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观点及策略
权益市场:临近6月底,美联储会议减码QE预期导致恐慌情绪再次释放,上周美股三大指数全线大跌,美道指连跌5日,本周跌3.45%,创2020年10月以来最大周跌幅,标普全周累计下跌1.91%,创下今年2月以来最大周跌幅。同时,全球主要资产均出现下跌,尤其是黄金、白银、铜等大宗商品更是大幅下探。纵观全球资本市场,A股在人民币升值刺激下近期表现相对较优,尽管指数自五月底走强以来迎来调整,但距离百年大庆时间愈来愈近,调整或为下一波行情腾出空间。我们依然看好六、七月的市场机会,并重点关注科创的芯片半导体、光伏、医药、新能源等高成长性板块。
债券市场:利率债方面,本周隔夜资金面有所收紧,短端升高幅度较长端上行幅度更大,国债期限利差收窄。宏观方面,根据5月通胀数据,PPI同比达至短期高点,后期需关注PPI同比高位的持续时间及下游需求恢复情况、地方债发债情况、资金面扰动及信用风险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
本周信用债一级市场发行量和净融资较上周均环比增加,发行等级方面以高等级为主,发行期限新券发行1年期内品种占比较大。二级市场方面,本周信用债总成交量较前周有所下降,信用利差方面,中短融信用利差整体走阔。企业债中各品种信用利差有所分化,城投债中中高等级品种利差走阔,低等级品种利差收窄。我们将继续配置短久期的高收益债,在把控好信用风险的前提下,精选个券,分散投资,不断为客户创造更好的收益回报。
现金管理: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本周累计进行了50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本周实现完全对冲。资金利率短端下行,中长端上行,资金面较为宽松,其中DR001下行至2.00%,DR007下行至2.15%。在5月末流动性收紧后,近期流动性压力有所缓和,后续仍需关注地方债供给、税期等带来的资金面变动以及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情况。在现金管理方面,我们将继续开展短期限的协议式回购,在保证流动性的情况下尽可能提升收益。
二、本周新闻概述
中国5月CPI同比上涨1.3%,环比下降0.2%;PPI同比上涨9%,创近13年新高,环比上涨1.6%。分析指出,5月CPI涨幅略低于市场预期,主因猪肉价格下行所致。而国际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叠加国内需求稳定恢复,推动我国工业品价格上涨。
中国5月M2同比增长8.3%,预期8.1%,前值8.1%;新增人民币贷款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3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增3127亿元;预期14287.5亿元,前值14700亿元。分部门看,5月住户贷款增加623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80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426亿元。
郭树清表示,现阶段最突出一项任务就是进一步加大直接融资比重,在去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中,债券和股票融资占比已达37%左右,还可以有更大发展空间,特别是债券市场还有很大潜力。
中国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7万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2081亿元;预期21128.6亿元,前值18500亿元。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97.98万亿元,同比增长11%。
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14.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2%,月度进出口已连续1年呈现增长态势。据海关统计,5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14万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出口增长18.1%,进口增长39.5%,贸易顺差2960亿元,同比减少32.1%。
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上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达5.6%,成为近80年来最强劲增速。世界银行同时将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预估的7.9%上调至8.5%。
三.本周市场行情回顾
公开市场操作: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本周累计进行了50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本周实现完全对冲。资金面:在5月末流动性收紧后,近期流动性压力有所缓和,后续仍需关注地方债供给、税期等带来的资金面变动以及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情况。




利率债:本周利率债周发行量及净融资额均环比上升,其中国债6只,发行规模1962.70亿元,政策性金融债19只,发行规模1229.80亿元,地方债86只,发行规模2972.15亿元,其中浙江、天津、四川、广东、宁夏、福建六地开展地方债发行工作。二级市场方面,国债收益率普遍上行:截止6月11日,十年期国债较上周五上升至3.13%。国开债收益率互有涨跌,十年期国开债收益率较上周五下跌至3.51%。

信用债:本周信用债一级市场发行量和净融资较上周均环比增加。从债券种类来看,企业债本周发行5只,发行金额54亿元;公司债发行97只,发行金额864.18亿元;中期票据发行58只,发行金额642.84亿元。短期融资券发行99只,发行金额960.90亿元;定向工具发行28只,发行金额171.80亿元。评级调整方面,本周信用债市场共有4家公司评级(展望)进行下调,分别为天域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

高收益债:本周高收益债(成交收益率在10%以上)市场的总成交额为30.19亿元。共涉及74个主体,仍以城投、地产以及部分产业主体为主,尤其以弱国企和民企居多,本周高收益债市场成交保持稳定。
本周市场成交活跃债券较为分散。各区域如广东、云南、贵州等省市城投都包含,而地产主要包括蓝光、光明房产等,能源则主要有平煤等。成交排名前三的个券分别是中天金融、平煤化、湛江交投相关个券。本周成交金额前十位的高收益债券如下图所示。

本周城投关注点集中于贵州平台,6月9日六盘水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涉及3.3亿元重大诉讼并被列为被执行人。远东租赁、攀登开投与钟山城投于2020年12月签署《和解协议》,对相关债务合计金额33000.7万元进行展期,最后还款期限为2023年9月。然而,即使展期攀登开投也未于《和解协议》约定的分其偿还时间归还租金合计3692万元,远东租赁“一怒之下”于2021年5月6日向上海市金融法院申请执行,执行金额32845.6万元,而六盘水农投被列为被执行人。六盘水农投表示,目前各方正在积极沟通协调还款事宜,如未能顺利解决,或会对公司经营状况、还款状况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从整体来看,贵州各区域债券占比较低,而非标占比偏高。2019年末,贵州各区域债券平均占比为16.9%,其中债券占比最高的安顺市也仅为37.7%。然而,贵州各区域非标平均占比高达19.8%,仅有省本级非标占比在15%以下。此外,贵州私募发行城投债占比较高,部分地区被担保发债较为普遍。六盘水市各区域中,钟山区、红果经济开发区、六盘水市本级城投非标债务平均占比均在20%以上。而盘州市、水城县、六枝特区非标占比较低,均在10%以下。六盘水市出现多起非标风险事件,预取融资环境有待改善,且钟山区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下降,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较大,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很重,公司再建及拟建项目具有一定的规模,未来可能面临一定的资本指出压力,公司钢材外贸业务受税务局涉税事项检查影响,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缺乏对债务及利息的保障能力,未来业务经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本周房地产行业持续关注中国恒大、蓝光发展,除此之外,奥园集团引发市场关注。惠誉对中国奥园评级下调为BB,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惠誉指出,到2024年的预测期,中国奥园的按比例并表杠杆率可能保持在40%以上,触及惠誉的负面评级因素(从2020年6月底的37.9%小幅上升至2020年底的41.8%)。惠誉不确定其隐含现金收入的下降能否在2021年底前逆转,以及是否能在2021年减少对合资企业和关联企业的担保。如果2021年中国奥园在上述方面有所改善,展望可能会回归稳定。
奥园集团计划于近期发行新一期公司债,规模为不超过18.2亿人民币。奥园近期还主动回购美元债稳定投资者信心,公司美元债价格已逐渐回稳。6月10日,中国奥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海外监管公告,已于公开市场进一步购回总额为300万美元尚未偿还的票据,其中包括本金总额为200万美元的2027年票据及本金总额为100万美元的2026年票据。
不论从市场端还是政策端,房地产行业的竞争格局明显由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降杠杆、保安全成为房企在当前周期下的唯一选择。土储充裕性与企业独特获地禀赋可能是房企分化的核心点。具备充裕土地储备和独特获地禀赋的房企,在如今市场与政策背景下依然具有较好的韧性,不必过于悲观。奥园的土储处于中游水平,对销售的覆盖情况尚可,处于同行业同水平企业的中等水平,存在一定的再投资压力,但从数据上看,公司旧改项目在近年来加速转化,且由于项目锁定时间较早,会对公司销售、利润带来有力支撑。
权益市场:本周各指数涨跌不一:沪深300(跌1.09%)、上证50(跌0.99%)、上证指数(跌0.06%)、万得全A(涨0.07%)、中证500(涨0.49%)、创业板指(涨1.72%)、创业板50(涨1.96%)。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计算机(涨6.91%)、综合(涨5.74%)、汽车(4.79%)、电气设备(4.42%)等行业领涨,农林牧渔(跌4.68%)、食品饮料(跌4.47%)、家用电器(跌3.15%)等行业领跌。


市场情绪:本周散户情绪指标仍在区间震荡,波动较小。其中芯片和软件服务等概念板块的指标上升。



公募基金:本周各基金指数涨跌不一,债券型基金表现相对较弱(跌0.04%)、货币市场基金(涨0.04%)、股票型基金(涨0.12%)、混合型基金(涨0.13%)、QDII基金(涨0.23%)小幅上涨。基金存量方面,截至2021年6月11日,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约22万亿元,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类基金资产净值占比分别为8.78%、25.78%、23.05%、41.12%。


私募基金: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5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4427家,较上月减少52家,环比减少0.21%;管理基金数量1106345只,较上月增加1320只,环比增长1.26%;管理基金规模217.82万亿元,较上月增加360.30亿元,环比增长0.20%。

资料来源:Wind,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本公司认为可靠。本报告仅供投资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投资者据此入市操作风险自担,本公司不承担任何投资行为产生的相应后果。
本页面所涉私募基金内容仅对合格投资者展示!因擅自转载、引用等行为导致非合格投资者获取本文信息的,由转载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和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页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相关数据及信息来自基金管理人、托管估值机构、外部数据库,并可能援引内外部榜单、其他专业人士/或机构撰写制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观点,我司对所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实质性判断,对所涉产品/机构/人员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预测、保证,亦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作者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为私募排排网,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