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深海机器人技术突破登上国际顶刊《科学·机器人》,标志着我国在深海装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结合政策支持与市场动态,以下概念股值得关注:
一、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深海科技产业链加速发展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等地相继出台海洋产业发展规划,目标打造国际领先的现代海洋城市。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深海科技占比持续提升,相关企业订单与业绩增长显著。近期市场表现中,深海科技概念股逆势走强,神开股份、巨力索具、大连重工等个股连续涨停,资金关注度高涨。
二、核心概念股梳理
1.中科海讯
业务亮点:专注水下目标探测与通信系统,参与“奋斗者号”万米深潜项目,提供声呐与大数据分析平台。2024年扣非净利润预增84%~90%,技术壁垒高,覆盖军事与民用深海监测需求。
机器人布局:研发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UUV),模块化设计适配多样化任务,水面无人艇(USV)实现自主导航与灾害监测。
2.天和防务
技术优势:水下无人航行器(AUV)下潜深度达6000米,应用于深海探测与军事任务。参与国家863计划深海机器人技术攻关,实现国产化替代。
成长性:2024年扣非净利润预增53%~63%,数字海洋业务涵盖水下爬壁机器人,技术协同性强。
3.大连重工
产业链地位:海工装备核心供应商,参与“蓝鲸1号”超深水钻井平台建造,技术达国际水平。子公司研发焊接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领域。
订单支撑:2024年海工板块新签订单32.5亿美元,累计在手订单74亿美元,业绩确定性高。
4.巨力索具
市场热度:深海科技概念龙头之一,近期连续涨停。业务覆盖海洋工程装备吊装与深海资源开发,受益于深海观测网规划与装备需求增长。
技术协同:索具产品应用于海上风电安装与深海钻井平台,与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形成互补。
5.深水海纳
新兴布局:通过控股子公司切入海洋工程智能装备及水下机器人解决方案,2023年互动平台明确相关技术储备。虽当前业务占比较低,但政策催化下潜力显著。
三、技术突破带来的细分机会
1.深海驱动与材料:北航团队研发的双稳态手性超材料驱动装置,解决了深海高压环境下柔性材料性能衰减难题。相关技术或推动传感器、精密零部件企业升级,如汉威科技(压力传感器)和中航电测(精密测量)。
2.智能抓取与采样:深海机器人成功完成软体生物无损抓取,利好水下机械臂与视觉识别技术企业,如埃斯顿(协作机器人)和奥普特(机器视觉)。
3.深海能源与数据中心:海底数据中心(UDC)成为新方向,中科曙光布局液冷技术,海兰信推进海底观测网建设,长期受益于海洋信息化需求。
四、风险与策略建议
短期波动风险:深海科技概念近期涨幅较大,需警惕资金获利了结导致的回调,如神开股份、巨力索具等高位股。
业绩验证关键期:部分企业深海业务尚处投入阶段,需关注订单落地与毛利率变化,如深水海纳。
政策持续性:地方海洋产业规划细则待明确,跟踪上海、海南等地后续配套政策。
总结:国产深海机器人技术突破叠加政策红利,产业链迎来黄金发展期。建议优先关注业绩高增、技术壁垒明确的中科海讯、大连重工,以及受益于海洋观测网建设的巨力索具、海兰信。中长期可布局水下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与数据服务企业。
以上就是关于“国产深海机器人登上顶刊,哪些概念股值得关注?”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投资理财知识资讯,请关注私募排排网。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