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2025年4月7日至4月13日期间),在A股年报及一季报密集披露期,公募基金调研活动维持高位,144家公募机构对93家上市公司展开1217次调研,连续两周单周调研超千次,贸易战受益概念股表现突出;公募产品发行方面,上周全市场新发公募基金41只,涉及36家公募机构,环比增长70.83%,创近五周新高,其中股票型基金为发行主力,25只开启募集的股票型基金均为指数型基金。谈及接下来A股市场和债券市场展望,有公募机构认为A股最悲观时刻已过,科技及内需主线受青睐。债市在宽松预期下仍有配置价值,但需关注政策与经济数据变化。
公募连续2周调研逾1000次,贸易战受益概念股集体爆发
随着A股市场进入年报和一季报密集披露期,公募基金调研热情持续高涨。据公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周共有144家公募机构对A股上市公司展开深入调研,覆盖到22个申万一级行业中的93家上市公司,调研总次数达到1217次,与前一周基本持平,并且这已经是公募机构连续第二周维持单周超千次的调研频率,显示出公募机构在当前财报季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研究的重视程度。
排排网财富研究员卜益力表示,在财报披露的关键时点,公募机构加大调研力度,旨在更准确地把握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行业发展态势,为后续投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尽管上周A股市场整体表现疲弱,但公募机构调研股却展现出较强的抗跌性。公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15只公募调研股上周股价逆势上涨,其中:7只股价涨幅在5%以内;5只股价涨幅5%-9.99%;3只股价涨幅不低于13%。具体来看,斯瑞新材以17.71%的周涨幅领跑,该股在当周吸引了包括汇添富基金、睿远基金、富国基金等在内的8家公募机构密集调研,累计调研次数超过8次。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股价涨幅前十的公募调研股多数为贸易战受益概念股,其中包括基础化工行业个股沃顿科技、辉丰股份,电子行业个股晶丰明源、复旦微电,国防军工行业个股光启技术、中航光电。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具备国产替代逻辑或受贸易摩擦催化的行业及个股更受资金关注,市场韧性较强。
上周A股市场共有52只个股获得公募机构密集调研,单周调研次数均不低于5次,相当于每个交易日至少被调研1次。从调研频次分布来看:19只个股获5-9次调研;13只个股获10-16次调研;10只个股获20-38次调研;7只个股获40-53次调研;3只个股获64次及以上调研。
电子行业成为最大赢家,在调研次数前十的个股中,电子行业独占4席,其中前三名立讯精密、沪电股份和安克创新均为电子行业个股,尤其是立讯精密上周被调研105次,明显领先于其余公募调研股。此外,电力设备行业个股上周同样受到公募机构关注,前十中有3只电力设备行业个股,分别是金盘科技、许继电气和盛弘股份。
上周公募机构调研呈现明显的行业集中特征。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共有12个申万一级行业获得机构密集调研,调研频次分布如下:5个行业获10-45次调研;5个行业获58-97次调研;2个行业获不少于100次调研。电子行业独占鳌头,上周共有17只电子行业个股获得公募机构合计431次调研,调研频次高居各行业之首,展现出其领先优势。这一数据不仅远超其他行业,更凸显公募机构对电子板块的强烈关注。其次是电力设备,上周有杭州柯林、华菱线缆、华明装备在内的9只个股获公募机构合计调研197次,虽不及电子行业,但相比其他行业仍保持较为显著的优势。
上周公募机构调研活动保持活跃态势,97家公募机构调研较为积极,调研均不低于5次,平均每个工作日调研不少于1次,保持较高调研频率,其中45家调研5-9次;42家调研10-18次;10家调研不少于20次。具体来看,博时基金上周调研31次领跑,覆盖到30只个股,除沪电股份被调研2次外,其余均被调研1次,其中复旦微电、中航光电、华利集团上周股价表现排名出色。其次是富国基金,上周调研25次,其中斯瑞新材、晨光生物和华利集团股价表现居前。此外,汇添富基金和易方达基金上周均调研23次并列第三,其中汇添富基金调研个股中,斯瑞新材、中航光电和华利集团股价表现居前。易方达基金调研个股中,晶丰明源、华利集团和茂莱光学股价表现居前。
公募基金发行市场持续回暖,单周新发数量创近五周新高
据公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周全市场共有41只公募基金启动募集,涉及36家公募机构,较前一周的24只环比大幅增长70.83%,并创下近五周以来的发行峰值。
从产品类型来看,股票型基金成为发行主力,上周新启动募集基金达25只,环比增长47.06%,占总发行量的60.98%,显示出权益类资产配置需求旺盛。债券型基金紧随其后,11只基金启动募集,环比增幅达83.33%,占比26.83%,表明收益较为稳定的基金产品依然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此外,此前一周零募集的混合型基金上周也迎来回暖,4只基金启动募集,占比9.76%。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新发基金中还包含1只FOF基金产品。据统计,该类型基金已连续七周保持稳定发行态势,显示出投资者对分散风险、优化资产配置的持续需求。
细分来看,上周启动募集的25只股票型基金均为指数型基金,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占到15只,另外增强指数型基金占到10只。上周启动募集的11只债券型基金中,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占到5只,另外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占3只,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占2只,短期纯债型基金占1只。上周启动募集的4只混合型基金均为偏股混合型基金,显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公募机构更倾向于推出权益资产配置比例较高的混合类基金产品。
从基金公司维度来看,上周新发基金呈现出头部机构与中小型公司共同发力的格局。根据公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参与上周新发基金的36家公募机构中:31家公募机构各推出1只新产品启动募集,占比86.1%;另外富国、广发、华夏、鹏华、浦银安盛等5家头部公募表现更为积极,每家均有2只产品启动募集,显示出头部公募机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具有更强的产品供给能力。
谈及接下来A股市场和债券市场展望,部分公募最新观点如下:
摩根士丹利基金:上周因关税升级对A股市场带来的风险释放较为充分,上周一大跌之后汇金等公司迅速行动,首次提出类平准基金的定位,宣布增持回购的公司显著增加,这为广大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对于A股后续的表现,我们认为结构性机会或将非常突出,尤其是TMT领域,上周跌幅较大,由于美国关税豁免,意味着这些行业在此轮关税大战中几乎不会受损;另外上周前半周投资者风险偏好快速下降,后半周基本稳定,本周则存在回升的可能,这会非常有利于科技板块的演绎。对于国内宏观基本面来看,核心要看对冲政策,但我们认为总体上压力较此前更大,上市公司业绩也会因此而适度下修。
银华基金:不确定性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后续股指调整空间有限。美国宣布暂缓全球对等关税90天,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大大降温,但中美关税博弈依然激烈,美国宣布对华加征关税145%,中国对美加征125%予以反制,但往后看对A股的影响或相对有限,一方面,全球供应链难以快速调整,美国关税政策落地面临掣肘,对华关税实质性影响减小;另一方面,上周市场波动时中央汇金大量增持ETF稳定市场,并明确自身资本市场“国家队”、“平准基金”的定位,同时超百家上市公司宣布增持回购,这都将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综上,无需过度担心大盘的下跌风险,但考虑到外部环境仍然复杂,短期稳定红利、自主可控以及内需对冲相关资产仍将占优,受益关税豁免的消费电子也可关注。待市场风险偏好企稳,可逐步布局具备明确产业趋势与盈利兑现能力的科技成长方向。
恒生前海基金:美国关税政策对市场形成情绪冲击,各类资产价格及流动性的波动亦引发金融市场担忧,对于当前A股而言,海外敞口高的标的短期面临估值压制,但国内企业全球化产能布局和向下游转嫁成本的能力已经提升,虽然全球贸易模式尚存在不确定性,但优质企业领先全球的制造能力并未改变,内需空间和潜在政策均值得期待。建议对后市保持乐观,关税政策造成的边际冲击或将逐渐减弱,预计A股整体估值中枢仍处在上移趋势。
财通基金:自3月中下旬以来央行态度趋缓,超预期的关税政策扭转债市交易主线,由资金面或逐渐转向博弈关税政策下的基本面变化和货币宽松预期,叠加市场风险偏好回落,债市短期表现可能会较好。后续需要关注央行的流动性投放情况和资金价格的变化,以及关税事件进展和实体经济数据的变化情况。信用债方面,跨季后考虑信用供需格局的演绎,信用供给逐步放量但整体可控,叠加理财规模回暖,信用债配置力量有所增强,信用利差还有压缩空间,中短久期信用债攻守兼备,或具备一定的配置性价比。
富荣基金:上周债市主要围绕资金面、权益市场以及外部关税政策进行交易。美国加征关税政策或难以更为剧烈,之后更多是政策优化,“稳增长”下,市场对于货币宽松预期或成为收益率上行的原因之一。二季度降准概率大于降息,部分机构预计降准幅度或在50BP-100BP区间。短端下行空间更为确定,1Y国债收益率或进一步压缩,长端品种继续下行则需要更大力度的利好。
长安基金:当前美国的关税政策仍存在较大的变数,但从多日的反复博弈来看,这场关税政策博弈短期难以收尾,中美两国贸易将受到较大冲击,对两国经济体均有损害。从国内政策角度来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商务部进出口贸易相关政策、多边国家交流等均能形成一定对冲。从最新的CPI及PPI数据看内需依然面临一定压力,此外美联储降息预期升高,汇率压力可能有所放缓,这些也对债市形成一定支撑,后续需密切关注政策落地节奏及经济数据的变化。债券投资策略方面,可以结合负债端情况进行利率债仓位和久期的灵活调整,中短久期信用债票息策略性价比相对较高,同时建议关注基本面较为稳健及内需受益相关转债标的配置。
风险揭示:投资有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本文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数据来源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或外部数据库,整理自公募排排网,相关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文不构成任何宣传推介及投资建议,短期个股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亦不代表基金必然投资方向,请投资者谨慎参考。登录可查看产品历年业绩、基金经理信息等具体内容。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