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市场的浪潮中,每个月都有新动态冲击着投资者的视野。而刚刚过去的1月,除了有大热的DeepSeek、哪吒、机器人,还有公募和私募行业的热点不断,桩桩件件都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回顾那些不容错过的行业大事。
多部门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公募行业新一轮降费潮起!
1月23日,证监会、央行、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人社部多方人员出席国新办发布会,介绍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举措。
其中,公募基金行业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如下。
①A股流通市值增长目标: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
②战略投资者参与: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社保基金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并在新股申购、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③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实施股票ETF产品的快速注册机制,强化监管分类评价,督促提升核心投研能力,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用于自购旗下的权益类基金。
④投资行为规范:强化对基金投资交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坚决纠正高换手率、高风格漂移等过度投机行为;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薪酬管理制度,防止出现重规模、轻回报的情况。
⑤降低综合费率: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用,预计每年为投资者节约约450亿元费用。
据公募排排网统计,1月份,汇添富、招商、易方达、华夏、嘉实、工银瑞信、万家和长盛等多家基金公司已将其QDII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分别调整至1.2%和0.2%,摩根资产管理、宏利基金等外资公募机构也宣布下调旗下混合型及股票型基金的费率。“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等于基金投资回报减去基金投资成本”,此次公募基金降费潮对于投资者而言无疑是实质性利好。
DeepSeek引发轰动,背后双百亿私募创始人经历、业绩曝光!
1月20日,量化巨头幻方量化实控人梁文锋创立的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发布名为DeepSeek-R1的大模型并进行了开源,在技术圈和资本市场引起轰动。该模型在训练成本大幅降低的基础上,在数学、代码处理及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展示了与美国顶级AI模型相媲美的性能,迅速登顶中国和美国的苹果应用商店免费应用榜,甚至一度引发美国和欧洲科技股市值蒸发超过1万亿美元的暴跌。(1月27日,英伟达股价大跌17%,博通、台积电等巨头也遭受重创)
此前,梁文锋出席总理座谈会同样引发了市场对其广泛关注,其公开发言及经历可参考:《DeepSeek背后的双百亿私募大佬:梁文锋!浙大天才到“量化天王”的传奇人生!》。
梁文锋同时实控的九章资产和幻方量化两家百亿量化私募共有14只产品在私募排排网展示业绩,截至2024年12月31日 ,上述产品管理规模合计25.52亿元,2024年收益均值为12.21%,近三年收益均值为15.28%,近五年收益均值为121.25%。
但斌发声:美国有的AI应用,我们也会有!将探索更多国内AI机会!
在DeepSeek和特朗普关税战引发科技股暴跌之际,东方港湾的但斌公开发文表示,“算法的创新和算力的持续投入,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算法的创新,好多年才会出现一次,DeepSeek的成本也是把RL方法用到极致。但难道算力就不投入了吗?AI应用推广才是未来算力需求的核心矛盾,而降本才是根本条件”。
但斌进一步表示,“中国进一步贴近美国AI,美国有的AI应用,我们也会有。投资机会上也是如此。2025年我们会探索更多国内AI机会”、“等着看看,(英伟达)2月26号业绩出来之前,是否有新高可能性。”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但斌共有70只产品在私募排排网展示业绩,2024年收益均值为60.6%,管理规模合计85亿元,拉长周期来看,但斌管理的产品2019-2024年五年收益均值为111.36%。
林园发声:现在就是底部,钱是“睡”出来的!
过去的1月,百亿私募林园投资的实控人林园再度现身公开媒体,就投资热点与投资理念进行畅谈,观点犀利,汇总如下:
一、现在就是市场底部,相关部门正在不断推动中长期资金流入股市,A股正从量变向质变发展,A股市场就差一把火了。自己早已满仓,专注在自己睡得着觉的品种上,重点投资于大养老、大健康板块,以及快速消费品、公共事业类股票。“钱是睡(坚定持有)出来的,这个时候就不用管(持股)”。
二、对于诸多利好性政策不断推出后对A股的影响,最先受益的资产是大市值公司(俗称大盘蓝筹股),如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长期分红(较好)的公司也需要关注,身处稳定行业的公司能长期分红,且分红率高于长债利率,这类投资标的则具有投资性价比。
三、最关注的问题并非宏观基本面,而是人的因素,“有人才有一切”,后者成为其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建议投资者不要远离股市,但林园依旧劝诫投资者不要去炒概念股,虽然(追涨概念)在一定时期内确实能赚到钱,但他不会去碰这种“运气”,而是以价值为核心。
林园共有16只产品在私募排排网展示业绩,上述产品2024年收益均值为1.3%,管理规模合计40.5亿元,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林园管理的“林园投资29号”近五年收益为109.39%,该产品成立于2018年4月,截至2024年12月31日 ,累计净值为2.297,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30.7%。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林园投资于1月22日参与了上市公司斯迪克的调研,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多功能涂层复合材料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成功实现了多层柔性光学材料的复合应用,打破了国际垄断,且已与苹果、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千亿巨头景林资产打响自购第一枪!
2025年1月23日,景林资产对外发布公告,明确表示基于对中国经济基本面以及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坚定信心,将在自公告发布当日起的30个交易日内,出资1亿元申购景林价值基金,由此成为2025年首家发布自购公告的私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不构成基金推荐及投资建议)
此前,景林资产总经理高云程曾指出,经过近三年的市场调整,部分行业龙头公司已与竞争对手拉开显著差距。一些公司的核心业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稳定,守住了基本盘。尽管这些公司的估值已从底部有所回升,但从自由现金流倍数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折价空间。同时,部分产业已出现产能拐点,逐步从过度竞争的状态中恢复。如果2025年CPI拐点出现,部分面向消费者的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可能会超出当前市场预期,成为2025年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之一。
景林资产表示,将重点关注那些经营格局稳定、自由现金流充裕、客户黏性强且持续为股东创造回报的企业,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具备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如智能电动车、智能家电等细分行业的优质企业。
83位百亿权益基金经理最新持仓、展望曝光!半导体板块成焦点!
随着公募基金四季报完全披露,公募基金经理的最新规模、持仓配置以及未来展望等关键信息已全部揭晓。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国内管理主动权益基金(不含QDII基金)的基金经理共有2144位。其中,管理规模超百亿的基金经理仅有83位,占比3.87%。
银河基金的郑巍山、万家基金的莫海波、招商基金的翟相栋在上述名单中位列2024年收益位列前3。为给读者提供更详细的增量信息,在此呈上包括张坤、刘彦春、付鹏博、谢治宇在内的83位百亿基金经理的业绩、持仓、最新策略以及展望。
值得关注的是,以郑巍山、刘慧影为代表的10位基金经理明确看好半导体方向,诺安基金的刘慧影表示:“芯片先进制程突破是整个中国芯片中长期持续发展的阵眼"已经陆续表现在股价中。当中国科技企业全面突破美国的制裁后,中国整体的半导体业将进入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发展期,重塑全球科技产业链利润分配,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巨头。
幻方量化、半夏投资又有新动向!百亿私募调研名单出炉!
过去的1月,私募公司共参与了727次调研,其中22家百亿私募参与了92次调研,涉及75家上市公司,具体来看,丰立智能、惠城环保、新宙邦、中联重科同时得到了3家以上百亿私募的调研。淡水泉、盘京投资、聚鸣投资调研最为积极,分别参与了22家、13家、12家公司的调研。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幻方量化参与了雅化集团、易点天下的调研;半夏投资参与了海南矿业的调研。
公募行业迎历史性时刻!被动基金规模首超主动基金!
公募基金四季报的完全披露,让行业在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被动基金规模(含QDII被动权益基金,下同)首次超越了主动基金。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被动型基金的管理规模达到了3.79万亿元,超越了同期主动权益类基金的3.74万亿元。具体而言,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第四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单季度缩水了3781亿元,而被动基金规模却逆势增长了859亿元。
从全球视角来看,被动投资的崛起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凭借透明度高、费率低等显著优势,被动基金正逐渐形成特定的行业配置趋势。以美国市场为例,经过长达50多年的发展历程,截至2023年底,美国的被动型基金资产规模也已成功超越主动管理基金。
又见“公奔私”!前公募高管、上市公司董事创办私募!
2025年1月13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新一批完成备案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单,深圳市震峰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列,该私募注册资本达2430万元,注册和办公地均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孔令国是上市公司联发股份的董事,也曾经是前海开源基金专户投资事业部投资总监。
风险揭示:以上内容不构成股票推荐及投资建议,个股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不代表基金必然投资方向。投资有风险,本文不构成任何宣传推介及投资建议。本资料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本资料所涉产品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或外部数据库等,我司无法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实质性判断和保证,投资者须以中国证监会资本市场电子化信息披露平台、基金管理人官方网站及其委托的基金估值核算机构发布的内容为准。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我司不从事任何基金评价业务,相关排行(如有)均为内部评定结果,仅供参考。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