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的持续完善、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投资者投资观念的持续成长,价值投资愈发成为市场所追寻的“圣经”之一。
然而2022年年初至今,价值投资的代表性企业接连“哑火”,A股王者贵州茅台两度跌破2000元大关,港股“股王”腾讯控股一度刺穿300港元“底线”,“宇宙行”招商银行在年内反复刷新低点,“保险茅”中国平安甚至“梦回”五年之前。回头看,中国版的“漂亮50”竟风光不再。
不得不承认,白马股的下跌幅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非理性”标签被印上的同时,价值投资的康庄大道也产生了剧烈的颠簸,以至于其与A股的适配性及有效性被再度怀疑。取得代之的是成长性赛道的大获全胜,以“宁王”为首的一只新能源军团,成为今年以来表现最为亮眼的存在。
大V抄底腾讯控股
就在前不久,知名大V段永平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以37.37美元的价格买入了10万股腾讯控股ADR,被很多人视为价值投资的一次“抄底”。
段永平不仅是步步高的创始人,也是一位价值投资者,曾以62.01万美元标价拍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并简单地概括了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即“你要买一只股票,其实是买这家公司,因此前提是你必须了解它,这与投机截然不同”。
在这种投资观念下,段永平在2001年底以1美元左右的价格买入网易的股票,并持续受益至70美元,成为价值投资的一段佳话,由此获得了“中国巴菲特”的美称。
但实际上,这不是他第一次“抄底”腾讯。去年8月,段永平就曾发话要抄底腾讯控股ADR,并于今年的2、3、4月接连在公开媒体平台上表示加仓腾讯,本次已是今年以来的第四次加仓。面对腾讯近来并未扭转的持续下行态势,段永平还透露自己未来有继续加仓的可能性。
腾讯控股的估值被市场反复“压榨”的背后,是未来预期和投资逻辑的悄然改变:一方面是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高企,另一方面是多元化业务推进受阻,未来的业绩增长点迟迟未能浮出水面,更有其第一大股东Naspers的长期减持计划火上浇油。站在市场资金的角度,对未来的担忧持续增加,将成为按下“卖出”按钮的导火索。
很显然,价值投资不是简单地投资好的企业、盲目的信赖和坚定的持有,也要审时度势,商业模式的发展、业绩成长的预期和外部环境的转变等因素都将成为助力价值投资实现其本身价值的关键支柱。
白马屡屡回购
今年以来,面对震荡不断的行情以及难以提振的股价,多家上市公司主动选择展开回购。
就在8月1日晚间,中国平安、美的集团、英科医疗、顺丰控股、东方雨虹、上汽集团、领益智造等多家公司披露回购进展公告。其中,中国平安已累计回购A股股份约1.03亿股,耗资约50亿元;美的集团已回购2944.7万股,耗资约16.38亿元;顺丰控股累计回购3677万股,耗资18.99亿元;东方雨虹已回购1276.55万股,耗资5.44亿元;英科医疗已回购836万股,耗资约2亿元。
从近期的走势来看,诸多白马股的股价显然已低于公司的平均回购价格,公司单方面的“买盘”兴许并未起到该有的“整军”作用,未来或将有更大力度的回购或增持,以求稳定股价。
不可否认的是,上市公司大手笔的回购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一方面回购代表着多头力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上市公司对自身未来的看好、对市场投资价值的认可,给市场传递着积极的信号。
下表展示了部分今年以来开始回购(非股权激励)且总市值大小在A股居于前200的个股:
然而回购本身也要分情况考虑。比如用于股权激励的回购,行权条件合理且足够高的激励方案往往能激发公司管理者与员工的动力,给市场展示良好的发展预期,往往能对股价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正向作用;但门槛较低的行权条件往往被认为与利益输送相关,反而无法对股价起到支撑。
除了股权激励外,若上市公司真实地采用真金白银进行的回购,并且回购的股份将在未来进行注销,那么就给市场传递了较好的稳定信息。当然,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高喊回购计划,最终并未付诸多少行动的“喊话”式回购,其结果必然不尽如人意。
故表面上看起来是利好的回购措施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上市公司回购的主要意图、采用真金白银与否以及未来计划等。
同时,股价能否扭转当下局面,关键还要看市场环境如何,外内部经济环境运行情况、不确定性存在与否、政策刺激强弱程度等因素都可能单方面地引发股价的“躁动”。
总的来说,市场的波动是永恒的,而公司本身的价值始终是股价的最终“目的地”,即使“山路十八弯”,好公司也终将登上高峰。
价值投资难以一概而论,但可以明确的是,并非是其失灵了,而是由诸多上市公司、无限扰动因子共同构成的市场在持续变化。经济环境的改变、地缘政治的风险、公司本身的动作时时刻刻地激起价值中枢的涟漪,而投资者眼中的微妙差别在经历无数叠加后,造就了股价波动在涟漪基础上的成倍放大。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