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观点及策略
权益市场:四月下旬,市场再次迎来触底反弹。流动性方面,公募基金发行有所放缓,新成立偏股型公募基金78亿元,前值114亿元,但4月下旬以来外资取代公募成为最大的边际增量资金,北上资金大幅净流入超200亿元。从估值来看,经历了3月份的回调,目前创业板、沪深300估值历史分位仍在76%,中证500位于26%历史分位。我们认为,经历一季报的业绩证伪和近4个月的市场洗礼,部分优质中小市值成长股以及真正的核心资产会具备长期的超额收益机会。
债券市场:本周信用债一级发行量和净融资量均有所增加:新发3121亿元,净融资410亿元。二级收益率总体下行,主要是无风险利率下行带动,其中3年期总体来看下行幅度最大。短期和长期的期限利差有所收窄。
展望后期,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具体来看,一季度GDP实际增速18.3%,低于预期或因疫情反复和就地过年致部分消费需求延迟释放。1-3月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分别为29.8%、25.6%和29.7%,制造业边际向好、其余仍稍偏强。3月新增社融3.3万亿,虽仍处历史高位但增速现放缓,不过信贷超预期增长且结构仍不错。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消费也将在供需两旺下继续走强,尤其是此前受冲击较大的服务业。投资上,制造业有望在需求和政策的支撑下继续改善,地产短期韧性犹存但在拿地弱和严监管下长期将承压,基建大概率将保持平稳。失业率的回落意味着稳杠杆仍是政策的首要目标,信用持续回归正常化下社融、信贷和M2增速或逐步压降,而货币政策仍将相机调控。
我们将继续选取短久期的债券,在信用资质上下层,在把控好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收益提升,不断争取短期高收益,并适当配置高收益债,在保证大概率安全的情况下,对抗通胀并尽量争取超额收益。从长期上看,短期高收益的不断积累也会使得产品年化收益率表现更好,为客户争取更好的收益回报。
现金管理:央行公开市场累计进行了500亿元逆回购及1500亿元MLF操作,本周有400亿元逆回购到期及1000亿元MLF到期,考虑到4月25日561亿元TMLF到期,全口径净投放39亿元。资金面均衡偏宽松,进入税期略有收紧,DR001相较于上周五上行15bp至1.93%,DR007上行19bp至2.17%。我们将持续关注资金面的波动情况,开展短期限的协议式回购,在保证流动性的情况下尽可能提升收益。
二、本周新闻概述
央行举行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解读数据时表示,个人贷款增速仍会保持较快增长;货币政策要坚持跨周期设计理念,兼顾当前和长远;央行将继续灵活开展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于一些短期因素影响,市场不必过度关注。对于经营贷,央行已初步摸清典型案例的典型做法和关键违法环节。与此同时,央行正抓紧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相关工作,目前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没有时间表。
中国3月金融数据出炉:M2同比增9.4%,预期增9.6%,前值增10.1%;新增人民币贷款2.73万亿元,预期2.5万亿元,前值1.3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34万亿元,预期3.6万亿元,前值1.71万亿元,期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94.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中国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实现“开门红”,当季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7万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出口4.61万亿元,增长38.7%;进口3.86万亿元,增长19.3%;贸易顺差7592.9亿元,扩大690.6%。海关总署表示,我国外贸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长,未来一段时间这一趋势有望维持。
央行行长易纲预计,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要实现这些投入,单靠政府资金远远不够,需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中国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将于6月底启动运营。央行计划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碳减排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资金;正探索在对金融机构压力测试中,系统性地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并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强调,坚决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债务存量,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央行表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影子银行规模大幅压降,无序发展得到有效治理;在营P2P网贷机构全部停业,互联网资产管理、股权众筹等领域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已转入常态化监管。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经济似乎已来到拐点,经济和就业正进入快速扩张期,但新冠肺炎病例激增的风险仍然存在;在2022年年底之前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小,大多数美联储官员认为2024年前不会加息;预计将在加息前开始减少购债规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将在6月底前向IMF执行董事会提交分配规模为6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方案。这将是IMF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特别提款权增发,将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提供急需的储备资产。
三、本周市场行情回顾
公开市场操作:本周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6日,本周央行共进行500亿元逆回购和1500亿元MLF操作,同期有400亿元央行逆回购和1000亿元MLF到期,净投放600亿元。
资金面:本周资金面扰动增速,资金利率回升,受缴税和跨季的影响,二季度资金面波动或有所增加。进入四月后市场的观察指标增多,一方面需要关注地方债供给变化,另一方面也需关注政策面边际微调带来的资金面的改变。





利率债:本周一级市场本周共发行41只,实际发行总额3691.6亿元,本周到期5548.3亿元,净融资额-1856.7亿元(由正转负)。其中国债3只,发行额1371亿元;政策性银行债22只,发行额1289.4亿元;地方债方面,上周地方债一周发行共计1031.18亿元,其中甘肃、山东、海南、新疆、辽宁五地开展地方债发行工作。二级市场方面,国债收益率普遍下行:截至4月16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16%,较上周五下跌5个BP;国开债收益率互有涨跌:十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为3.53%,较上周五下跌6个BP。

信用债:本周信用债一级市场发行量较上周环比走高,信用债净融资额较上周环比减少。从债券种类来看,企业债发行15只,发行金额169.8亿元;公司债发行80只,发行金额741.93亿元;中期票据发行59只,发行金额582.3亿元;短期融资券发行131只,发行金额1381.3亿元;定向工具发行26只,发行金额185.12亿元。
评级调整方面,本周信用债市场共有3家公司评级(展望)进行下调(华融融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天津市房地产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家发行人违约(宁夏远高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二级市场方面,短期和长期的期限利差有所收窄。企业债中各品种信用利差有所分化,中高等级整体涨幅相对较大;城投债中各品种信用利差亦有所分化,各等级品种期限利差涨跌互现,中高等级品种涨少跌多,低等级品种期限利差多数走阔。




高收益债:本周高收益债(成交收益率在10%以上)市场的总成交额为62.67亿元,扣除交易日因素较上周上涨45.96%,回升至前两周的平均水平。共涉及82个主体,仍以城投、地产、能源企业以及部分民企为主。随着防范债券违约力度的加大,市场对于山西煤炭信息明显恢复,收益率明显下滑,大同煤矿从前一周的15%收益率下跌至10%。本周市场成交活跃债券新面孔较多,包括地产债、城投债以及民企债,例如阳光城成交排名第一。周成交金额前十位的高收益债券如图所示。

本周市场成交活跃主体变化较大,但主要区域未发生变动。城投企业如云投、海淀国资、天津临港等成交有所放大,尤其是云投成交超4亿元,市场博弈情绪浓厚,表明市场分歧较大。地产企业阳光城本周成交明显放大,建议关注阳光城可能的负面冲击。本周市场成交活跃主体前十位主体如图所示。

本周华融资产旗下华融证券相关债券价格总体呈现震荡趋势。总体而言,市场依旧对该主体长期限观望情绪浓厚,国际三大评级公司已相继调降华融系评级,14日,惠誉将华融金融租赁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于同日穆迪也将华融金融租赁发行人评级列入下调观察名单,展望由稳定转向负面。关于华融的海外债,中国华融目前有约220亿美元的境外存续债券,其中近97%由华融国际发行或提供担保,绝大多数华融的离岸美元债券都有中国华融提供的维好协议。因此,作为中国华融海外融资平台的华融国际,是否会保留在母公司中国华融体系内,对维系境外债券持有人的信心具有重要影响。在去年北大方正集团的违约事件中,境内司法重整程序对离岸维好协议债券不予确认债权,这使得市场对维好协议的信心受到一定的打击。
本周华夏幸福成交量继续维持低位运转,主要的成交依旧集中在16华夏06上,成交价在16.50-17.50全价区间震荡。华夏幸福公告称,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新增未能如期偿还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债务形式的债务本息金额70.32亿元。
本周禹洲地产情绪修复明显,伴随禹洲地产整体财务状况的稳定,短期限的禹洲地产价格已经出现明显回升,目前交投主要体现在长期限的20禹洲02上,整体市场还是观望长期限为主。目前禹洲地产的总债务余额为105.43亿元,涉及债券10只,到期现金流主要集中于2021年及2024至2025年。截至2020年3月底,银行授信额度为426.34亿元,已使用信贷额度102.66亿元,未使用信贷额度323.68亿元。
本周清华控股价格继续稳步上升,自18清控MTN001成功付息后,市场情绪提振明显。目前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债务余额91.66亿元,涉及4只债券,到期现金流主要集中在2021-2023年。截至2020年3月底,银行授信额度4066.75亿元,已使用信贷额度2000.63亿元,未使用信贷额度为2066.12亿元。
山西七大煤企年内将有超1323亿债券到期,山西煤矿向央行“求助”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对接。山西煤企重组整合,短期内直接受益的是山煤集团,被合并为焦煤集团全资子公司的利好,带来2020年5-11月利差明显压缩。受永煤事件影响,山煤集团的利差也出现了走扩,往后看其到期压力较小,有一定挖掘空间,去年山西国企兑付2678亿元债券,无一笔违约,未来的市场展望较好。另外,本周山西省属煤企负责人赴京同14家金融机构开展座谈会,为山西省属国企特别是煤企的债券偿付背书。受此消息影响,市场情绪大幅提振,买盘强势,债券价格也水涨船高,各期限债券到期收益率普遍由之前的30%以上下跌至15%左右。
权益市场:本周A股各指数涨跌不一,上证50(跌1.88%)和沪深300(跌1.37%)领跌,上证指数(跌0.70%)、万得全A(跌0.67%)、中证500(涨0.07%)和创业板50(涨0.40%)、创业板指数(涨0.0017%)小幅上涨。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上周汽车(涨0.40%)、采掘(涨1.53%)、食品饮料(涨1.48%)等涨幅较大,休闲服务(跌4.26%)、银行(跌2.47%)、公共事业(跌2.25%)、轻工制造(跌2.16%)等跌幅较大。


市场情绪:市场散户情绪指标较上周有所回升,最近几个交易日数字货币、无人驾驶等概念板块的指标上升。


公募基金:本周债券型基金(涨0.07%)、货币市场基金(涨0.04%)和QDII基金(涨0.30%)表现相对较好,股票基金(跌0.65%)和混合基金(跌0.54%)表现较弱。公募基金发行方面,4月发行速度较3月大幅放缓:3月公募基金共发行2298.85亿,其中股票和混合型基金发行1864.33亿;4月公募基金共发行473.13亿,其中股票和混合型基金发行181.59亿。基金存量方面,截至2021年4月16日,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约21万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类基金资产净值占比分别为9.38%、27.13%、24.26%、38.16%。


私募基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3月末,存续私募基金102852只,存续基金规模17.22万亿元,较上月增加587.95亿元,环比增长0.34%。其中,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59471只,存续规模4.45万亿元,环比增长1.29%。

资料来源:Wind,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本公司认为可靠。本报告仅供投资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投资者据此入市操作风险自担,本公司不承担任何投资行为产生的相应后果。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