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伴随着外资的强势流入,A股和港股市场突破前期的震荡平台区间,再度启动向上。一时间外资动向再度受到市场瞩目,其中北向资金的流向更是被一些投资者视为投资“风向标”。
市场对外资动向的关注,或是出于对经过海外市场长期筛选的专业投资者的认可,以及对这类机构长期投资能力的信任。不过北向资金毕竟混杂了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交易型资金和配置型资金,不够纯粹。
就部分长期投资于A股市场的外资机构来说,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账户是一个更有针对性的观察窗口,其中甚至有不少“国家队”级别的身影。
那么有哪些外资“国家队”在投资A股市场?他们是什么来头、投资了哪些标的?能让这些外资“国家队”长期持有的个股有哪些?
外资“国家队”QFII持仓全盘点!
作为外资持有A股的重要路径之一,QFII以专户投资A股,获批参与的外资机构可谓“卧虎藏龙”。而在这其中,背景强大、底蕴深厚的主权财富基金管理人尤为引人注目。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简称SWF),是由一些主权国家政府建立、拥有并管理的,用于长期投资的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管理人一般以投资公司或国家银行为主体,是不折不扣的“国家队”。
在过去的“全球化”进程中,包括以科威特为代表的石油出口型国家,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贸易型国家在内,部分国家积累了大量外汇,为打理这些资金,使其保值增值,主权财富基金应运而生。
而这些主权财富基金中的“顶流”,包括阿布达比投资局、科威特投资局、淡马锡控股等,都在中国有投资布局,除了大手笔的股权交易之外,还通过QFII渠道持有A股上市公司。以下是部分外资“国家队”QFII账户近些年的持股数和持仓市值变动情况:
整体来看,中东两家主权财富基金管理人近年来QFII的A股持仓规模呈上升趋势;而新加坡两家主权财富基金管理人的QFII账户动向不一,整体较2022年以前有所减少。
需要说明的是,这项统计基于上市公司季度报告,仅包含了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的持股数据,而在这之外,还可能有较多未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的持仓未被曝光。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了解几家外资“国家队”的背景,以及他们在A股市场的持仓详情和调仓动态:
1、中东“双雄”:阿布达比投资局(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简称ADIA),科威特政府投资局(Kuwait Investment Authority,简称KIA)。
根据另类资产数据和洞察机构Preqin(睿勤)发布的《2023年主权财富基金报告》,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管理资产规模高达3.7万亿美元,占全球主权财富基金36%,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亚洲。
近年来中东资本正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和二级市场等多种渠道加速配置中国优质企业。其中行动较早且动作频繁的知名主权财富基金,就包括接下来介绍的阿布达比投资局和科威特政府投资局。
「阿布达比投资局」隶属于阿联酋阿布扎比酋长国,即使在光环笼罩的主权财富基金管理人中也可以称得上最神秘的一批,其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均不对外公开披露。
需要说明的是,与后文出现的「科威特政府投资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一样,外界所能得知的这几家的资产管理规模数据,均为相关研究机构追踪估算。
根据Choice数据,2024年一季度末,「阿布达比投资局」重仓持有(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的A股公司有27家,持仓市值合计约112.89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超5亿元。
具体来看,阿布达比投资局一季度对11家公司进行了增持,新进8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其余则保持不变或是适当减持,减持力度普遍较小。
阿布达比投资局在A股的布局方向主要包括有色金属、医药、汽车等领域。其中第一大重仓股紫金矿业,阿布达比投资局已经重仓持有多个季度:自2021年四季度末首次现身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至今,期间仅2022年三季度和2023年一季度暂时退出。
在今年2月以来的资源股热潮背景下,作为有色金属龙头公司的紫金矿业一路走高,截至4月中旬,股价连续创下历史新高,而阿布达比投资局也是在一季度减仓了一部分“止盈”。
另一家主权财富基金「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在1953年成立于伦敦,是世界第一家主权财富基金,也是这个国家财富管理模式的开创者。
作为科威特摆脱资源依赖的重要工具,「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历经70年发展,在全球投资布局广泛,于中国资本市场布局也比较早。
根据Choice数据,2024年一季度末,「科威特政府投资局」重仓持有(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的A股公司有30家,持仓市值合计约45.17亿元,较2023年末大约减少了6亿元。
2024年一季度,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对5家公司进行了增持,新进11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对9家公司进行了减持,退出了11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从以往的操作来看,医药生物曾是科威特政府投资局最为青睐的板块,但在近年来出现转向,一季度新进、加仓的公司以资源、能源和汽车板块为主。
2、新加坡两大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s,简称淡马锡),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overnment Investment Corporation,简称GIC)。
新加坡主要由三大投资实体管理国家储备金,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淡马锡控股公司(TEMASEK)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这三个实体各有分工:GIC管理大部分政府金融资产(包括国民公积金),对其进行长期投资,旨在保持和增强国家所管理资金的国际购买力;淡马锡主要管理国有企业资产;MAS则主要着眼于利用外汇储备管理短期外汇市场波动及其流动性。
其中GIC和淡马锡都长期活跃于全球资本市场,且在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管理人中资管规模长期位于前十行列。
根据运营报告来看,淡马锡长期将组合的20%以上配置于中国地区,而GIC的投资组合近年来也逐渐降低风险敞口,持续加配亚洲地区、减配欧洲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淡马锡和GIC在中国的投资以股权投资为主,二级市场上淡马锡更多是投资美股中概股,GIC则主要通过港股投资,相比之下QFII账户(淡马锡QFII账户主体是旗下资管公司「淡马锡富敦投资有限公司」)持仓或许只是“九牛一毛”。
根据Choice数据,2024年一季度末,「淡马锡富敦投资有限公司」和「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重仓持有(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的A股公司共有7家,持仓市值合计约35.47亿元。
与2023年末对比来看,淡马锡在今年一季度退出了美的集团和泰格医药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对其余4家公司也有一定减仓;GIC则退出了金龙鱼和深南电路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新进了华明装备、加仓了珀莱雅,小幅减仓了恒立液压。
那么有哪些个股受到外资“国家队”青睐、长期持有呢?
根据笔者统计,在2020年-2023年的16个季度中,有十数只个股,被前述外资“国家队”长期重仓持有,出现在季度报告十大流通股东名单达到8次以上,占比过半。其中到今年一季度末还公开持有的个股,有以下12只。
其中深圳机场或许是收获了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一致看好——在2020年-2023年,「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曾连续14个季度位列公司季度报告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之中,不过自2023年三季度末以来就未再现身;而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则包括今年一季度在内,有9个季度现身持有深圳机场。
风险揭示
本文所涉及的内容不保证数据完整性与准确性,分析结论仅供参考,所涉及品种均不构成实际投资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