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涉及宏观政策、房地产、平台经济等方面。在本次政治局会议中不再强调完成全年经济增长指标,将发展重心转到务实层面上,并且着重关注出现“停贷”风波后的房地产产业,定调最近的房地产政策。
政策或将层层加码,房地产市场备受呵护
在房地产层面上,本次会议强调“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这次会议不但将稳定房地产市场放在了最前端,政策工具箱相关概念也被再次提出。
这是自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以来第一次提及“保交楼”问题,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和“压实地方政府责任”这两点表述,可以说抓住了目前房地产问题的相关痛点,以上两点表述可以有效地对烂尾楼原因形成追本溯源,更快地防止烂尾楼可能触发的风险蔓延问题。
虽然最近的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不仅连累了钢铁、焦炭、银行等上下游行业,还造成自身销量的持续性下滑,2022年7月房企实现销售3379亿元,同比下降43%,较6月同比增速-38%出现较大幅度回落,房地产指数在七月份也下跌了6.19%,但这也从侧面说明,目前房地产价格已经到达了历史低位。
按照历史经验,在房地产价格保持低位的情况下,针对购房者利好政策将会继续出台,网传国务院将设立房地产基金计划,该基金首期将从中国建设银行获得500亿资金和中国银行300亿再贷款额度。基金规模最高可达2000亿元至3000亿元之间,用于支持12家出险房企和部分地方政府新迁选定的其他房企。
此外,有关部门也在考虑出台一项关于发行棚改专项债的全国性政策。同时,为审慎把握宏观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方案细节包括总体发行规模和采用模式尚未最终确定,但这项全国性政策的方案预计最早下个月能取得一定进展。
在未来政策频频发力的情况下,我们能够估计三季度房地产相关政策将进一步宽松,若能及时有力解决停贷和融资问题,推动地产销售回暖,房地产相关行业产业链将迎来进一步修复行情。
政策底迎来布局时机,拥抱地产基金好时候
今年以来,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松绑,此前超70个城市在限购、限贷、限售、补贴等多个方面边际改善。只要没有看到明确的行业回暖信号,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政策松绑大概率还有延续,房地产行业还存在拐点,仍然拥有超额收益的可能性。
根据过往经验,政策底之后三到六个月,往往就会是市场底。国家层面4月底就已提出支持房地产稳健发展的意见。如今,加上各地政策的陆续落地,市场底也基本到位。当下属于逢低布局的时机,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应该把握这次机会,借道地产ETF基金以获取超额收益。
ETF基金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又称为交易所交易基金,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额可变的一种开放式基金。它是开放式基金的一种特殊类型,投资者既可以用一篮子股票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或者赎回基金份额,又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按市场价格买卖ETF份额。具有以下优点:
有效跟踪指数,透明化:因为ETF自身特殊的套利机制,ETF基金与普遍的指数基金相比,跟踪指数的效果更好,几乎和指数走势一致。
流动性好:普通开放式基金每天公布一次净值,ETF每15秒刷新一次报价,它可以像股票一样快速交易。具有套利优势,ETF基金根据市场波动,出现溢价和折价可以从中套利。
手续费低:ETF基金手续费不会超过成交金额的千分之3,单笔最低5元。
以嘉实中证金融地产ETF为例,根据嘉实中证金融地产ETF基金2022二季报显示,嘉实中证金融地产ETF(512640)成立于2014年6月20日,该基金经理张钟玉拥有7年的基金投资经历,截至7月20日,二季度最新规模0.84亿元,较上期0.73亿元变化了0.12亿元,环比增长了15.89%。股票仓位达到了98.52%,较上一期环比降低了0.15%。前十大重仓股和持股比例分别为招商银行(9.62%)、中国平安(9.3%)、兴业银行(5.33%)、东方财富(4.95%)、中信证券(3.88%)、工商银行(3.08%)、平安银行(2.67%)、宁波银行(2.61%)、万科A(2.57%)、交通银行(2.52%)。(数据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去挑选与自己相匹配标的的ETF基金,例如嘉实中证金融地产ETF跟踪的是成熟市场的价值股指数,适合追求稳健增长的投资者。
总的来说,投资于房地产指数基金能够有效规避个股风险,波动率较低,相较于宽基指数还有低估值、高股息的特点。在当前房地产政策层层松绑、地产板块估值较低的情况下,房地产ETF基金的配置价值日益凸显。
风险提示
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投资有风险,本文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
版权声明
本文所涉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我司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排排网财富,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