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I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尤其是DeepSeek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全球对中国AI技术的认知,还推动了科技股的估值重估。在此背景下,我们邀请到中欧瑞博联席投资总监陈明辉就AI及科技股的2025年投资机会展开深入探讨,旨在剖析当前市场趋势、潜在风险以及未来投资主线。
私募排排网:Deepseek的出现有着怎样的意义和影响?
中欧瑞博联席投资总监陈明辉:
意义1:Deepseek的低成本让AI应用免费成为主流
——性能处于全球大模型第一梯队,但推理成本Deepseek R1 仅为Open ai的1/30,V3模型为4o的1/10
意义2:Deepseek的开源,让AI进入各行各业
——开源意味着“技术平权”,加速各行各业参与AI浪潮与资本开支,而不是少数大厂的资本开支。
——大模型迎来“服务器的Linux(闭源windows),手机的安卓时刻(闭源ios)”。
私募排排网:DeepSeek的技术突破(如低成本训练、开源模型)对中国AI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有何里程碑意义?其商业化落地将优先赋能哪些细分领域(如算力、应用、硬件)?
中欧瑞博联席投资总监陈明辉:
——围绕大模型三要素:“数据 +算法+算力”,美国科技巨头构建了高不可攀的护城河。在deepseek出来前,美国通过限制供应中国高端训练芯片,让中国大模型的长期发展都面临这个重要短板,市场开始形成中国在AI时代只会越来越落后美国科技。
——deepseek以低成本,算法的创新,让中国大模型重回世界第一梯队。并且采取开源的形式贡献给全社会,这意味着deepseek让中国所有科技企业,甚至所有行业其模型能力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站在巨人肩膀上,意味绝大部分企业拥抱AI,不再高度依赖于美国训练芯片”。而在推理芯片,中国有多家优秀企业的芯片都能很好地满足这个需求。意味着在推理测中国真正意义上能实现从大模型,芯片,算法的全线自主。
——deepseek的商业化落地速度要远远快于open ai。2023-2024年美股科技行情本质上是科技巨头资本开支扩张周期(大模型算力竞赛)。而deepseek商业化落地除了资本扩张受益产业链以外,更大的受益市场是“AI+应用场景”。
私募排排网:与ChatGPT(2022)和OpenAI(2023)驱动的AI行情相比,本轮A股科技板块在投资者预期、政策支持、商业化进度上有何显著差异?市场是否从“概念炒作”转向“业绩验证”?
中欧瑞博联席投资总监陈明辉:
——中国科技资产“chatgpt”时刻 ,有望实现“业绩与估值双提升”的戴维斯双击
- 科技的资本开支“急速扩张周期”带来景气度与业绩的加速释放。23-24年纳斯达克100 EPS提升了40%。其核心驱动力是美股四大巨头等资本开支从2022年1496亿美金提升到25年3300亿美金。同样的deepseek出来后,中国四大科技巨头(腾讯,阿里,字节,华为)资本开支从1500亿,到2025年提升到5000亿+。
- AI应用快速涌现与爆发带来“估值的提升”。纳斯达克100 的TTM PE从23.7倍PE 提升到目前 32.3倍PE(估值提升贡献了36%涨幅)。美国AI应用公司过去2年除了chatgpt外,并没有出现真正现象级应用产品(chatgpt上线了2年,app dau还停留在5600万。而deepseep上线半个月 dau就破2000万),且还是由于算力有限情况下,后续腾讯,阿里,百度等科技巨头先后接入,中国deepseek的实际使用DAU大概率已经超过open ai。并且还只是算力受限情况下。
私募排排网:AI板块的高波动性背后存在哪些潜在风险?
中欧瑞博联席投资总监陈明辉:
- 景气度的兑现风险,从硬件基础设施出发,尽管产业链高度景气,但同样各个环境竞争激烈,业绩与利润的兑现度不一定达预期。其次“AI+应用/终端”目前都处于产品打磨期,以追求用户与出货量,甚至大部分属于免费,从业绩角度来看,甚至都不能兑现营收。
- 风险偏好下降风险:25年中国AI科技仍处于AI爆发的初期,市场过度反应短期的估值而忽略长期的空间。
私募排排网:面对本轮AI行情的结构性分化(如硬件与应用、国产替代与全球化竞争),基金经理将如何优化组合配置?
中欧瑞博联席投资总监陈明辉:
——守正出奇+景气度投资
——“守正”就是大仓位配置那些受益于AI时代,未来有较高确定性且估值合理的科技资产。即“中国科技资产七姐妹“。
——“出奇”,拥抱新的AI应用,新的AI终端,以及确定性一般但景气度急速提升的AI产业链。比如AR眼镜,机器人,AI医疗,自动驾驶,数据中心产业链。
风险揭示
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投资有风险,本资料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