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来国内量化私募迎来科技与业绩双丰收,在当今金融科技与人工智能交织的时代浪潮中,国内头部量化私募创始人以其独特的战略眼光、卓越的技术领导力,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者,备受各界瞩目。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18日,有业绩显示的产品在10只以上,同时也是50亿以上的头部量化私募创始人共10位。业绩方面来看,他们旗下符合排名规则的167只产品,合计规模为155.45亿元,近1年收益均值为23.37%,近1年超额收益均值为16.38%。
为了给予更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将分别梳理这十大头部量化私募创始人创办历程、从业经历、投资观点、旗下产品业绩前10等,供投资者参考。
黑翼资产创始人—邹倚天、陈泽浩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8日,黑翼资产创始人邹倚天、陈泽浩旗下符合排名规则的19只产品,合计规模为18.05亿元,近1年收益均值为31.67%,近1年超额收益均值为24.05%,代表产品 “黑翼量化成长18SA类份额” 近1年收益 71.96%。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从华尔街归国的量化 “老兵”,邹倚天、陈泽浩曾在巴克莱、雷曼兄弟等国际顶级机构任职,2014 年抓住私募备案新规机遇开启创业,邹倚天(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硕士)与陈泽浩(斯坦福大学统计学博士)在2014年联合创立黑翼资产。
邹倚天量化生涯始于海外知名资管机构,曾就职于巴克莱全球投资公司(BGI),彼时海外量化机构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体系化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邹倚天意识到量化机构需要在中国发展壮大,在国外积累的经验最终要服务于我们中国的金融市场。
于是在2009年,邹倚天决定离开彼时任职的海外资管机构,归国后加入博时基金,2014年,邹倚天与合伙人陈泽浩一起创立黑翼资产, 俩人背景相近,都是国内市场比较少数经历过完整的A股量化投资周期的人。邹倚天认为:这是一次个人理想、时代机遇和使命的交融。
邹倚天在2024年黑翼资产成立10周年之际表示:按照未来三年规划,黑翼资产将聚焦数据、人才、算力三个方面进行持续投入。在数据方面,公司将投入资源提升数据体量和质量,并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提升数据收集的效率。在人才方面,公司将挖掘优秀的大数据分析人才和AI算法人才,持续研究并迭代量化AI模型和算法。在算力方面,公司也将根据投研需求进行持续投入,并且要“保证算力投入远大于投研需求”。
龙旗科技创始人—朱晓康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8日,龙旗科技创始人朱晓康旗下符合排名规则的13只产品,合计规模为12.62亿元,近1年收益均值为28.33%,近1年超额收益均值为19.63%,代表产品 “龙旗中证2000指增1号” 近1年收益 61.51%。
从波士顿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朱晓康,在回国之前曾先后在巴克莱国际和贝莱德资产管理公司从事全球主要市场的量化投资策略研究和基金产品管理工作。在美国工作期间,朱晓康经历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经历过巨大的回撤和波动,也经历过波动修复和快速上涨的时期。
2010年4月国内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给国内投资者带来一个全新的风险管理和对冲工具。彼时,朱晓康意识到,这无疑是将自身投资全球所积累的经验引入国内的绝佳时机。2011年,他带着丰富的国际量化投资经验回到中国,在杭州创立了龙旗科技。
龙旗科技在2013年主要采用基本面量化策略,2016年开始探索AI在量化择时中的运用,2019年加入中高频机器学习策略,2021年将基本面因子和量价因子进行融合,2022年引入另类因子,如今又在进行多元低相关策略探索。
截至目前,龙旗科技的全球资产管理规模稳居百亿元以上。近一年来,龙旗科技的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和中证2000指数增强产品在同业中表现突出,量化择时、量化多头、市场中性等产品线业绩表现也较为出色。
千象资产创始人—陈斌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8日,千象资产创始人陈斌旗下符合排名规则的13只产品,合计规模为4.18亿元,近1年收益均值为21.52%,近1年超额收益均值为18.58%,代表产品 “千象15期” 近1年收益 17.40%,近1年超额收益29.31%。
2010年陈斌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先是在英特尔、微策略等国际软件公司就职,为后来的量化研究之路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而后到国内一家大型期货公司做CTA研究和量化投资,期间积累了丰富的量化策略研发管理和产品运作方面的经验。
2014年与合伙人马科超共同创建了上海千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他们两的友情开始于高中时代,不过毕业后,马科超先生选择了出国深造,而陈斌先生留在一流学府上海交通大学深造,他们彼此了解,兴趣相投,各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且性格互补。
成立至今,公司荣获行业荣誉120余项,目前为多家大型银行、信托、券商、上市公司、FOF等提供净值化私募基金产品和投资顾问服务,管理规模位居CTA行业前列。公司的研发人员硕士、博士占比超90%,均来自于清华、交大、复旦等知名院校,公司致力于打造由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专家组成的世界一流对冲基金。
进化论资产创始人—王一平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8日,进化论资产创始人王一平旗下有业绩显示的产品有10只,合计规模为6.37亿元,近1年收益均值为26.02%,近1年超额收益均值为17.43%,代表产品 “进化论金选达尔文指数增强1号B类份额” 近1年收益 33.22%,近1年超额收益25.48%。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将主观与量化相结合的基金经理,王一平早年便在投资方面展现了天赋,2007年大三时获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股票组冠军。2008年父母给了王一平10万块钱,到2011年研究生毕业时他将这笔钱翻了50倍。
2012年王一平开始组建A股交易团队,2014年创办进化论资产,正式进军私募行业。2015年4月,进化论发行首只私募基金产品。2017年,进化论开始发行量化产品,2018年得益于量化策略的助力,进化论在熊市下逆向夺得正收益。2021年底,凭借多年主观与量化双轮驱动的经验,王一平开始转型做“有逻辑的量化”,将自主研发的逻辑类因子融入到进化论的量化模型中。2023年至今,进化论陆续上线迭代后的模型,超额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王一平在公开采访中曾表示,投资应该放下“门户之见”,不能为了量化而量化,也不能为了主观而主观,而是要思考怎么样做投资才能更加科学合理,所以提出了“数据+逻辑”的科学投资理念。进化论目前管理规模超百亿,拥有经验丰富的投研团队和运作成熟的管理体系,成立十年来获得超过80座行业大奖,是行业内极少数同时获得主观与量化奖项的私募管理人。
世纪前沿创始人—吴敌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8日,世纪前沿创始人吴敌旗下有业绩显示的产品有11只,合计规模为14.75亿元,近1年收益均值为25.46%,近1年超额收益均值为16.65%,代表产品 “世纪前沿中证2000指数增强1号B类份额” 近1年收益 48.67%,近1年超额收益36.98%。
吴敌本科就读于中科大计算机专业,2010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时与另一位创始人陈家馨相识,而陈家馨大学时期报考了计量金融专业,在学校时就痴迷于自己写代码,做股票交易模型。
2013年,两人共同投身于跨境类的偏高频交易业务。2015年开始做国内期货高频交易。当时两人关注到国内市场流动性充裕,活跃度较高,在广度和流动性上的发展都比较乐观,所以在2015年决定回国内成立公司创业,组建世纪前沿团队。2018年,世纪前沿正式登记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吴敌与陈家馨开始拓展更丰富的策略产品线,由小团队的自营,迈向公司化的资管。
发展至今,与许多量化机构一样,世纪前沿在近几年量化洪流中脱颖而出,当前世纪前沿投研人员占比超70%,均毕业于国内C9及海外常青藤等知名院校。在策略方面,世纪前沿已覆盖指数增强、市场中性、量化选股等多种策略,形成了全频段覆盖、严格风控、高效迭代的策略风格。作为一个着眼于未来的科技导向公司,无论是招揽人才,还是规模扩张,世纪前沿都以公司的长期发展为目标,充分践行客户信义责任为先,持续专注研发,不疾不徐,行稳致远。
聚宽投资创始人—高斯蒙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8日,聚宽投资创始人高斯蒙旗下有业绩显示的产品有43只,合计规模为27.28亿元,近1年收益均值为23.57%,近1年超额收益均值为16.63%。
高斯蒙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校期间屡获ACM/ICPC、CUMCM等国际建模及编程竞赛的顶级奖项。
毕业后,高斯蒙加入百度,在职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开发和团队管理经验,同时深入研究二级市场,确立了对量化交易的长期追求。
2015年,他创立了聚宽量化投研平台,通过技术赋能降低量化投资门槛,为众多量化爱好者和机构投资者提供了高效的投研工具和数据支持。该平台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量化研究平台之一,也为高斯蒙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和市场理解。
2017年,他带领团队进军量化资管领域,创建聚宽投资,致力于通过科学的量化策略和严谨的风险管理,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强调投研的复利效应及快速迭代。在公司治理方面,高斯蒙注重价值观引领与团队文化建设,坚持“长期主义”理念。
聚宽投资将投研平台积累的技术优势转化为资管竞争力,通过多年稳步发展,于2021年9月,管理规模突破百亿,并稳步提升投研体系、风控体系,通过技术升级与投研体系优化,提升资管竞争力,同时深化客户服务,持续强化客户信任与长期价值创造。
九坤投资创始人—王琛、姚齐聪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8日,九坤投资创始人姚齐聪、王琛旗下有业绩显示的产品有12只,合计规模为19.86亿元,近1年收益均值为23.44%,近1年超额收益均值为13.98%,代表产品 “九坤千舆中证1000指数增强专享7号” 近1年收益 37.35%,近1年超额收益25.74%。
王琛是清华大学数学物理学士、计算机博士,拥有16年量化交易经验,曾任职于美国Millennium L.P.的量化交易策略团队,并在此结识了九坤的另一位创始合伙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姚齐聪。
2010年,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股指期货正式上市,市场终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对冲工具,这为量化行业的成长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当时身在华尔街的王琛敏锐地察觉到,国内量化行业将迎来从0到1的机遇。同年底,他决定与姚齐聪一同回国创业。
2012年九坤投资正式成立。王琛曾表示,“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就树立了努力的方向:希望中国能有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量化机构,这需要通过体系化团队的架构,在策略迭代和技术创新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4年对于九坤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时点,当年A股市场风格的反复切换所带来的市场风险,也为其完善风控体系提供了一个契机。王琛曾回忆道:在经历了这样的市场波动后,九坤坚持风控优先,以产品业绩的稳健性为核心,不盲目追求业绩短期的爆发力,而是将业绩的稳健性与长期性作为目标。
在2018年5月,九坤投资主动选择封盘,暂停股票类策略产品的募集,成为量化行业第一家主动控制规模的机构。在此之后,九坤一直坚持以适当限制募集额度来控制整体管理规模,避免规模过快增长,保证策略规模和策略容量、策略能力相匹配。
2019年王琛意识到需要全面拥抱人工智能,王琛认为:在人工智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阶段,浅尝辄止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更大的投入和更全面地进行人工智能方向的技术迭代。”
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九坤快速搭建了人工智能方向的技术团队,成立了AI实验室,建立起北溟超算集群,快速完成在人工智能方向上的技术突破。
九坤投资在提早布局前瞻性技术研究与思维框架下,发展至今已成长为国内四大“量化天王”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九坤在主流行业评选中荣获超过多项五年期、三年期奖项,公司累计获得150多项行业荣誉。
衍复投资创始人—高亢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8日,衍复投资创始人高亢旗下有业绩显示的产品有13只,合计规模为18.32亿元,近1年收益均值为23.26%,近1年超额收益均值为13.91%,代表产品 “衍复专享小市值指数增强1号” 近1年收益 49.94%,近1年超额收益38.15%。
百亿量化衍复投资的创始人高亢是一位量化界学霸,中学时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牌,之后保送北京大学物理学本科,在北大就读两年后,高亢凭借过人的才华,转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用三年的时间修了四个学位,主修物理和电子工程与计算机,辅修数学和经济学,是学霸中的学霸。
他的投资生涯始于美国五大高频交易机构之一的DRW Holdings,是美国五大高频交易机构之一,随后2010年就职于全球最大对冲基金之一的Two Sigma亚洲投资组合管理组,直到2014年离职时任职副总裁。
2015年高亢,加入北大校友徐晓波的锐天投资担任公司合伙人兼投资总监,两位北大学霸强强联手,在2018年管理规模突破百亿,与幻方、九坤、致诚卓远被业内齐称“量化四大天王”。
2019年7月高亢创立衍复投资,2020年1月衍复投资第一只产品建仓运作,同年6月管理规模破10亿,10月管理规模破100亿,仅用了一年半不到的时间步入百亿梯队,如今,衍复现管理规模超500亿元人民币。
前海博普资产创始人—袁豪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8日,前海博普资产创始人袁豪旗下有业绩显示的产品有15只,合计规模为13.41亿元,近1年收益均值为15.94%,近1年超额收益均值为11.96%,代表产品 “博普价值远卓1号A类份额” 近1年收益 57.05%,近1年超额收益44.70%。
袁豪同时是博普科技、前海博普资产两家准百亿私募创始人,博普科技成立于2012年,而前海博普资产是前者的子公司。
袁豪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在美国攻读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在美国研究计算机科学的日子,他与另一位创始人肖向光结识,两人在美国开始用计算机程序化交易进行期现套利。
2013年初袁豪作为创始合伙人加入博普,此后便潜心于量化投资。博普的产品线逐渐往两个方向去做,一方面是股票,一方面是期货方向。博普现在是国内比较少有的,同时在股票和期货的量化方面做得比较完善的公司。
博润银泰创始人—马志伟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18日,博润银泰创始人马志伟旗下有业绩显示的产品有10只,合计规模为13.85亿元,近1年收益均值为14.02%,近1年超额收益均值为5.05%,代表产品 “博润小牛3号” 近1年收益 25.17%,近1年超额收益15.33%。
博润银泰创始人马志伟是清华大学工学学士,经济学硕士;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数学硕士,经济学博士。他曾在2007年至2011年间任美国波士顿道富集团(全球最大的托管银行和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副总裁,负责固定收益和衍生品量化模型的研发。
2012 年马志伟创立北京博润银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至今,全面负责公司运营,期间发行并管理多只私募基金产品。截至2023年一季度,博润银泰的管理规模超过百亿规模,拥有多资产策略、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以及FOF等策略产品。
目前,公司包含一支学历学术背景俱佳的投资和研究队伍,投研人员占比超过60%,核心投研人员具有平均超过10年在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或互联网企业的工作经验,投研团队毕业于清华、北大,中科院,山东大学,滑铁卢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
风险揭示
投资有风险,本文不构成任何宣传推介及投资建议。本资料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 本资料所涉产品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或外部数据库等,我司无法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实质性判断和保证,投资者须以中国证监会资本市场电子化信息披露平台、基金管理人官方网站及其委托的基金估值核算机构发布的内容为准。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我司不从事任何基金评价业务,相关排行(如有)均为内部评定结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