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发布,旨在通过系统化、法治化的信用管理制度,深化社会信用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解决当前信用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并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提供支撑。
其核心出发点可归纳为以下五方面:
一、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推动高质量发展
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意见》明确将信用制度作为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的核心工具,通过规范政府、企业和自然人的信用行为,打破地方保护与市场壁垒,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例如,针对政府失信行为,《意见》要求完善失信认定标准,限制失信政府机构申请财政资金、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等,强化政务诚信的示范作用。此外,通过建立企业信用综合评价体系,推动经营主体合规经营,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构建覆盖全主体的信用体系,提升社会诚信水平
《意见》强调覆盖政府、企业、自然人多类主体的信用管理:
1.政府信用:将公共资源交易、招商引资等领域的政府失信行为纳入信用记录,限制其获取财政支持与政策优惠。
2.企业信用:依托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推动国有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并鼓励企业主动向信用服务机构提供数据,形成市场化信用约束机制。
3.自然人信用:重点推进法律、金融、医疗等职业人群的信用管理制度建设,严格区分信用信息与个人隐私,避免评价泛化。
这一设计旨在通过“全主体参与、全流程覆盖”,构建社会共治的信用治理格局。
三、强化信用信息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开发利用
信用信息的归集与共享是信用体系发挥作用的基础。《意见》提出:
1.数据归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归集1.8亿经营主体的807亿条信用信息,成为信用数据的“总枢纽”。
2.数据应用:推动信用信息在金融领域的深度使用。例如,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累计发放贷款37.3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比达25.8%,显著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3.技术保障:引入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四、健全激励与惩戒机制,平衡信用治理效能
《意见》通过“双向发力”提升信用约束的有效性:
1.守信激励:在公共服务与市场化场景中为守信主体提供便利。例如,浙江省推行“信用+审批”服务,允许信用良好的企业“容缺办理”政务事项861万次;江苏省以信用承诺替代投标保证金,减少企业资金占用1687亿元。
2.失信惩戒:对严重失信主体限制参与政府项目、税收优惠、股票发行等,并在房地产、互联网等领域增设失信名单,确保惩戒措施刚性执行。同时明确“过惩相当”原则,防止信用措施滥用。
五、推动法治化与标准化,适应数字时代需求
1.法治保障:推动出台《社会信用建设法》,将信用规则纳入专项立法,并清理地方变相设置的市场壁垒。目前已有27个省份出台地方信用条例,60余项国家标准发布。
2.标准化建设: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管理标准,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确保失信主体纠正行为后可及时移出名单。
3.数字化升级:顺应数字经济发展,强化信用体系的技术支撑。例如,要求信用平台达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认证,提升隐私保护能力。
总结
《意见》的出台既是解决当前信用体系碎片化、数据应用不足等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现代化市场经济制度的长远布局。通过覆盖全主体、强化数据基础、平衡激励惩戒、完善法治保障等举措,推动信用体系从“建设”向“深化应用”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支撑。
以上就是关于“社会信用体系23条出台,有哪些出发点?”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投资理财知识资讯,请关注私募排排网。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