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的权益类组合与固收类组合在风险收益特征、资产配置功能上形成互补。权益类组合以股票、基金等资产为主,长期增值潜力较强;固收类组合以债券、存款等资产为主,收益稳定性较高。两类资产结合能帮助企业年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长期回报,具体优势需结合市场环境与资金属性分析。
权益类组合:长期增值的“加速器”
权益类组合的核心优势在于分享经济增长红利,通过配置股票、股票型基金等资产,力争实现高于通胀的收益。尤其在市场复苏阶段,权益类资产弹性更明显。例如2023年上半年,A股主要指数涨幅超10%,带动权益类组合收益快速修复。
不过,权益类组合波动风险较高。例如,2022年全球股市调整期间,国内权益类私募产品平均回撤达到18.7%,远高于固收类组合的2.3%。因此,这类组合更适合投资期限较长(5年以上)、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年金计划。
固收类组合:资金安全的“压舱石”
固收类组合以债券、货币工具等低波动资产为核心,优势在于提供稳定现金流并降低整体组合波动。尤其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其防御价值凸显。例如2022年四季度债市调整期间,固收类组合通过利率债仓位调节,仍实现季度正收益,而同期权益类组合平均下跌7.5%
固收类资产的短板在于收益天花板较低。过去十年中证全债指数年均回报约4.8%,长期跑输权益资产。若年金过度依赖固收类组合,可能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长期支付压力。
配置策略:动态平衡创造超额收益
两类组合的优劣并非绝对,关键在于比例调整。根据人社部数据,2022年企业年金权益类资产占比约13.5%,固收类占比超70%,保守风格明显。但国际经验显示,适度提高权益比例能改善长期收益。例如美国401(k)计划权益配置比例长期维持在50%以上,近十年年均收益达9.2%。
实际操作中,管理机构可通过战术调整增强收益。例如在股市估值低位(如沪深300市盈率低于12倍时)增加权益敞口,在债市收益率跌破2.5%时降低固收仓位。2023年三季度,部分年金管理人通过增配高股息股票、可转债等“固收+”策略,实现季度收益5.3%,显著高于行业均值。
权益类与固收类组合如同企业年金的“双引擎”,前者提供增长动力,后者保障运行安全。投资者需根据资金久期、风险预算等要素动态调配比例,在安全边际内捕捉市场机遇。
以上就是关于“企业年金中权益类组合与固收类组合各有什么优势?”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投资理财知识资讯,请关注私募排排网。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