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正式举行。10日上午,领导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就中国对外开放,做出了具体部署。而此次演讲最夺人眼球的要数金融开放。
高层表态,金融业开放步伐不停歇
在10号的演讲中,主席表示,需要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金融业方面:“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排排君有话说金融业的开放,不是这几年的事情,它是随着改革开放一同进行的。最早金融开放的大幕还是从银行开始,但现在银行业反而成了“银、证、保”三巨头中相对封闭的行业。
1980年日本输入出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拉开了中国金融开放的大幕;1982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日本发行100亿日元武士债券;保险业要晚些,到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显然,按照这个开放的顺序,先开放银行业,随后证券,再保险,目前最受益的还是银行。
但开放就意味着竞争,“鲶鱼效应”一定是有的,但这是短期的影响,中长期来看,它可以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公司治理结构,还有商业纪律,那么这样长期来讲对行业还是一个利好。
有数据显示,1999年国有银行的不良率高达38%!在那时的背景下,放开“政府兜底+半事业单位”性质的银行去与外资银行竞争,无疑是鸡蛋碰石头。
金融业比较特殊,它是一个高度竞争的服务业,尽管短期内外资相对于我们会有较大优势,但在多年的市场化运营下,我国金融机构也成长了不少。在这种环境下反而能激发国内金融业的竞争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最终还是有利于普罗大众的。
中国银行业开放程度与其他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但目前来说,关于持股比例、股东资质和牌照等还没有完全放开,这也意味着今后的金融开放之路任重道远。
央行发声,12大金融开放举措箭在弦上
11号,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中国金融开放12大具体举措,6项预计上半年落实,5项年内落实,还有沪伦通争取年内开通。具体开放细则就不再一一列举,但其中有一些重要的信号值得我们关注:
1、关于货币政策的正常化,易纲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是稳健谨慎的,没有实施量化宽松,也没有零利率。中美利差现在在舒适的区间,两国十年期国债的差距,在短期看也在合理的区间内,总体来说,我们一直都在做货币政策的正常化。
排排君有话说当前的“金融稳、实体紧”格局其实就是所谓的“稳货币、紧信用”,这对于金融开放是较为有利,从两会的高层表态来看,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应对全球紧缩和利率的提升。
另外一点就是提及到的“中美利差在舒适区”。如果美联储按照2018年3到4次,2019年3次,2020年2次的加息进度,显然美国加息过后,央行按兵不动,中美利差可能将继续扩大,那为了稳定利差区间,加息似乎又成了不二选择。
2、关于货币市场利率和央行设定的基准利率,易纲表示,中国正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中国仍存在一些利率”双轨制”,一是在存贷款方面仍有基准利率,二是货币市场利率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目前我们已放开了存贷款利率的限制,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可根据基准利率上浮和下浮,根据商业银行自身情况来决定真正的存贷款利率。其实我们的最佳策略是让这两个轨道的利率逐渐统一,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市场改革。
排排君有话说央行想慢慢让双轨的利率更多的由市场决定,未来期望把双轨合并成一条,但最近央行已经变相加息了多次,去年12月底分别上调公开市场7天、28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至2.5%、2.8%,今年3月底,央行又上调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至2.55%。但期间基准利率却一直没变,如果按照易纲所说的“让这两个轨道的利率逐渐统一”的话,唯一的一点那就是加息。
3、关于贸易不平衡,易纲指出,贸易不平衡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经常项目盈余,有三个方面,政府赤字、投资和私人部门储蓄。美国对中国有贸易逆差,但另一端美国有政府赤字;二是随着投资和美国经济的发展,经常性项目赤字也会变多;三是私人部门来看,美国的储蓄率有所下降。
排排君有话说中美贸易不能只看商品贸易,还要看服务贸易。美国在服务贸易上有优势,去年中国服务贸易的逆差是很大的,比如影视,这是典型的软文化输出。
还有一点需要明白,中国的很多贸易顺差都是美国在华跨国公司所创造的,并获得了大量利润,很多跨国公司在华利润率超过了它们的全球平均利润率,如果扣除中国的加工贸易顺差,或者外商投资企业的顺差的话,美方所谓的逆差会改善很多。
主席的博鳌论坛演讲,加上易纲行长的表态,无不有力地体现了“中国智慧”。金融开放一方面可以在贸易战博弈中争取更多的国际社会认同,彰显中国拥抱全球化的决心;另一方面,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不仅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更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二选择。
对于此次博鳌论坛,再结合中美贸易战,排排君认为当前美国需要多储蓄,中国需要多消费;
美国需要“解禁”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中国需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而无论是提升消费,还是保护知识产权,都必须靠改革才能实现!
改革不仅为了命运共同体,更是为了中国自己
在贸易战进入僵持阶段时,中方已明确表态,中方不希望开战,但绝对不怕贸易战。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大力度改革开放呢?主席在演讲中说得很明白: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过去,中国吸引外资主要靠优惠政策,现在要更多靠改善投资环境。
主动扩大进口。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与发展没有终点,只有一个接一个的新起点。相信第三轮改革浪潮将从博鳌出发!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