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底,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通过定向增发计划,合计募集资金5200亿元,其中财政部以特别国债形式出资5000亿元,成为本次定增的核心认购方。其余200亿元由中国烟草、中国移动、中国船舶等央企参与认购。这一举措旨在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下从参与银行的具体分配、资本补充效果及市场影响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四大行定增分配详情
1.建设银行
拟募资1050亿元,全部由财政部认购,发行价格为9.27元/股,较市价溢价8.8%。定增完成后,财政部持股比例从0%提升至4.3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预计提升0.48个百分点至14.96%。此次融资是建行自2010年以来的首次大规模股权融资,主要用于支持其信贷扩张和数字化转型。
2.中国银行
募资规模最大,达1650亿元,发行价6.05元/股(溢价10%),财政部全额认购。完成后,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提升0.86个百分点至13.06%。中行强调,资金将用于提升全球化布局能力,支持“双循环”战略下的跨境金融服务。
3.交通银行
募资1200亿元,财政部认购1124.2亿元,中国烟草及子公司双维投资认购剩余75.8亿元。发行价8.71元/股,较市价溢价17.7%。定增后,财政部持股比例从23.88%增至34.8%,成为控股股东。交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预计提升1.27个百分点至11.51%,重点强化长三角区域金融服务能力。
4.邮储银行
募资1300亿元,财政部认购1175.8亿元,中国移动、中国船舶分别认购78.54亿、45.66亿元。发行价6.32元/股,溢价21.5%。邮储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从9.56%提升至11.07%,增幅达1.51个百分点,缓解其因网点下沉和服务“三农”带来的资本压力。
二、资本补充的必要性与效果
1.提升资本充足率
尽管四大行2024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高于监管要求(7.5%8.5%),但持续的低利率环境导致银行净息差收窄,利润增速放缓,内生资本补充能力下降。例如,邮储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仅为9.56%,在国有行中最低,定增后其资本实力显著增强。
2.支持实体经济与风险防范
2024年国有六大行新增信贷规模达9.61万亿元,占商业银行总量的60%。此次注资后,预计可撬动约4万亿元信贷增量,重点投向基建、绿色金融、普惠小微等领域。同时,资本充足率的提升为应对房地产债务风险和地方平台转型提供了“安全垫”。
3.长期战略意义
财政部通过发行30年期特别国债(利率约2%)支持定增,而四大行平均股息率超4%,长期现金流回报稳定。此外,认购方需锁定股权5年,避免短期市场波动,传递了国家对银行长期发展的信心。
三、市场反应与争议点
1.股价表现与溢价争议
定增公告后,四大行股价表现分化。例如,建行当日涨3.64%,邮储仅微涨0.19%。市场对溢价定增存在分歧:财政部以高于市价10%21%的价格认购,虽彰显信心,但也引发中小股东对权益摊薄的担忧。对此,交行等银行强调,溢价发行减少了对原有股东的稀释,且锁定期限制缓解了抛压。
2.中小银行压力加剧
资源向国有大行集中,中小银行因资本补充渠道有限,可能面临业务挤压。例如,港股部分中小银行市净率仅0.1倍,与大行0.60.8倍的估值差距显著[citation:9]。
总结
本次5000亿定增主要流向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既是对其资本短板的针对性补充,也是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强化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关键举措。短期来看,定增摊薄了股息率(例如中行A股股息率从4.5%降至3.95%),但长期有助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投资者需权衡短期收益与长期战略价值,关注银行资本利用效率及政策红利释放节奏。
以上就是关于5000亿定增落地,哪些银行分得了这杯羹?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投资理财知识资讯,请关注私募排排网。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