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指数体系快速完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指数化投资的趋势愈演愈烈,指数基金迎来爆发式增长。指数基金是以特定指数为标的,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
巴菲特曾多次强调,通过定期投资低成本指数基金,普通投资者无需深入研究个股,即可获得与市场整体水平相当的长期收益。在2014年股东信中,巴菲特指出:“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战胜大多数专业投资者”。
为了给予投资者更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将从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基金产品三个维度分析,带各位投资者速览近1年绩优指数型基金经理、基金产品以及哪些基金公司旗下指数基金表现亮眼。
指数基金再增3千亿!港股科技主题遍地开花!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4707只指数基金的A股市值规模为5.37万亿,而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合计规模为5.84万亿,进一步增长近3000亿元。
可以发现的是,近1年涨幅居前的指数基金大部分为港股科技主题ETF。具体来看,近1年涨幅前20的指数基金中,港股科技类占17只,近1年收益位居前三的指数基金分别是: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港股科技ETF(513020)、港股通科技ETF华泰柏瑞(513150)。
在港股市场中,科技股占据着较大比重,尤其是互联网、软件和电子行业,在DeepSeek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浪潮下,本轮港股上涨的主要驱动力正是来自科技板块。从上榜的基金的持仓结构来看,大部分重仓布局腾讯、阿里巴巴、美团、小米、快手和京东等明星科技股。
工银瑞信基金刘伟琳和赵栩管理的“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近1年收益为86.96%,同期基准收益为91.77%。该产品成立于2022年6月30日,成立以来收益为29.44%,成立以来基准收益为30.23%。
值得关注的是,该基金规模在2024年四季度实现翻倍增长,达76.78亿元。此外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期末持有人为4501户,其中,机构持有98.10%,个人持有1.90%。从最新重仓股来看,腾讯、美团、小米、阿里等科技龙头均在列。
位居第二的是,国泰基金梁杏管理的“港股科技ETF(513020)”,近1年收益为80.90%,同期基准收益为85.61%。该产品成立于2022年1月19日,成立以来收益为10.22%,成立以来基准收益为8.02%。值得注意的是,知名外资巴莱克银行在2024年四季度末持有该基金份额约7236.60份,环比增长15.52%。
基金经理梁杏在年报中提到:目前位置具备了很好的长线投资价值,2025年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驱动将进一步加大,看好2025年芯片行业的表现。新能源汽车近两年虽然可能受到出口增速下行和重新寻找估值中枢和的扰动,但长期发展犹在,并且汽车智能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此外,计算机和互联网行业在人工智能和信创的推进下,将有望继续为产业带来春天。
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指数基金规模位居前三!国联安、海富通业绩表现亮眼!
公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旗下指数基金管理规模在千亿以上的基金公司有11家,位居前三的分别是:华夏基金(6203.74亿元)、易方达基金(6085.70亿元)、华泰柏瑞基金(4232.21亿元)。
国联安基金旗下24只指数基金合计规模为404.85亿元,近1年规模加权收益为39.01%,位居榜首。其中,旗下收益最高的指数基金是“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产品规模为238.58亿元,,截至3月31日近1年收益为48.93%,同期业绩基准为52.42%(该产品成立于2019年5月,成立以来收益为109.42%,成立以来基准为137.06%)
国联安基金此前发布公告:自2025年3月21日起,公司旗下部分指数基金指数使用费调整为基金管理人承担(包含“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并相应修订各基金基金合同有关内容。本次调整后,公司旗下全部指数基金指数使用费均由公司承担。
在业内人士看来,指数基金指数使用费的调整在意料之中,是公募费率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是让利于民的重要举措。
海富通基金旗下13只指数基金合计规模为42.82亿元,近1年规模加权收益为37.91%,位居第二。其中,收益最高的指数基金是“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 ”,产品规模为10.16亿元,,截至3月31日近1年收益为75.37%,同期业绩基准为75.28%(该产品成立于2021年6月,成立以来收益为-29.01%,成立以来基准为-34.08%)
从持有人结构来看,“海富通中证港股通科技ETF ”从最初2021年Q2的96.55%的个人投资者,发展到2024年Q4 机构投资者占69.08%,机构投资者配置的比例明显提升。
此外,旗下指数基金合计规模在1000亿以上,近一年规模加权收益位居前20的基金公司分别有:富国基金(24%)、国泰基金(23.80%)、华夏基金(22.21%)。
景顺长城基金金璜领衔!纪君凯、杜晓海等上榜!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全市场旗下管理有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共有392位,他们管理的指数基金合计管理规模为4.88万亿元(含共同管理基金)。
从管理产品数量来看,旗下管理指数基金最多的5位基金经理分别是:东财基金姚楠燕(36只)、华夏基金李俊(29只)、易方达基金刘树荣(29只)、汇添富基金孙浩(29只 )、易方达基金张湛(28只)。
从管理规模来看,旗下管理指数基金规模最大的5位基金经理分别是:华泰柏瑞基金柳军(3931.71亿元)、易方达基金余海燕(3025.27亿元)、易方达基金庞亚平(2657.21亿元)、华夏基金赵宗庭(2399.13亿元)、易方达基金成曦(1932.85亿元)。
从业绩方面来看,旗下管理的指数基金近1年规模加权收益位居前五的基金经理分别是:景顺长城基金金璜(77.91%)、海富通基金纪君凯(74.45%)、海富通基金杜晓海(67.78%)、富国基金田希蒙(63.34%)、华宝基金周晶(63.14%)。
近一年收益位居首位的是景顺长城基金金璜,旗下8只指数基金合计规模为118.58亿元,近1年规模加权收益为77.91%。其中,收益最高的指数基金是“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产品规模为58.10亿元,截至3月31日,近1年收益为75.71%,同期业绩基准为78.37%(该产品成立于2021年6月,成立以来收益为-29.12%,成立以来基准为28.59%)
基金经理金璜在2024年报中提到:AH溢价指数水平处于历史高位,表明港股相对A股的折价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结合港股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位置,长期来看,随着盈利能力改善及估值中枢的抬升,港股市场的配置价值有望得到进一步提振。当前科技板块受益于近期人工智能应用端的爆发,全球算力的持续扩张叠加训练效率的提升及训练成本的下降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的普及并将产生新的应用场景,港股科技股将更为明显受益。
上榜的基金经理中,旗下管理指数基金数量最多的是嘉实基金田光远。旗下24只指数基金合计规模为373.09亿元,近1年规模加权收益为46.5%。其中,收益最高的指数基金是“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产品规模为227.98亿元,截至3月31日,近1年收益为66.55%,同期业绩基准为67.90%(该产品成立于2022年9月,成立以来收益为55.77%,成立以来基准为56.37%)
【资料来源】: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或外部数据库,整理自公募排排网。登录可查看产品历年业绩、基金经理信息等具体内容。
【收益计算说明】:按区间收益率由高到低进行排行。
【排行说明】:以上排行不代表公募排排网从事基金评价工作,公募排排网仅对自身所收录的公募基金产品/基金经理/基金管理人以一定规则进行展示,上述排行不得作为投资者投资决策唯一依据,亦不构成任何宣传推介及投资建议,仅供投资者自研参考使用。
【风险揭示】:投资有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产品未来收益。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我司不从事任何基金评价业务,我司公布的任何评定结果均为内部研究结果,仅供参考。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