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华为在迪拜主办的第十四届全球移动宽带论坛开幕,论坛旨在“共谋5G商业化的成功之道,共同加速5G-A迈向商用”。在论坛上,华为发布了业界首个5G-A全系列产品解决方案,相关新产品涉及TDD、FDD、毫米波、DIS、天线、微波MAGICSwave六大领域。
这里的5G-A,全称“5G-Advanced”,又称“5.5G”,是5G的进阶版。华为的5.5G已在今年的9月11日率先完成全部功能测试用例,为商用化做好的铺垫。5.5G的商业化将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XR、智能驾驶和物联网等应用场景将迎来实质性的升级。
5.5G将为6G的应用进行过渡和衔接,5.5G相关产业链各部件如天线、射频和滤波器的需求大幅增长,近期相关概念股已高走。笔者在文末整理了产业链个股供读者参考。
5.5G普及加快,赋能多个产业数字化升级
5.5G在技术上相比于5G在速率、传输时延、连接数量、带宽和实时交互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升级,这与华为在5G传统场景三角的基础上实现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高可靠低延时通信)、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等能力不断增强有关,将为多个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赋能。
速率提升方面,5.5G要求下行速率达到10Gbps,而5G的要求是1Gbps以上,速率提升了约10倍。在6G时代超宽速率将有望实现,传输速率较5G再大幅提升10倍-100倍,峰值网速最高可达100Gbps。
在超高速率传输下,海量的数据将以毫秒级传输,在5.5G+云+终端相互协助下,实时渲染和3D重建能够把现实和虚拟世界深度结合,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和拓展现实提供了可应用落地的技术支持。
5.5G在延时方面也进行了升级,相比于5G有更低的传输时延。为未来6G时代,延时将降为0.1毫秒,是5G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替代传统的有线传输通信互联网,为机器与机器之间低延时的使用场景提供支撑。更低的延时能够为远程智能驾驶、工业自动化、车辆联网驾驶,远程医疗提供技术保障。
其次是连接数量增加,5.5G支持千亿联接的物联技术,连接密度方面提升明显。在未来,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项目中,需要联网设备数量将指数级上升。海量容纳的物联技术能够满足整体项目的连接稳定性,拓展了更多的使用场景。
5G to B的万物智联已经过三年的发展期,在煤矿、港口、医疗等多个行业实现规模复制。5.5G时代,将进入工业生产核心环节,提供大上行、高精度定位等新技术能力。
天线、射频、滤波器成为5.5G受益部件!
5.5G产业链上游环节包括,芯片和元器件领域,如射频芯片、有源和无源光器件、滤波器和射频电缆等;中游环节主要涉及到主设备及网架结构,包括微基站、网络优化服务和路由器等,下游环节则涉及到运营商及终端应用。
以下是5.5G有望受益的上下游产业链个股,笔者根据研报上述分类及上市公司公告整理供读者参考。
不过,与5.5G相比5G的升级主要集中在天线、射频、滤波器这三个硬件上,因此需求也相比5G大幅增加。
超大带宽频谱和多天线技术两大关键因素,实现了5.5G10倍于5G的传输速率。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 MIMO)提高了原5G通信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的关键技术,但同时导致了5G宏基站的天线通道数量大幅增加。
由于频谱换带宽后,6GHz的覆盖更差,需要通过升级的天线技术解决覆盖问题。为弥补在6GHz赫兹在空间传播的损耗,需要比现在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 MIMO)更强的超大规模天线阵列(ELAA),对5.5G的天线规模提出新要求。
从5G到5.5G的过渡中,5G的网络框架没有改变,而是主要通过射频部分的改进、软件升级以及AI赋能,释放5.5G的潜能,适应对带宽、频效、能效等方面有不同要求的业务。
由于5G和5.5G基站增加的天线数量,将导致对滤波器的需求大幅上升。在5G基站中,应用了Massive MIMO技术和有源天线技术的单个天线需要64个滤波器,每个宏基站有三面天线的情况下,总计需要192个滤波器。在5.5G中,ELAA的通道数量增加至192个,需要576个滤波器,因此对滤波器的需求也呈倍增趋势。
由此可见,天线、射频、滤波器成为5.5G中需求增长较为明显的硬件,以下是笔者根据研报和公司公告整理的基站天线、射频、滤波器的相关个股,供读者参考:
数据说明
本文所涉及的内容不保证数据完整性与准确性,分析结论仅供参考,所涉及品种均不构成实际投资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风险揭示
本文所涉的文章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