到了2010年前后,Betterment等智能资管平台的出现,让机构可以低成本地批量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自此投顾业务进入人机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如今的美国投顾行业,正处于真人投顾与人工智能结合为投资者提供服务的阶段。根据美国投资顾问协会(IAA)数据,截至2021年末,美国投顾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达128.4万亿美元。
具体来讲,截至2021年,美国投顾业务有以下5个特征:
1、以全权委托管理模式(Discretionary)为主。
2、收费方式以按资金管理规模的一定比例计提为主。
3、大部分的资金由头部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且行业集中度还在不断提高。
4、个人客户占比极高(超5300万注册客户中约占95.6%),资金总规模略少于机构客户(机构客户资金量占比约为61.3%)。
5、个人客户数和个人客户资产规模仍保持较高增速。根据美国投资顾问协会2019-2021年的统计,个人客户(Individuals)在客户数及资产规模方面分别以47.6%和80.3%的增速持续增长。
总结
通过美国投顾业务发展历程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个人、机构、市场均可受益于投顾业务的发展。
从近些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各大机构越来越重视线上投顾和线下投顾服务的结合。原来以高净值客群为主要业务目标的一些头部投资银行也开始推出管理投资组合计划、机器人顾问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国外投顾行业已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并不完全符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从近几年试点情况来看,国内的机构也在持续根据市场需求和特点推进和创新产品及服务,值得我们投资者持续关注。
风险提示
本文内容由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并发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排排网财富不对外提供任何基金投资顾问服务及相关销售服务,内容相关解释权归于排排网财富所有。
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购买基金产品前须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审慎作出投资决策。基金投资实行“买者自负”原则,投资者自行负担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排排网财富,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