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莫小城!
2025年1月22号,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具体的细则我就不列了,最核心的我归纳了三点:
- 提升长期资金投资A股的比例,这是较为稳定的增量资金来源。
- 改变长期资金管理人的业绩考核方式,从过去三年以下的短期考核,变成三到五年的长期考核。
- 基金管理人和投资人做利益绑定。
长期资金入市是重大利好,但不是给散户送钱的。
01
并不是说机构的资金才是长期资金,散户就是短期资金。
如果机构的考核方式是一年一排名,那么这些机构没得选,在操作上会更倾向炒短线、抓热点,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就变成了最大的散户。
如果把业绩考核延长至3~5年,那么目前A股中大量的短期资金,有望变身长期资金,对A股的生态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善。
就拿公募基金来说,其实他们和散户比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劣势,就是他们要对自己的短期业绩负责,每年都要跟同行比个高低;
虽然这能鞭策管理人更努力工作,但是也让他们的操作更短视,难以进行长线投资。
我们知道,对于股市来说,拉长投资期限这个动作本身就可以一定程度提高收益率。
股票的背后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改变是非常缓慢的;
每个季度才发一次财报,股价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反映公司基本面的改善。
本来一个利好可能需要3年才能彻底消化到股价中;
但是大资金都在抢跑,几天时间就把未来好几年的经营预期全透支完了。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公司的股价都是在很短时间飙升到特别高的位置;
等散户反应过来冲进去了,便会开启漫长的下跌,之后好几年都没什么机会了。
所以,拉长管理人业绩考核的周期,有望成为改变A股生态的长效药;
这种改变缓慢而深刻。
02
然后是让管理人和投资人的利益绑定,这个也是解决投资人难以赚钱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以公募基金为例,管理人的收入主要来自管理费,管理费只跟管理的规模挂钩,而不是跟投资收益挂钩。
这就造成,很多知名基金经理,三年下来给用户亏损数百亿,但是几十亿的管理费可是一分不少挣。
有一些比较厚道的基金公司,在股市的高点会限制大额申购,甚至是关闭申购通道,主动控制规模;
虽然少赚了管理费,但是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而且,有些良心基金经理在管理规模达到投资策略上限的时候,也会限制申购。
公募基金还有个指标,叫做“基金管理人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本基金情况”;
就是基金公司自己买了多少本家发行的基金,这个比例越高,说明基金公司对自家的产品越有信心,也更愿意和基民站到一起。
这些都是管理人主动和投资人的利益绑定的做法。
03
长期资金入市肯定是重大利好,但是大家也要认清一个事实:
股市本身是个博弈的市场,在里面玩儿的都是成年人;
成年人之间,没有谁有绝对的义务去做那个悬壶济世的救世主;
所以大家不要把赚钱的希望寄托于别人的施舍和帮助。
长期资金入市,并不是来给散户送钱的,他们本身也是有盈利的需要;
只有长期资金进来有钱赚,他们才愿意进来。
所以,为了增强这些资金入市的动力,也提到要优化投资生态;
比如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份。
回购是稳定股价较好的方式,甚至在公司基本面并不理想的时候,也可以对股价起到一定的托举作用,美股就特别爱这么干。
还有鼓励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红,分红是给投资人稳定军心非常好的办法;
毕竟分红靠的是真金白银,有能力赚到真金白银是公司实力的体现;
愿意和股东分享经营成果,是管理层厚道的体现;
让投资人尽快看到回头钱,也给人一种安定感。
而且,长期资金入市后,他们的操作是一定程度上可以预见的:
在市场悲观的时候进入,在市场亢奋的时候离开。
如果你期望长期资金高位给你接盘,低位帮你砸盘,那么可能又会让你失望了。
如果你还是保持错误的操作方式,比如盲目从众、追涨杀跌等;
那么对你来说,长期资金进来,只是多了一个更厉害的对手盘罢了,你赚钱的难度只会更大。
04
长期资金大概率不会炒小炒差;
权重股和龙头股会受到更多资金的追捧。
当年你对银行股爱答不理,现在银行股绝对是大部分人高攀不起的存在。
这些大块头虽然涨得慢,但是根正苗红,盈利预期较为稳定,分红较为稳定;
而且盘子够大,能容得下更多的资金,大资金的进出对股价的影响也比较小。
所以当年6000点时买入银行股的那批人,现在也已经解套了,但是大盘依然在3000点附近努力。
长线资金进来之后,一方面是带来大量的买入盘,这是好事,另一方面也对股市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倒逼股市不能走得太差,不然他们迟早还是会离开。
股市最理想的一个状态,就是长期、缓慢上涨;
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都差不多,减少择时的难度;
就跟投债的体感是类似的。
要达到这种状态,长期资金必须占市场的大头;
并且要把股市的命运和我们的养老金、险资等命运绑定到一起,同荣辱、共进退;
股市涨了,不光散户开心,咱们的社保、养老的账户也更加充盈,惠及每一个老百姓。
社保、养老资金在股市中赚钱了,那么就会有跟多的人愿意把钱投入到股市中;
因果循环,形成正向的反身性。
那个时候就是股市最理想的一个状态。
当然了,要达到这种状态,长期资金入市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还需要有畅通的退市制度,减少垃圾股对资金的占用,留下的都是能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优秀公司。
同时上市公司总体的盈利能力要增强,这也需要有强劲的经济作为支撑。
风险提示:
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投资有风险,本资料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