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这两年可谓是多灾多难,黑天鹅事件频发,从去年初十年期美债大涨到互联网反垄断,再到中概股退市风险、美联储加息...
在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下,恒生指数一跌再跌,估值也一路走低:然而就在7月初,高层出席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足以证明对香港的重视,
加上一段时间的反弹,最近传来不少看好港股市场的声音,这个时候的港股在投资者眼里即像陷阱又像机遇。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一直在低估区间的港股现在底有没有投资抄底的价值。
01.港股的长期低估不是没道理
先来说说港股的构成:金融业占比第一,科技行业第二、其次是非必要消费、地产等行业。
而能够代表港股的指数,一个是恒生指数,另一个就是H股指数。
可以说占据港股很大比重的行业:互联网、房产、教育培训,去年一个个地都被监管、政策挨个锤了个遍,这也是让两个指数一跌再跌的直接原因。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ioce
可就算没有去年的事件,港股也未必能欣欣向荣。
因为还有一批在A股上市困难,跑来港股上市的传统经济企业也纳入指数之中,他们业绩不佳、市值小、成交量也不高,常年拖累恒生指数和H股指数。
香港恒生指数、资讯科技业及医疗保健业的市盈率均处于十多年的低位
来源:Wind资讯,招商证券研究咨询部
港股自身的构成问题使它的成长性受限,估值定价也比较低。一跌再跌,反而更容易让它形成低估陷阱。
另外,香港还是一个典型的离岸金融市场,既不算重要的金融中心,也不是投资者的首选市场,所以对资金流动性和风险偏好都非常敏感。
外围市场波动,无论是疫情还是地缘政治、美联储加息,都会牵连到港股资金抽离。
不过,以上都是站在现在看过去,那么展望未来,港股又有什么转机呢?
02.港股的转机
其实从今年开始,一直被监管压制的互联网科技已经迎来政策反转: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提出"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5月17日,政协召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
6月24日,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反垄断法的决定》。
对港股市场来说,这无疑都是值得重视的利好政策,意义非凡。
并且,随着监管政策的密集出台,不仅促进港股互联网板块的业绩面修复,也引来更多资金入局。
今年上半年,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2076.33亿港元,流向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生物医药、TMT以及部分金融等板块头部公司,集中度非常高。
集中的关注,虽然会在情绪的作用下加速下杀头部公司估值,但也会加速情绪回复后估值回归。
可是,无论是政策利好还是资金入场,并不能解决港股本身存在的问题。
机遇存在,但风险并行。
这就要给投资者讲讲如何布局港股市场了。
03.选择最具潜力的投资
政策主导方向决定着行业的成长潜力,目前一些不错的赛道无非是金融软件、科技相关、半导体等等有税收优惠、政策补贴相关的方向
从投资机会来看,这些头部公司的估值经过去年反复磨压,已经非常有性价比了:腾讯的PE只有22倍,阿里28倍。
针对港股的新经济板块,投资者可以选择跟踪恒生科技指数,不同于恒生指数和H股指数的广布局,恒生科技指数涵盖的是港股的30家新经济企业组成的,
整体持仓都和中概股十分相似。
包括腾讯、阿里、美团在内,几乎都是从事网络、金融科技相关的企业,成长性和及流动性远超于港股的传统经济板块。
总而言之,虽然港股市场整体的投资性价比不高,
但在今年的政策转变、疫情向好、企业业绩修复、资金量增加等等前提,无一不是在提供一个不错的布局机会。
如果真的想投资港股,就选择相对具有潜力的恒生指数吧。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