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证券投资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量化投资逐渐脱颖而出,不仅量化私募备受行业关注以及资金追捧,公募量化基金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度。
私募和公募在投资门槛、策略灵活性及透明度上各有胜场,让行业常常将量化私募和公募量化基金拉上“PK台”,也让一些公私募投资均有涉足的投资者陷入了“选择困难”。
今天笔者就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简单对比以下量化私募和公募量化基金,各自的优势与劣势。
由于公募量化基金主要以指增产品和类指增产品为主(根据中信证券测算,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募量化基金中指增产品和类指增产品规模占比超80%),以下对比涉及具体策略时仅针对量化指增。
公募量化基金的优势与劣势
公募量化基金是由公募基金公司发行和管理的基金产品。其投资策略一般是基于量化模型,通过系统性的分析和决策来选择和配置投资标的。
公募量化基金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相对于私募,公募量化基金通常费率较低,公募量化基金属于主动权益类基金,这类基金在中国证监会于2023年7月8日发布的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安排之下,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将统一降至不超过1.2%、0.2%,并且证券交易佣金费率也将有所下降,这些降费落实到前端,都将大大降低投资者的持有成本。
其次,公募量化基金面向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投资门槛较低,普通投资者均可借此参与到股票量化投资中。
最后,公募量化基金的信息披露也和常规公募基金一样,会有定期报告披露持仓以及管理人的策略分析解读,具有较高的透明度,更易于普通投资者持续跟踪。
然而,公募量化基金也存在劣势:
首先,和其他主动权益类基金一样,公募量化基金也受到仓位限制的约束,这可能限制其在市场上的灵活性。
其次,公募量化基金在投资品种(不能利用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对冲)、交易方式(不能做日内高频交易)上受限较多,超额收益来源受限。
量化私募的优势与劣势(以指增策略为例)
与公募量化基金相比,量化私募产品由私募证券投资公司管理,仅接受合格投资者的投资。
虽然量化私募产品的投资运作也是基于量化模型,但在运作方式和投资策略上更加灵活。以私募量化指增为例,其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私募量化指增通常采用更多样化和灵活的投资策略,例如量化私募可以采用高频量价策略,与基本面策略结合使用,以追求更高的超额收益。
其次,私募的激励方式让量化私募有更强的追求超额收益的动力,这与其较好的发展态势形成了正向循环,使得量化私募行业汇集了更多的量化投资人才,在量化模型上有更多的投入和迭代。例如头部私募的量化指增策略,在高频因子库的储备上较公募指增产品有明显优势,这让私募量化指增能够更精确地跟踪市场、更及时地迭代模型,从而取得更高的超额收益。
然而,私募指数增强基金也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私募基金的费率较高。私募的管理费率通常在2%左右,并且会收取20%左右的超额业绩报酬,这让量化私募产品的费后收益与产品实际收益存在一定差距。
其次,私募基金的透明度较低。私募基金对于产品底层资产披露一般较少,投资者的投后跟踪体验高度依赖于产品净值曲线,因此投资者需要更多的投资经验。
最后,私募基金的流动性相对较差。相比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更注重长期投资,投资者需要有较高的风险识别能力,还可能需要承担较长的锁定期。
总结
公募量化基金和量化私募产品都是基于量化策略的投资产品,但在运作方式、投资策略和投资者群体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总的来说,公募量化基金更适合资金量不高、投资期限相对灵活的中短期投资者,注重低费率和透明度;而私募指数增强基金则更适合专业投资者,注重更多样化和灵活的投资策略以及更高的回报潜力。
投资者在选择时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权衡,并在深入了解基金的运作方式、风险特征和历史表现的基础上做出决策。
无论选择公募量化基金还是量化私募产品,投资者都应该注意基金公司的信誉和资质,关注基金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能力,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合理配置。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应保持理性,做好风险管理,以期获得稳定和长期的投资回报。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