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基金行业将回归“以投资者为本”的价值观,过去公募基金行业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规模、轻业绩”的痼疾,此次改革将推动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变。
2020年-2021年期间,公募基金伴随A股火热的行情迅速出圈,诞生了不少“明星基金经理”、“巨无霸”主动权益基金,如葛兰、张坤、刘格菘、刘彦春、朱少醒等明星基金经理,他们曾“红极一时”,受到众多基民的青睐。不过,近三年A股表现欠佳,在市场波动加剧等影响下,头部“光环效应”呈逐渐消失态势。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市场非货基金共有22406只(包含联结基金),百亿以上规模的非货基金共有192只,占比已不足1%,仅约为0.86%。其中百亿主动权益基金有19只,相比2024年底的22只,减少3只,而2021年这一数字为88只。此外,百亿债基102只、百亿ETF71只。
百亿主动基金数量再降!仅剩19只!郑巍山再次居首!大成基金刘旭首次破百!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场基金总规模超过32万亿元,其中主动权益基金(包含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下同)规模近3.5万亿元。
近年来,主动权益基金的规模持续下降,2021年四季度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约为5.97万亿元,2024年三季度约为3.44万亿,2024年四季度末规模约为3.38万亿元。不过,在2025年一季度市场回暖带动下,主动权益基金实现业绩与规模双升,最新规模回升至3.5万亿。
从规模来看,2025年一季度百亿主动权益基金共有19只,相比2024年末的22只,再降3只,自私募排排网统计以来,百亿主动权益基金数量已三连降。2025年一季度4只掉出百亿规模,新进一只百亿规模。
掉出百亿规模的主动权益基金分别是:“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华夏回报混合H”、“广发稳健增长混合A”、“景顺鼎益LOF”。新进百亿规模的是“大成高鑫股票A”。
业绩方面来看,19只百亿主动权益基金近1年收益均值为6.14%,近1年实现正收益的产品有9只,正收益占比为50%。近1年收益前三的百亿主动权益基金分别来自:银河基金、诺安基金、广发基金。
位居首位的是银河基金郑巍山管理的“银河创新混合A”,近1年收益高达68.76%(同期基准收益为5.84%),最新产品规模为133.20亿元,相比2024年末规模减少近10亿元。(该基金成立于2010年12月29日,成立以来收益达528.01%,成立以来基准收益为41.83%)
郑巍山在一季报中提到:配置依然以具有创新属性的科技领域为主,主要投资方向为硬科技,配置上依然是半导体产业链。 继续看好创新,例如AI带来的新需求以及传统半导体产业周期的复苏,对国产化前景继续持乐观态度。
通过持仓来看,重仓股均为半导体,前五大重仓股分别为:瑞芯微(10.13%)、中芯国际(9.29%)、北方华创(9.27%)、海光信息(9.18%)、华大九天(9.02%)。
值得注意的是,新进百亿规模的是大成基金刘旭管理的“大成高鑫股票A”。该产品近1年收益高达12.79%(同期基准收益为7.98%),最新产品规模为123.64亿元,相比2024年末规模增加超30亿元。(该基金成立于2015年2月3日,成立以来收益达372.46%,成立以来基准收益为13.73%)
对于主动权益基金的管理规模,刘旭曾认为:主动基金都有管理的天花板,这个天花板即便不来自个人,也来自资本市场,中国的股市就这么大,都是有天花板的。对于公募基金的职业投资者来说,这不见得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时,高换手率是不能承载这种资金量的,个人觉得走上持有期较长或换手率较低,基于企业价值的这条路会更合适。
其他百亿主动权益基金来看,近1年表现靠后的有中欧基金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近1年收益为-6.64%(同期基准收益为-2.01%)(该基金成立于2016年9月29日,成立以来收益达73.85%,成立以来基准收益为5.87%)。
景顺长城基金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A”近1年收益为-13.38%(同期基准收益为4.48%)(该基金成立于2006年6月28日,成立以来收益达389.40%,成立以来基准收益为89.29%)。
百亿ETF再增6只!科技ETF占榜单前三!黄金ETF表现亮眼!
近期,全市场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规模迈上了4万亿元的新高度。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85日,最新ETF产品数量已达1163只,合计规模约为4.14万亿其中权益类ETF是规模增长的主力军,ETF已成为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一大增长引擎。
具体来看,全市场规模超百亿的ETF有71只,相比2024年末增加6只,规模超千亿的ETF有6只,分别是:上证50ETF(510050)、沪深300ETF(510300)、沪深300ETF易方达(510310)、沪深300ETF华夏(510330)、中证500ETF(510500)、沪深300ETF(159919)。
业绩方面,71只百亿ETF近1年收益均值高达17.03%,中位数为10.59%,正收益占比为7465%。值得关注的是,近1年业绩前三的百亿ETF均是科技主题ETF,位居前三的产品分别来自:嘉实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景顺长城基金。
嘉实基金田光远管理的“科创芯片ETF”近1年收益为66.78%(同期比较基准收益为68.28%),该基金成立于2022年9月30日,成立来收益为57.8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54.29%)。基金经理田光远目前在管基金11只(不含非主代码基金),管理规模达361亿元。
田光远自2022年9月担任该ETF基金经理,目前已累计任职近3年时间,截至5月9日,任职总回报高达53.58%,年化回报17.86%,表现较为亮眼。田光远曾认为:2025年半导体依然有多方面的投资机会,包括周期复苏带来的机会、AI手机带来的成长机会、经济复苏带来的产业成长机会,以及国产替代技术性革命的机会等。
上榜的百亿ETF中,除了以芯片为主导的ETF为,黄金ETF近一年业绩表现也十分亮眼。其中,其中近1年收益最高的是易方达基金鲍杰管理的“黄金ETF”(159934),近1年收益为43.95%,该基金成立于2013年11月29日,成立来收益为204.0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220.99%)。
近期,黄金价格不断攀升,屡创新高,COMEX黄金价格一举站上3300美元/盎司。今年以来,COMEX黄金价格已经涨超27%。高盛预测极端看涨情形下,2025年底金价或达4200美元/盎司,较当前水平仍有约27%的上涨空间。
百亿债基20强:开年来债市回落明显!鹏扬基金王凯、施红俊领衔!
受前期资金面持续收紧以及股市风险偏好提升影响,今年以来,债券市场不再呈现去年的单边行情,波动加大。期间30年期、10年期、5年期、2年期国债期货纷纷下跌,并不断刷新调整以来新低。
从债基业绩来看,全市场7191只债基近1年收益均值为1.97%,其中取得正收益的产品占比仅为68.72%,共有4942只。84只基金收益率在10%以上,523只债基收益率在5%以上。
进一步的,从百亿规模债基来看,102只百亿债基近1年收益均值为1.94%。近1年收益前三的债基产品分别来自鹏扬基金、华泰保兴基金、南方基金。以下为本文筛选的近1年百亿债基收益前20,供投资者参考。
鹏扬基金王凯、施红俊管理的“30年国债ETF”(511090)近1年收益为12.07%(同期比较基准涨幅为16.52%),位居首位,最新产品规模为162.36亿元(该基金成立于2023年5月19日,成立以来收益达31.02%,成立以来基准收益为31.47%)。
根据2025年一季报显示,该基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参半,前三大重仓债券为24特国01、25国债02、24特国04。
数据说明:本文信息及数据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外部数据库等,本平台无法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作出实质性判断和保证,分析结论仅供参考,所涉及品种均不构成实际投资操作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排行说明:以上排行不代表公募排排网从事基金评价工作,公募排排网仅对自身所收录的公募基金产品/基金经理/基金管理人以一定规则进行展示,上述排行不得作为投资者投资决策唯一依据,亦不构成任何宣传推介及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自研参考使用。
风险揭示:投资有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产品未来收益。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我司不从事任何基金评价业务,我司公布的任何评定结果均为内部研究结果,仅供参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