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6月28日)收市后,2024年上半年已经定格成了历史。上半年万
本周五(6月28日)收市后,2024年上半年已经定格成了历史。上半年万得全A指数涨幅为-8.01%,蓝筹为主体的沪深300指数表现明显好于市场整体,沪深300、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涨幅分别为+0.89%、-7.1%、-10.99%、-16.42%。过去半年的资本市场五味杂陈分化严重,虽然存在局部的赚钱效应,但是大多数的公司股价是下跌了,总体上多数投资人亏钱效应很明显。全市场5379家上市公司(含今年退市的16家)中,上半年上涨的公司仅有800家(含今年上市的公司),占比为14.87%。全市场中位数股票的涨幅为-23.53%。虽然上半年市场赚钱的难度还是比较高,但瑞博还是发挥了研究深度与研究广度并重,团队协同作战的优势,较好的规避了下行行业的风险,把握住了一些自下而上挖掘出来的机会,旗下产品业绩大幅跑赢了沪深300指数基准。
上半年,小市值公司整体上大幅杀跌,为何小市值公司今年会暴跌,小市值公司还有没有未来?不少投资人目前被深套在那些公认的优质消费或新能源赛道中的成长股中,成长型投资是否还值得守候?本期的伟志思考我们就这些问题来进行探讨。
小市值公司为何大跌,未来小市值公司还有机会么?
小市值公司是今年的重灾区,从下表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出,过去半年越是小市值的公司,下跌的概率是远远大于大市值的公司的,这种风格分化以市值大小作为主要因素的现象过往是比较罕见。为何今年会如此呢?近期有传闻说不少公募基金开始提高股票入池的门槛与标准,市值低于50亿的公司不能入池了。虽然这个传闻无法证实证伪,但确实反映了当下一定的思潮趋势。
图片来源:中欧瑞博&Wind,数据截至2024年6月30日。
我们认为内因与外因共振的结果。内因是小市值的公司整体上估值还是偏贵,外因是随着新退市政策的严格执行,对小市值公司中短期的冲击不容低估。
从上表的数据不难看出,市值体量在500亿以上的公司,估值中位数为15倍,而随着市值的减小,小市值的公司整体估值水平要明显高于大市值的公司。而市值小于100亿的公司3833家公司中,估值中位数是27倍,显著贵于大市值公司。这与过往长期国内投资者偏好小市值公司的炒作有关,导致A股市场存在业绩稳定性差的小公司估值偏高的不合理现象。这与成熟资本市场大市值公司会享受流动性估值溢价有着很大的区别,或许,这一次的小市值估值泡沫的挤压,正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必须支付的代价。
从经济形势来看,在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阵痛期,不少旧动能产业链上的公司面临需求下行,而不少中小市值公司是产业链中游环节的公司,在总需求偏弱的环境下,竞争加剧,价格内卷经营压力加大。如果业绩下降的幅度大于股价下跌幅度,存在越跌估值越贵的窘境。而大市值公司多数是行业龙头或类公用事业公司,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业绩的稳定性显著好于中小公司。今年以来,一方面监管层倡导上市公司强化股东回报,加大分红力度的背景下,那些业绩稳定、现金流好、具有分红能力与意愿的公司更加受到投资者的喜爱与追捧,这也是顺理成章的。这一类公司本身的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都还很有吸引力,上半年整体的表现更优。
另一方面,新的退市制度的落地与执行的强化,退市公司股价暴跌财富接近清零的示范效应下,尤其是跌破1元面值退市的风险,导致大批低价股票的持有人担心手中股票下跌后公司退市的风险,低价股开始出现踩踏式的下跌。除了“退市恐慌症”以外,今年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和公司董事长被留置的数量也比往年显著增加,每当遭遇到这种待遇,公司股价基本难逃暴跌的命运。这种1元面值的“磁吸效应”与强监管立案数量的增加,导致投资者不敢继续持有低价股的现象,对比过全球主要交易所的退市标准,我们这一次可以说是最严格的。长期的角度看,加大退市力度对倡导长期投资、基本面投资、价值投资、耐心资本的培养会可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但从中短期看,大量的中小市值和低价股持续下跌,对投资者财富伤害和投资信心的打击,增加了稳定资本市场的难度,绝对不容低估。近期,一些类似海航控股这样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几百亿市值的大公司,股价也面临跌破1元面值退市的风险。不少周期性行业的龙头公司,当周期下行的那几年,存在出现周期性亏损的风险,如果股价也因为暂时跌破1元就不得不退市,那对投资者来说是保护还是伤害,可能确实是值得认真研讨的问题。2016年,决策层发现了“熔断政策”的负面效应后果断暂停了该政策,很快市场就稳定下来了。问题公司与害群之马确实应该坚决清退,对于周期性行业和可持续经营的优秀公司,如何避免被误伤?对于1元面值退市的标准,是不是也可以讨论完善一下?
对于小市值的公司未来还有没有机会的问题,我们的观点是非常鲜明的。任何一家伟大的企业(尤其民营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从小公司成长起来的,作为一名成长型基金经理,鄙视小市值公司是非常荒谬的。虽然目前小市值板块与过往估值偏高的成长股仍然处于寒冬之中,中短期的角度看亏钱效应明显,虽然眼前下跌还没有看到结束的迹象,但这一轮寒冬结束之后,这些中小市值公司群体里的最优秀的成长股,未来的收益率会远远高于当下受到热捧的高股息资产!小公司里虽然未来会有大机会,但是对于多数投资人来说把握这种机会的难度是非常大的。要从三千来家公司中,挖掘出3-5%的优秀公司,那要求投资者要有很深的基本面研究能力,要有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由于优质公司占比低,如果想通过买小盘股ETF的方式来把握这种机会,可能未必有效。
最近读到一篇关于成长型基金经理被逼到了墙角的文章,深有感触!确实,从2021年开始,消费、新能源这些上一轮明星成长股云集的行业,开始步入股价和经营景气度共振下行的阶段。到了当下,成长股投资逐渐成为了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领域,成长投资风格似乎开始进入了至暗时刻。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作为一名在中国股市鏖战了31年的老兵,这种场面一点也不陌生。投资风格周期性的轮动,这本身就是市场规律的组成部分。适应好了就是提款机,搞错了就被别人提了款。虽然眼下大举买入成长股卖出价值股可能还有点早,但是没有一种趋势会永远可以无止境外推,这次也一定不会例外的。对一些该坚守的理念的信心很重要,同时在投资中耐心也很重要!
对于眼下的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下,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我们对经济需要有信心与耐心。对于资本市场也需要更大的耐心。
近期投资策略
乍暖还寒时,信心与耐心都很重要!
策略上维持结构市思维,维持震荡市思维。发挥研究广度与深度兼具的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组合,耐心春播。
吴伟志
2024年6月30日
风险揭示: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投资有风险,本资料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排排网财富,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