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投资者应该如何避免被股市“噪音”所伤?
——新媒体与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率研究
【风险揭示及声明】:本文仅供特定合格投资者参考。本文的数据均来自外部,或经渡苇基金整理。渡苇基金对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不做任何陈述或保证,而且无法保证本文中的任何预测或观点将得以实现。本文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前言:
2024年最后一个完整交易周,在“退市小作文”、年末机构排位大战、25年将至且每年1月为年报业绩预告密集发布窗口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市场风险偏好快速走低,市场信心再次受到冲击。
类似的事件,我们在24年4月已经经历过一次。事后看,每次恐慌情绪造成的市场冲击也都提供了较好的入场机会,这也促使我们需要思考,新媒体时代、信息爆炸的时代,投资者如何才能避免“事中”被市场“噪音”所伤。
新媒体已成为投资者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渡苇基金将基于自己最擅长的行为金融领域的研究积累,站在全新视角来解读新媒体是如何影响投资行为,期望能够为读者带来一定的投资启示,更加希望每位读者能够驾驭市场“噪音”而不是被其所伤。
东方财富全A指数和历史波动率
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名词解释:
异质信念和异质投资者:传统的资产定价理论是基于投资者是同质的假设前提开展研究,例如,1.所有投资者具有相同的投资期限,2.所有投资者都可以及时获得免费且充分的信息,3.所有投资者具有相同的收益、风险预期值,4.所有投资者都追求同一风险下的高收益或同一收益下的低风险,等等。因此,异质信念和异质投资者的定义就清晰了,异质投资者的假设与真实的资本市场更为接近,这是为什么行为金融学研究结论指导现实更有说服力的原因。
大众媒体:电视、广播、纸媒(报纸,杂志)等。
新媒体:包括那些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传播的媒体,包括各类网站、社交媒体等。
确认偏见:选择性地偏好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忽略和无视与自己观点矛盾的信息。
先验观点和先验信念:在有限的知识基础上和经验之前建立的观点、信念,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私有信息:市场信息一般可分为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公共信息是所有投资者均自由可得,而私有信息仅能通过自身关系网络获得。
研究结论:
1.个股的大众媒体新闻数量、新媒体新闻数量与个股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新媒体新闻与收益波动的相关性要显著的强于大众媒体与收益波动的相关性。
2.具有能够引起媒体关注的特征(如前期高收益Ret,高换手率Tov,高账面市值比BM,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Inhold)的公司,其收益波动与新媒体新闻的相关性有更大的概率强于与大众媒体新闻的相关性。
3.对于信息不确定性程度越高的公司(小市值Size,年轻公司Age),收益波动与新媒体新闻的相关性的概率强于与大众媒体新闻的概率越大。
大量研究表明,由于投资者教育背景,信息获取成本等方面差异,投资者会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先验观点一致的新闻,产生“确认偏见”——偏好支持自己观点的新闻,同时由于媒体本身由于其盈利、倾向性等需求,会出现“媒体偏见”,因此,媒体作为信息中介,能够对投资者产生引导作用。
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分类统计
来源:投服中心,2023年度投资者知权、行权、维权调查报告
备注: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投服中心)是于2014年12月成立的证券金融类公益机构,归属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
根据投服中心2023年度调查数据显示,通社上市公司官网和官微获取第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仅占比6.01%,而通过社交渠道、交易软件、投资顾问、网络电视财经媒体间接渠道获取信息的占比分别为8.21%、33.94%、26.02%、25.83%。可见,互联网使得投资者通过新媒体快捷、低成本获得广泛信息成为了可能。投资者在更加丰富、观点更为多样的信息环境中,受自身“确认偏见”与外部“媒体偏见”影响,容易更新异质投资者的异质信念。
针对上文列出的3点研究结论,下面分别给予逻辑解释,期望能够强化大家对行为金融指导投资的信心,助力投资者未来取得理想投资业绩。
逻辑解释:
1.相较于大众媒体新闻,新媒体新闻使投资者的信息环境更加丰富,投资者容易获得确认自己私有信息的公共信息,因而与收益的波动率的相关性更强。
对于已经获得的私有信息支持自己看多的,从新媒体接触的广泛信息大概率会强化看多观点;对于已经获得的私有信息支持自己看空的,从新媒体接触的广泛信息大概率会强化看空观点;甚至同样的一则信息,由于每个人的“屁股”位置不同也会有巨大分歧,例如最近互联网财经大佬关于近期看牛or看反弹之争,分歧造成波动。资本市场的波动率并不容易被投资者们驾驭,反而容易被波动率伤害。
2.行为金融认为投资者对自己的私有信息过度自信,当公共信息能够使他们的私有信息得到确认的时候,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将会增长。
研究表明,具有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换手率,高近期收益等特征的公司会主动或被动的得到更多分析师、媒体的关注。那么,当某支股票受到媒体关注增多,市场相关的新闻报道数量增加,同时这些信息能够很容易的获取的时候,投资者获取能够确认自己先验信念的可能性将会增大,进而关于这支股票的投资者的异质信念的程度得到更新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所以对于具有这样特征的公司,新媒体新闻与收益波动应该会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3.小市值、年轻一类的公司信息不确定性程度高,媒体与分析师关注较少,那么信息的到达将会使投资者过度自信的程度增大。
虽然对于这样的公司,新媒体与大众媒体获取新闻的成本都很高,但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投资者的信息环境,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投资者较以往能够更容易的获取到信息,进而使得投资者得到能够确认自己私有信息的公共信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新媒体新闻更能影响投资者的异质信念水平,从而对收益波动的影响更大。
研究过程:
由于涉及到数据、建模等复杂过程,也不是本文想要表达的重点部分,因此省略。
参考启示:
金融市场上资产价格波动率有聚集效应,当前大幅度波动大概率伴随着下一阶段大幅度波动,低波动率也是如此。现在,由于社交媒体的发达,造成了高波动极具危险性、低波动又极具持续性。投资者应该仔细过滤从非专业社交媒体获取到的财经信息,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仅以本文较频繁提及的“确认偏见”为例,不利于投资者客观地对投资标的做分析,如果只关注支持自己投资选择的数据和信息,忽视了与自己观点向左的风险信息,容易导致投资失败。因此,在投资决策中,应当通过升级迭代自己的认知、自我否定寻找相反意见、尽可能获取一手基础数据等方式克服“确认偏见”的行为偏差。
最后,渡苇基金作为国内行为金融策略的先行者,策略研发超20年,资管实践超5年,专注于量化投资领域,深耕行为金融量化选股策略。公司投研核心凭借专业的学术背景、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强大的数据挖掘、统计分析能力,打造优秀的金融工程团队,开发行之有效的量化投资策略。
2024年12月26日
参考文献:
[1]张祚超,张永杰,沈德华,张维. 大众媒体与新媒体信息传递对中国股市收益波动的影响[J].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6):238-248.
版权声明:
本文由基金管理人授权我司进行转载,文章版权由基金管理人负责确认,我司对内容原创性不作任何形式的保证。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对本文作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基金管理人的许可,同时载明文章原始出处。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开放!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