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迪士尼是谁?那个做米老鼠动画片的、那个开游乐场的、那个卖洋娃娃的……如果你对迪士尼的印象还停留在这,那你可能对迪士尼的力量一无所知。或许你已经知道迪士尼很牛,但它真正的实力可能还远超你的想象。
从宏观数据来看,2023年全球顶级授权商排名中,华特迪士尼以617亿美元的授权商品年销售额雄踞榜首、遥遥领先,这一数字几乎是第三名到第六名的总和;在全球前25大娱乐/主题公园中,迪士尼旗下的12个主题公园全部榜上有名;在2023年的《财富》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榜单中,迪士尼综合排名第6,在娱乐产业公司中更是连续第20年夺得头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耳熟能详的玲娜贝儿、朱迪、《阿凡达》、《复仇者联盟》……这些大受欢迎的IP竟然都隶属于迪士尼。我们不禁好奇,为何迪士尼的IP能够历久弥新?迪士尼是如何从一只小老鼠起步,逐步构建起今日的娱乐帝国?
1. 多元业务发展由来
迪士尼公司自1923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多个关键发展阶段,在一系列灵魂人物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构建成今天这般多元化业务的商业版图。
1 敢为人先的领航者
1926 年,华特·迪士尼成立了“华特迪士尼制作公司”。1927年,他创造出了“米奇”的卡通形象。1928年,“米奇”在动画短片《飞机迷》首次亮相。我们都知道后来米奇是迪士尼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但《飞机迷》亮相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
华特·迪士尼 来源:百度百科
1928年《爵士歌手》将电影带入了有声时代。华特·迪士尼敏锐地意识到这不只是一时的流行,而是未来的趋势。于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利号蒸汽船》诞生,于1928年11月18日在纽约首映,米奇在片中首次开口说话。此后,米老鼠的形象变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风靡全美。
《威利汽船》 来源:百度百科
之后,在华特的领导下,迪士尼相继推出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木偶奇遇记》、《小飞象》等脍炙人口的动画片,奠定了迪士尼在动画行业绝对的核心地位。这些形象大多成为了未来迪士尼所依赖的著名 IP。
在早期欧美乐园的启发、系列动画支撑出的梦幻世界和观众请求参观片场等多重原因的共同推动下,华特·迪士尼产生了打造游乐园的想法。1955年,华特·迪士尼大胆尝试,在加州建造了全球首个迪士尼乐园。它将主题公园与迪士尼的动画故事结合,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主题乐园产品,家庭娱乐的概念就此被彻底改变了。
1966年,华特去世,迪士尼仍旧按照他打下的基础,在动画影视和主题乐园两条路并行发展。他为迪士尼引领了一条伟大的航道。
2 大步前进的扩张期
迈克尔·艾斯纳在 1984-2005担任迪士尼公司 CEO。在他的领导下,迪士尼王国从一个市值仅为 20 亿美元的公司发展成为市值超过 400 亿美元的娱乐帝国。
迈克尔·艾斯纳 来源:网络
1984 年艾斯纳刚担任迪士尼 CEO 时,迪士尼正处于创始人离世后的低谷期,收入大幅缩水。艾斯纳到来后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
动画影视业务上,艾斯纳与华特一样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创新,助推了《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狮子王》等一系列动画佳作的诞生。
主题乐园业务上,艾斯纳领导下的迪士尼乐园不断更新迭代,被注入新活力,比如开发新项目、新商品……艾斯纳深知,一成不变就意味着灭亡。此外,艾斯纳着眼国际,东京迪士尼乐园、巴黎迪士尼乐园就是在此期间诞生的。
1995年,在艾斯纳的推动下,迪士尼以 190 亿美元收购了 ABC 电视台,正式进军媒体领域。此次收购不仅让迪士尼开拓了新的业务板块,更是让迪士尼开始掌握内容的传播渠道。
迪士尼逐步发展为集媒体、主题乐园、影视、衍生品四大类为一体的娱乐帝国。
来源:东京迪士尼度假区官网
2005年,罗伯特·艾格开始担任迪士尼的CEO。罗伯特·艾格在上任时提出迪士尼发展的三个战略重点:在创造力上投入资本,拥有更多更好的创意;鼓励创新及最新科技的运用;发展全球新兴市场。
从2005年到疫情前的2018年,迪士尼的利润由25.33亿美元增长四倍多至125.98亿美元,艾格功不可没。
来源:迪士尼财报
迪士尼强化其知识产权的策略主要分为三个层面:自主创新开发、挖掘历史资源以及通过并购来扩充。自1928年推出标志性的米奇系列以来,迪士尼凭借其原创动画作品,成功打造了一系列深受欢迎的IP。然而,这些IP的主题多聚焦于爱与家庭,主要吸引女性和儿童观众。
为了拓宽男性市场并增强内部创新能力,在艾格的主导下,迪士尼精心策划了几次重要的并购。2006 年收购皮克斯,恢复迪士尼在动画领域的绝对竞争力;2009 年收购漫威,进攻男性市场;2012 年收购卢卡斯影业,拿下《星球大战》这一爆款IP。这些收购行动,结合迪士尼自有的IP形象,使得迪士尼的知识产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无可匹敌的领先地位。
第四个重要的并购是2019 年完成对福克斯的收购,迪士尼成为了美国第三大付费流媒体服务平台—— Hulu 的最大股东。以此为依托,迪士尼在2019 年末上线了流媒体平台Disney+。
至此,迪士尼的多元化业务版图已基本成型,包括媒体网络、主题公园及度假区、演播室娱乐、消费产品及互动媒体。
2. 多元业务的协同共进
通常而言,我们认为那些“专注”的企业更有可能成就伟大。这里的“专注”指的是《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到的“刺猬理念”,即那些如同刺猬般坚守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优势,并将之发挥到极致的公司,更有可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
正面的例子包括我们之前文章中提到的默沙东、沃尔玛等企业,它们通过在一个领域内的深耕细作,逐步发展壮大至今。
相比之下,乐视网是一个反面教材。2010年,乐视网在深圳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当时全球首家通过IPO上市的大型在线视频流媒体网站。在乐视网最辉煌的时期,市值一度高达1700亿元人民币。
然而,随着乐视网在业务上进行大规模多元化扩张,涉足智能电视、智能手机、体育、汽车等多个领域,这些多元化业务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公司资金链紧张和财务状况恶化。乐视网最终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市值大幅缩水。
与乐视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迪士尼的成功。迪士尼之所以能在多元化业务中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其业务虽然广泛,却并非各自为战。迪士尼的各个业务板块相互支持,形成了一个统一且协调的发展方向——以 IP 为核心的闭环价值链。它们展现出强大的协同效应,共同推动公司向前发展。
1. 演播室娱乐(Studio Entertainment)
演播室娱乐在迪士尼的IP资源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强大的创意团队不断推出高质量的动画电影、真人电影、电视剧等内容。例如,迪士尼的经典动画电影《狮子王》《冰雪奇缘》等优质内容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为迪士尼带来了广泛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这些IP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2019年为集团贡献了16%的营收——而且为迪士尼后续的高溢价变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周边产品、主题公园等渠道实现价值的延伸。优质内容创作是迪士尼整个商业帝国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2.媒体网络(Media Networks)
这部分业务包括电视和有线网络,在全球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20 个频道播出迪士尼的内容。2019年媒体网络业务贡献了迪士尼集团35%的收入。
除了实现盈利和资金回流,这部分业务还为迪士尼公司提供了一个高频率的内容输出渠道,使得迪士尼的影视内容能够深入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顺便带动主题公园的门票销售和周边产品的推广。
3.公园及度假村(Parks & Resorts)
公园及度假村是迪士尼版图中除内容创作外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迪士尼IP变现的主要渠道。这些主题乐园以其可见可感的实体形式,成为实现观众梦想的现实场所。通过在主题乐园中提供的沉浸式体验,迪士尼成功激发了观众的深度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促使观众愿意为迪士尼的高价值产品和服务支付溢价。
两个美国人一起去迪士尼乐园玩两天一般需要花2500美元以上 来源:网络
主题公园的成功运营也为反哺了内容创作,为其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创意灵感。
4.消费产品(Products)和互动媒体(DTC&Intl)
消费产品和互动媒体业务也是迪士尼知识产权变现的一部分。消费产品主要指迪士尼影视角色的衍生商品。如果说迪士尼的主题乐园更多瞄准了中高收入群体,那这些衍生商品则是瞄向了全球各地的各色消费者。迪士尼通过授权合作的方式,将其品牌和形象授权给第三方企业使用,这既为迪士尼的内容创作和主题公园运营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也通过合作伙伴的渠道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迪士尼的品牌和形象。
互动媒体业务,全称为Direct-to-Consumer(DTC)。在互联网时代各大巨头都渴望直接与最终消费者建立联系,不依赖于第三方平台的限制。因此,他们纷纷推出自己的内容平台,以掌握内容传播的主动权。同时,拥有渠道意味着更接近终端用户,这使得迪士尼能够收集用户行为和偏好数据。这些数据能反哺内容创作,并为迪士尼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和市场竞争力。
2019(前疫情时代)迪士尼各业务营收情况 来源:新浪网 极客电影
总之,尽管同为多元业务,但迪士尼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以 IP 为核心的闭环价值链,业务版块之间环环相扣,最终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3. 迪士尼的“飞轮效应”
1957年,迪士尼集团创始人华特·迪士尼 (Walt Disney) 为迪士尼集团规划发展战略时,就绘制了这一幅“迪士尼飞轮”蓝图。
飞轮效应(Flywheel Effect)是描述系统或组织在初始阶段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来推动其运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或组织会逐渐自我强化,变得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现象。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提出,用来解释企业如何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积累,最终实现长期的成功。
飞轮效应的核心在于专注、创新、自我强化、协同作用和时间累积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1.专注
迪士尼在其核心业务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专注力。这种专注不仅体现在对高品质内容的精心打造上,还体现在对知识产权(IP)的深度挖掘与高效利用上。自1923年华特·迪士尼创立迪士尼兄弟制片厂以来,迪士尼便持续创作出一系列标志性的动画角色,从而在动画领域确立了其不可撼动的地位。
随着动画电影业务的成功起步,迪士尼进一步围绕这一核心业务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种长期的品牌积累和市场地位形成了强大的动力,使得迪士尼能够持续不断地吸引观众和游客的目光。
2.创新
迪士尼自诞生就带有“创新”的基因。创始人华特·迪士尼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冒险家,他曾说:“我必须朝着新事物前进,因为有很多新世界等待着我们去征服。”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第一部彩色动画、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题乐园产品……华特·迪士尼在迪士尼的各个角落都种下了重视创意的种子。
在华特·迪士尼离世后,迪士尼也始终带着创新的品格前行,在动画技术、经营模式、主题公园设计、营销策略以及文化议题等方面都展现了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
例如,《冰雪奇缘》系列引入了CGI技术,创造出冰雪世界的瑰丽景象;在国际化进程中,迪士尼将本土文化融入游乐设施中,提供特色服务;在英国推出「Healthily Ever After」营销战役,通过将食物做成迪士尼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鼓励孩子们均衡饮食;《疯狂动物城》探讨了偏见、刻板印象和追求平等等复杂主题,鼓励各年龄段的观众思考包容性、理解和接纳多样性的重要性……
3.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是一个“增强回路”的过程,即“因”增强了“果”,而“果”反过来又增强了“因”,形成正反馈循环,最终形成一个强大的“飞轮”。
例如,《冰雪奇缘》的成功不仅带来了超高的票房收入,还带动了迪士尼乐园、电影衍生品和IP授权等其他业务的大幅增长。消费者对迪士尼乐园、衍生品的喜爱和购买行为又会进一步推动他们观看更多迪士尼制作的其他电影。这种互相催化的模式最终能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这种机制使得迪士尼能够通过不断优化和提升各个业务环节,实现指数级增长。
4.协同作用
迪士尼将动画制作、影视娱乐、主题公园、衍生品销售等多个业务环节紧密结合,形成一条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商业价值变现体系。
例如,《玩具总动员3》的票房收入为11亿美元,但通过DVD、游戏、图书、版权和授权等领域的开发,迪士尼获得了87亿美元的收入,实现了近8倍的乘数效应。
5.时间累积
迪士尼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长期积累的时间效应。自1923年成立以来,迪士尼通过不断推出如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等经典动画角色和故事,逐步构建起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迪士尼通过创造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和角色,成功地与全球观众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例如,《冰雪奇缘》和《星球大战》等作品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文化现象,还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使得迪士尼能够持续吸引新老观众,保持品牌的活力和吸引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角色逐渐成为全球文化的一部分,赢得了数代人的喜爱。
从早期的动画制作到后来的主题公园建设,再到流媒体服务的发展,迪士尼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源。这些经验不仅丰富了迪士尼的品牌内涵,也为公司在全球娱乐产业中的持续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迪士尼的股东回报
迪士尼的股价表现堪称投资界的经典案例,充分展示了时间和复利的力量。从1979年到2019年底,迪士尼的股价从0.53美元飙升至143.5美元,初始投资1万美元在40年后变成了惊人的270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03%。这一增长背后,是迪士尼从一家动画公司逐步成长为全球娱乐帝国的过程。
同样,迪士尼的分红政策也体现了公司战略目标与财务状况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增长优先级的调整。迪士尼的分红历史充满了阶段性特点,从稳定分红到暂停分红的转变,揭示了其在资本分配和长期发展上的取舍。
支付日
|
类型
|
金额
|
增长率
|
支付日
|
类型
|
金额
|
增长率
|
2024/7/25
|
现金
|
$0.45
|
50.00%
|
2005/1/6
|
现金
|
$0.24
|
14.29%
|
2024/1/10
|
现金
|
$0.30
|
-65.91%
|
2004/1/6
|
现金
|
$0.21
|
0.00%
|
2020/1/16
|
现金
|
$0.88
|
0.00%
|
2003/1/9
|
现金
|
$0.21
|
0.00%
|
2019/7/25
|
现金
|
$0.88
|
0.00%
|
2001/12/21
|
现金
|
$0.21
|
0.00%
|
2019/1/10
|
现金
|
$0.88
|
4.76%
|
2000/12/22
|
现金
|
$0.21
|
0.00%
|
2018/7/26
|
现金
|
$0.84
|
0.00%
|
1999/12/17
|
现金
|
$0.21
|
300.00%
|
2018/1/11
|
现金
|
$0.84
|
7.69%
|
1998/11/20
|
现金
|
$0.0525
|
0.00%
|
2017/7/27
|
现金
|
$0.78
|
0.00%
|
1998/8/21
|
现金
|
$0.0525
|
-66.67%
|
2017/1/11
|
现金
|
$0.78
|
9.86%
|
1998/5/22
|
现金
|
$0.1575
|
18.87%
|
2016/7/28
|
现金
|
$0.71
|
0.00%
|
1998/2/20
|
现金
|
$0.1325
|
0.00%
|
2016/1/11
|
现金
|
$0.71
|
7.58%
|
1997/11/21
|
现金
|
$0.1325
|
0.00%
|
2015/7/29
|
现金
|
$0.66
|
-42.61%
|
1997/8/22
|
现金
|
$0.1325
|
0.00%
|
2015/1/8
|
现金
|
$1.15
|
33.72%
|
1997/5/16
|
现金
|
$0.1325
|
20.45%
|
2014/1/16
|
现金
|
$0.86
|
14.67%
|
1997/2/21
|
现金
|
$0.11
|
0.00%
|
2012/12/28
|
现金
|
$0.75
|
25.00%
|
1996/11/22
|
现金
|
$0.11
|
0.00%
|
2012/1/18
|
现金
|
$0.60
|
50.00%
|
1996/8/16
|
现金
|
$0.11
|
0.00%
|
2011/1/18
|
现金
|
$0.40
|
14.29%
|
1996/5/17
|
现金
|
$0.11
|
22.22%
|
2010/1/19
|
现金
|
$0.35
|
0.00%
|
1996/2/16
|
现金
|
$0.09
|
0.00%
|
2009/1/20
|
现金
|
$0.35
|
0.00%
|
1995/11/17
|
现金
|
$0.09
|
0.00%
|
2008/1/11
|
现金
|
$0.35
|
12.90%
|
1995/8/18
|
现金
|
$0.09
|
|
2007/1/12
|
现金
|
$0.31
|
29.17%
|
|
|
|
|
迪士尼历年分红情况
在2011年及之前,迪士尼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其传统的媒体网络(如ABC和ESPN)和主题公园业务。这些业务现金流稳定,资本开支相对较低,迪士尼因而保持着稳定的分红政策。
进入2012年后,得益于漫威、《星球大战》等高利润率电影的成功,迪士尼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迪士尼公司逐渐增加了分红金额和支付频率。2019年,每股分红达到1.76美元,较2010年的0.35美元增长了约5倍。
但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对迪士尼的财务状况造成了巨大冲击,迪士尼宣布暂停支付股息,以应对疫情带来的现金流压力。
迪士尼分红金额变化趋势 注:没分红的年份跳过
在过去4年中,迪士尼更倾向于将自由现金流用于流媒体业务的扩展以及主题公园的基础设施等内部投资,而非恢复常规分红。然而,从长期角度看,随着流媒体业务实现盈利、主题公园业务持续增长以及资本开支压力逐步缓解,迪士尼有望提升股东回报。
在2024年,迪士尼重新启动了资本回报计划,向股东支付了每股0.30美元的现金股息,并在2024年7月授权额外支付每股0.45美元的股息,比之前的股息增加50%。此外,迪士尼还宣布了2024财年3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目标。这些都反映了迪士尼对股东回报的关注。
5. 小结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总结迪士尼的商业模式,那就是:通过全方位品牌生态系统的打造,最大程度上发挥优质内容的价值。从创造米奇这一标志性角色开始,迪士尼就专注于IP的开发与维护,围绕这些IP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每一个成功的IP都会带动其他相关业务的增长,形成正向循环,实现了指数级的增长。这种飞轮效应确保了每个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各个部门相互支持,共同推动公司向前发展。
迪士尼的企业文化强调创意、冒险精神和社会责任。创始人华特·迪士尼曾说:“我必须朝着新事物前进,因为有很多新世界等待着我们去征服。”这种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深深植根于公司的DNA中。正是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使迪士尼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娱乐行业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并赢得全球观众的信任与喜爱。
过去67年间,迪士尼上市以来为股东带来了约1.4万倍的可观回报,年化增长率约为12%。即便在特殊时期(如2020年新冠疫情)面临挑战,迪士尼依然坚守长期发展战略,优先将自由现金流用于关键领域投资,例如流媒体平台Disney+的扩展和主题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这些投资逐渐见效,迪士尼迅速恢复了资本回报计划,包括增加股息支付和实施股票回购,展现了公司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对于投资者而言,寻找并长期持有像迪士尼这样具备“飞轮效应”的伟大公司是实现财富增值的关键。这类公司在拥有强大品牌力的同时,还能够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的增长点来保持竞争优势。在中国,随着不同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我们也期待看到更多本土企业崛起,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伟大公司。我们将持续关注那些展现出巨大潜力的企业,并陪伴它们成长,分享其成长带来的复利回报。未来,哪一家公司将成为中国的迪士尼,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绽放耀眼光芒?让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
本文由基金管理人授权我司进行转载,文章版权由基金管理人负责确认,我司对内容原创性不作任何形式的保证。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对本文作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基金管理人的许可,同时载明文章原始出处。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开放!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