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 60 Pro手机的突然发售,出现了“一机难求”的场面,线上开售10秒售罄,线下门店大排长龙。然而,华为的大招还不仅如此,Mate 60 Pro发售后没几天,Mate 60 Pro+和Mate X5也开始上架开售。
Mate 60系列手机如此火爆,与其拥有一些独特的产品特点和功能有关,如卫星通话功能、自研芯片等。这一创新引发了市场对华为202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上调,达到了4000万部,被视为市场对华为手机的强烈信心。
这种自研技术的突破需要半导体制造工艺的支撑和保障,而这些工艺的升级对光刻胶的性能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预期对光刻胶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在国产替代的逻辑加持下,上周五(9月8日),A股光刻胶概念反应强烈,高开2.5%领涨半导体板块。
资本市场热捧的背后,是市场对半导体产业链国产替代信心的大增,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朝着这方向进发。文末附光刻胶概念股名单!
光刻胶:半导体光刻工艺无法离开的材料
说到半导体就要谈到光刻工艺,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曝光和显影技术在半导体材料上刻画出预先设计好的图形结构,然后通过刻蚀工艺将图形转移到半导体材料上。光刻步骤可简单概括为气相成底膜、旋转涂胶、软烘、曝光、烘干、显影、坚膜。
光刻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光刻工艺中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材料,其材料性能直接影响芯片性能和良率,其本质是一种光敏感聚合物,通过光子激发产生光化学反应,改变其在显影液中的溶解度,从而实现图形化的目的。
光刻胶按下游应用分类 资料来源:晶瑞电材招股说明书
根据应用领域,光刻胶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半导体用光刻胶、显示面板用光刻胶和PCB用光刻胶。下游三大应用领域分布较为均衡,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PCB光刻胶、面板光刻胶、半导体光刻胶各占1/4左右。
半导体光刻胶根据波长可分为G线光刻胶、I线光刻胶、KrF光刻胶、ArF光刻胶和EUV光刻胶等不同种类。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和各公司公告数据,不同波长的国内光刻胶的市占率不同。其中,G线和I线光刻胶是市场上使用量最大的光刻胶,国内市占率为30%;已实现国内量产的KrF光刻胶国内市占率为10%,ArF干法光刻胶国内市占率不超过2%,尚处于待客户验证阶段。
光刻胶最为苛刻属极紫外(EUV)光刻,具有更小的波长(13.5nm),较传统的ArF胶的波长要小,这使得制造EUV光刻胶时需要更苛刻的尺寸控制和工艺要求,目前国内尚无具体市占率数据。
光刻胶上游的主要包括光刻胶原料的供应链,其中主要包括树脂、光引发剂、添加剂和溶剂等。光刻胶的核心原材料则是光刻胶树脂和单体,其中单体又是树脂的合成原料,核心原材料直接影响光刻胶的性能和品质。
目前,国内仍然90%依赖从海外进口这些关键原材料,供应商以日本和美国厂商为主,主要由住友电木、日本曹达及美国陶氏等化工大厂供应。
这其中电子级光刻胶原料供应相对有限,特别是对于光刻胶性能影响较大的树脂而言,只有少数厂商能够提供,尤其是高端的KrF和ArF胶的树脂供应限制较大。
中国光刻胶市场结构占比情况(2019)
国产光刻胶概念股曝光!
虽然国内企业多集中于中低端的PCB光刻胶市场,但技术难度最大的半导体光刻胶市场,国内也有几家可生产。其中,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光刻胶制造商北京科华和徐州博康,已经实现了KrF光刻胶的量产。
2020年7月,上市公司彤程新材入股北京科华,正式将其纳入子公司版图。据2023年中报显示,彤程新材主营收入13.69亿元,按产品分类的电子材料产品收入2.52亿元,收入比例达18.37%,并且收入在逐年上升。
最后,笔者根据研报和上市公司公告,整理了近一个月光刻胶概念股涨幅前20名单供读者参考,其中,参股了徐州博康的华懋科技涨幅位于前10!

数据说明
本文所涉及的内容不保证数据完整性与准确性,分析结论仅供参考,所涉及品种均不构成实际投资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风险揭示
本文所涉的文章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