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募基金投资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如果不加以注意和规避,可能会带来潜在的风险和损失。本文将从挑选基金和买卖基金两个角度,介绍常见的公募基金投资误区,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进行基金投资。
挑选基金时的误区
1、偏爱低净值基金
基金“小白”在挑选公募基金时,可能因为在其他投资领域“低买高卖”的思维惯性,错误地认为低净值基金更有增长空间,倾向于购买低净值的基金。
事实上,基金单位净值较低的可能原因包括成立时间较近、遭遇回撤或近期进行过分红等,与其过去收益表现、未来收益空间并无对应关系。
2、过度关注过去业绩/追求高历史收益基金
不少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过度关注过去的业绩表现,错误地认为过去的业绩可以预示未来的表现。这样的投资者尤其容易被热门基金过去的高收益表现吸引,盲目跟风购买。
然而,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优秀的业绩并不一定能够持续,特别是较为短期的业绩。此外,过分追求较高的历史业绩,可能导致投资者忽视基金的风险水平,从而做出超出自己风险预期的投资决策。
正所谓“盈亏同源”,较高的收益水平往往代表着承受了较高的风险水平,投资者应该更多地关注基金的投资策略、基金经理的能力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在适合自己的基金中筛选出“质地”较好的那些。
买卖基金时的误区
1、追涨杀跌
追涨杀跌是在投资基金过程中极为常见的一个误区。当市场上涨时,投资者容易被浮盈鼓动,追加买入,以期获得更多收益;而当市场下跌时,投资者又容易因为恐慌或者难以忍受账户浮亏,忍痛“割肉”抛售,将浮亏转化为切实的损失。
市场短期涨跌难以预测,追涨杀跌的行为不一定总是错的,但在基金的长期投资中采用这样的策略容易“进退失据”,高位接盘或者踏空反弹。正确的买卖决策,还是得建立在对大类资产、行业走势,以及对基金管理人的能力等因素的判断之上。
2、频繁交易
频繁交易是另一个基金买卖中常见的误区,也是前文所说“低买高卖”式的短期投资逻辑在基金交易层面的体现。有些投资者“拿不住”持有的基金,试图通过频繁的“低买高卖”来增厚收益。
由于基金的买卖成本相对于股票等证券资产较高,叠加买卖过程中受到市场波动的干扰,投资收益往往“得不偿失”。较为长期地持有公募基金,收益不仅更少受到交易费用的“磨损”,也能让管理人有较长的时间发挥策略、创造收益。
3、过度分散投资
分散投资是降低投资组合风险的有效策略,但过度分散也可能导致投资效果不佳。分散投资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分散了收益来源,在超额收益被过度摊薄的情况下,投资组合的整体收益水平也趋于平庸。正确的分散投资,需要科学的资产配置思路。
如何规避误区
1、目标导向投资:在挑选基金前,我们应该先测试了解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然后选择与之匹配的基金产品。不要仅仅看重基金的净值大小或过去的业绩,而是要关注基金的投资策略、基金经理的能力和市场环境等因素。
2、长期投资思维: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才能不轻易被短期市场波动左右。
3、规避频繁交易:避免频繁买卖基金,以减少交易成本和波动风险。可以制定具体的投资计划,定期检查和调整投资组合,避免过度调仓。
4、合理分散投资: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投资目标、资金用途和风险偏好,按照大类资产配置、行业配置(权益类基金)的思路构建投资组合,具体的配置结构和思路,还可以进一步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以作参考。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